湖南省農業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410005) 謝旭平
在湘潭縣,符利輝是眾多養殖戶的熟面孔。她是湘潭縣農業農村局疫控中心主任,也是湘潭縣多家養殖單位的科技特派員。26年來,她總是沖在動物防疫與畜牧技術推廣的最前沿,堅持深入養殖一線推廣畜牧養殖新技術。
1996年7月,符利輝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湘潭縣畜牧獸醫水產局畜牧站,負責全縣畜牧業整體規劃,以及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推廣。她先后推廣“種草養畜”“生物發酵床養豬”等15項新技術和“三黃雞”“郎德鵝”“巴沙豬”等16個畜禽新品種。針對本地牛生長速度慢、個體小、產仔率低的問題,符利輝率先推廣“牛的冷配技術”,初步估計僅此一項就為全縣草食動物養殖效益增加產值500萬元。
湘潭縣作為養豬大縣,種業提升至關重要。為全面推動湘潭縣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符利輝提出“重品質、重體系”的建設思路,規劃種豬場的建設。經過多年不懈努力,2019年湘潭縣種豬場發展到7個一級擴繁場、6個二級擴繁場、3個國家級核心原種場、1個國家級地方資源保種場,湘潭縣有4個豬場成為國家級核心示范場。此外,她積極參與2009—2019年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存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的科研和推廣工作,為沙子嶺豬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做了大量具體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面對豬多糞多、環境污染嚴重的困擾,符利輝積極探索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模式,以湘潭縣澤英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為示范,結合中小規模豬場糞污治理的難度,創造性地推廣“四有(沼氣池、化糞池、化尸池、干糞收集池)兩分離(固液分離、雨污分離)一封閉(全封閉的排污管道)”多級化糞沉淀處理模式,并在282戶中小規模豬場廣泛推廣;在湘潭縣龍湖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造性地推廣“高檔食用菌(靈芝、猴頭菇)+安全優質豬+發酵床+蔬菜”生態種養循環模式,得到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相關領導的高度肯定,并作為生態模式在湖南中小規模豬場廣泛推廣;推動以興龍豬場為代表的沼氣發電處理、以湖南科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豬場為代表的林牧循環養殖模式等6種低碳節能養殖新模式在全縣推廣應用,實現了生豬產業發展和廢棄物綜合利用雙贏。
面對人畜共患病的時有發生,符利輝身先士卒,帶領同事果斷處置,落實綜合防控措施,確保全縣人畜安全;面對疑似非洲豬瘟疫情,符利輝利用電話、微信群對全縣所有生豬養殖場、調運站、屠宰場等重點場所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確保不留盲區、不存死角;率先建立“農戶—村支部書記—鄉鎮—縣”疫情排查責任體系,執行疫情排查日報告制;編發技術資料3萬份,舉辦10期防控培訓班,按照應急處置方案,采購、儲備充足應急物資,全力以赴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
“每當動物疫病得到快速控制,每當看到養殖戶因為自己提供的技術渡過難關,我就感到很欣慰,即使再臟再累也值得。”符利輝還談到了今后的奮斗目標和方向,“我以后將在人才的培養、技術的創新或提升方面努力,幫助養殖戶獲得更好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