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李是廣東省梅州市某村的一名農機手,常年為同村的種植大戶老潘工作。尤其是在收獲季節,小李為老潘提供采收、裝車服務,所需的機器、材料及其他輔助人員均由小李提供,老潘則按種植面積計算報酬,支付給小李。2022年因生產作業面積較大,小李找到另一名農機手小張來幫忙,小張的報酬由小李按日支付,機器等由小李提供。小張在一次轉場過程中不慎從農機上摔下受傷,幾天后,小李又在獨自作業時右手被機器絞傷,后被認定為七級傷殘。
梅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介紹,兩起事故均屬于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糾紛。小李以自己的設備和勞動工具獨立進行工作,最終將收割農作物的成果交付老潘,并領取報酬,小李與老潘之間形成承攬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條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第三人損害或者自己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小李駕駛的農機需要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但小李尚未取得;或小李從事的作業需要具備相應的身體能力和條件,小李并不具備。如果存在以上情況,老潘在選任方面存在過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否則老潘不承擔賠償責任。司法實踐中,定作人若有過失,其承擔的賠償責任一般為次要責任。
小張是小李的臨時雇用人員。小張在工作期間,根據小李的吩咐完成工作,受其監督、服從指示,小李與小張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因小張操作不當造成的事故,小張自己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因小李提供的機械等原因造成事故,小李應負全部賠償責任。一般情況下,受雇人承擔的風險要小于雇主。老潘與小張之間不存在直接法律關系,若老潘在選任上不存在錯誤,亦履行了協助義務,則不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提示】根據《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辦法》,農業機械在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處理;在道路以外發生的農業機械事故,操作人員和現場其他人員應當立即停止作業或者停止農業機械的轉移,并保護現場。造成人員傷害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報告;造成人員死亡的,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報告。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制作完成農業機械事故認定書。當事人可以向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書面提出調解申請。調解不能達成協議或者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終止調解并書面通知當事人。農機手或家屬需妥善保存疾病診斷證明書、醫療費發票及相關費用支出票據,以便有充分證據進行訴訟維權。
【案例】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徐某在漣水縣某農機銷售公司購買了一臺收割機。使用中,徐某發現收割機在作業時不斷出現漏油等故障。徐某將問題反饋到生產企業,要求更換新機,生產企業和經銷公司都認為是農機手操作不當導致故障,不同意換機,雙方僵持不下。徐某因此向漣水縣農業農村局投訴。接訴當日,漣水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和企業相關工作人員一同前往用戶所在地,現場察看這輛收割機的情況。
根據《農業機械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三十五條:“農機用戶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農機產品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或使用。”第二十七至二十八條:“三包有效期內,農機產品存在本規定范圍的質量問題的,修理者一般應自送修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修理工作,并保證正常使用。”“三包有效期內,送修的農機產品自送修之日起超過30個工作日未修好,農機用戶可以選擇繼續修理或換貨。……”
最終徐某與生產企業達成共識,生產企業同意給用戶更換新機。
【提示】農機用戶應妥善保管三包憑證,在使用農機前,應認真閱讀說明書。農機發生故障后,農機用戶應第一時間與相關企業聯系,并留好現場證據,以便查明故障原因。三包有效期內,農機產品因出現同一嚴重質量問題,累計修理2次后仍出現同一問題無法正常使用的;或農機產品購機的第一個作業季開始30日內,除因易損件外,農機產品因同一一般質量問題累計修理2次后,又出現同一問題的,農機用戶可以憑三包憑證、維護和修理記錄、購機發票,選擇更換相關的主要部件或系統,由銷售者負責免費更換。農機產品更換主要部件或系統后,又出現相同質量問題,農機用戶可以選擇換貨,由銷售者負責免費更換;換貨后仍然出現相同質量問題的,農機用戶可以選擇退貨,由銷售者負責免費退貨。
農機用戶因三包責任問題與銷售者、生產者、修理者發生糾紛,且協商不能解決的,可以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設立的投訴機構進行投訴,或者依法向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反映情況。當事人要求調解的,可以調解解決;調解不成的,農機用戶可以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摘編自《農民日報》(2022-06-28 徐勤堅 曾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