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 (410006) 李智
2018年10月,由湖南省農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組在斐濟共和國(以下簡稱“斐濟”)實施援斐濟北島第二期農業發展項目,通過水稻育種、品種引進、品種改良、高產栽培等技術活動開展,有力地優化了斐濟水稻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引進的湖南省旱稻栽培技術已成功在斐濟西部主要旱稻生產區大面積推廣運用。
1.技術引進背景①大米是斐濟人民的主食之一,當地70%的大米依靠進口。斐濟西部地區旱季嚴重缺水,且許多地區缺乏灌溉設施,水資源已逐漸成為影響當地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水資源的利用日益重要。②旱稻在旱地或干濕地栽培,無需水層,且旱稻生育期所需水分不到水田水稻的1/5。③旱稻栽培的關鍵技術環節是如何提高出苗率,專家們通過多次實驗,最終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種子播后淺層蓋土平壓技術能有效提高旱稻出苗率,大大降低了水稻出苗期對水分的依賴。
2.技術要點總結①播種前準備。每公頃稻田用種60~90千克,播種前,將種子浸泡12~24小時,再晾干水分。②機械播種。省時省力,節約成本,值得推廣。③平整稻田。播種后平整稻田,確保種子與土層混合,播種深度約為5厘米。④播種、平整稻田后,滾壓稻田,實現土層濕度保護。
3.技術推廣效果①該技術解決了斐濟水資源匱乏的問題,且能確保旱稻快速有序出苗,避免水稻種子被陽光暴曬而出現種子燒傷的現象。②該技術全面提升了斐濟西部地區水稻產量,由每公頃1噸增加到每公頃3.5噸,當地農民對該技術的接受程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