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宇 湘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我國所倡導的全面發展,是指學生在德、智、體、美全領域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主要要求,也是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標準。因而,舞蹈教學作為美育教育的一種關鍵表達形式,其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工作能力,所以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是高職課堂教學學科中的關鍵部分。在教育生態學中,教育與當前社會要求、師生以及教學內容等多個方面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這種構建完整的生態體系中,如果其中一個環節發生了問題,必然會影響其他部分。因此,為了提高教育效果,需要保證教學生態體系的完整性。現階段,我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已經充分了解了教育生態學的基礎理論,但并沒有開展相對應的基本課程的建設。充分融合教育生態學相關內容、加強生態體系的建設,早已變成了高職院校教育體系基本建設的主要課題。但是,由于目前高職院校的教育生態學的理論知識內容較為匱乏、教學創新改革力度不足,所以舞蹈教學的革新出現了一定的阻礙,這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全面掌握教育生態學相關內容。
教育生態學是一種新的教育基礎理論,它在20世紀40 年代被首次提出,它的出現是教育學和生態學兩種學科互相滲透的結果,教育生態學是以生態學的方式研究教育和人類發展規律的一種交叉學科。教育生態學在研究過程中多次參考了教育學和生態學的具體研究思路,將教育放置在自然環境、社會現狀中,研究個人在自然環境的作用下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的轉變及個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有別于生態學研究中由各種各樣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和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所構成的生態系統,教育生態學研究方向主要包含:人和人之間的關聯;人與教育環境的關聯;人從出生到教育的發展規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人際教育和社區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教育者和學生在互動交流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心理因素、職業因素、經濟發展因素、個人創新因素、團體創新因素等。
教育生態學根據生態學的標準研究教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現狀,主要目標是科學地研究教育及周邊生態的規律和機制,隨后把握教育發展趨勢的具體規律,揭露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吳鼎福等教育生態學權威專家認為,教育生態學的十一個基本規律揭露了教育各個階段和層級之間的實質和必然的聯系。教育生態學中是以生態學的視角研究教育與教育外界環境、教育內部各個階段和層級之間的實質和必然聯系的基本規律。其中,教育生態的多樣性至關重要,是教育生態基礎理論的關鍵。高職院校教育者只有把握教育生態多樣性的規律,才可以從源頭上揭露教育存在的不足,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實際上,高職院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教育的多樣性被擺脫的一種反映,因為教育管理體系中的一些因素之間的不和諧,教育結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高職舞蹈教育還體現在激勵機制和演變規律上。從當前的教育環境看來,從社會、院校到教育生態體系到個人,優勝劣汰是一條永恒不變的規律,無法擺脫。市場的確對教育體系有充分的干擾和影響作用,從互相競爭到協同進化,是管理人員、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共同的愿望,只有讓這種要素在客觀性的自然環境和主觀性的社會環境中發揮作用,人才流動、資源流動才有優良的循環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高職教育才能愈來愈向著更優良的方向發展。
從教育生態學方面看來,教育實踐活動產生的環境與生態環境類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周邊的各種各樣的環境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產生了教育生態體系。在該系統中,每一個生態因素的起伏與變化都會造成其他因素乃至全部環境的不平衡。因而,怎樣均衡教育生態中的多種因素,營造融洽的教育生態環境,變成了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發展中的一個主要問題。
舞蹈可以表達感情觀念,高職院校在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教育資源的利用,努力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舞蹈水準,推動我國舞蹈藝術以健康的方式繼續向前發展。
舞蹈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更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自古以來人們就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感情,舞蹈就是其中的一種。教師應當鼓勵學員展現其想像力,在學習藝術專業知識的同時,讓自身能夠得到一種總體的發展。因而,高職院校中的舞蹈教學有益于養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精神實質。
個人的發展不能脫離整個社會,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有能力在未來的社會中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占據了關鍵地位,因為學生在學習舞蹈時需要和同學相互配合,所以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對其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因此,舞蹈基礎訓練中常常有集體舞蹈練習的環節,這個環節可以很好地塑造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有益于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和發展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周邊資源。
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不僅僅指一個人的身體是否有疾病,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舞蹈是提升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它有益于舞蹈者形成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正如上文所說,舞蹈是一種表述感情的方法,因此,當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困難時,舞蹈是其進行宣泄的合理方式之一。在實踐過程中,舞蹈為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長帶來了合適的解決途徑。
雖然教育生態改革創新得到了諸多高職院校的推崇,但很多院校的課程目標仍不明確。首先,課堂教學的主體尚未明確。目前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仍采取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模式,教師的主觀性較強,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如果教師過于看重自身的主導地位,必然會導致教育生態體系的失衡。而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高職舞蹈教學中的學生們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其次,課堂教學目的并不明確。大部分教師不清楚學生的未來發展趨勢,這樣就導致了教師無法依據學生的發展趨勢來制訂對應的教學計劃,無法依據課堂教學技術來塑造技術型人才,僅采取單一的舞蹈技巧教學模式是難以培養專業、優秀的舞蹈人才的。因此,真正的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在充分結合學生發展要求的基礎上,建立起的培養優秀人才的模式。
高職院校的舞蹈教育教學目前只有單一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口授教學法。當前,這類教學方式已經無法再滿足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需求了。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舞蹈課程內容和其他課程內容的差異性,即舞蹈屬于藝術課堂教學,具備很強的主觀意識。教師可以按照自身對舞蹈課程的了解,補充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的課程內容。學生只學習舞蹈課堂所教授的內容是不夠的,單一課堂教學方式有以下兩種缺陷:第一,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具有藝術性的特征,但是結合現狀分析,目前課堂教學主要以技術性為主。教師只塑造學生的舞蹈能力,會導致學生無法得到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發展空間,無法進行高效的思考,也難以開展舞蹈創作方面的創新。第二,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體系是否健全也會影響到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水平。現階段,高職院校目前已經基本建立了完善的舞蹈教學生態體系,改良傳統單一的舞蹈教學方式,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最終的教學效果。如果采用原來“一言堂” 的教學方式,將無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造成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生態體系無法正常運作。
一般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師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較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不夠深厚,所以教師很難發現學生在實踐課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有很多舞蹈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十分嚴格,這樣也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創新意識。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個性,但在現階段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總是機械地學習培訓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這將導致其始終無法完成啟發式教學的學習目標。教師的絕對地位會導致其缺點也被學生繼承,更甚者在教學過后,學生的藝術表現形式會和教師如出一轍。傳統藝術教學模式實質上便是這種教學方式的無限循環,當教師的演出獲得觀眾的認同時,學生就會學習教師的演出方法,包括缺點。但是這一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藝術派系的開創者始終處于最高水平,后來的學生只懂得進行模仿演出,無法做到藝術上的創新,對現代藝術教學的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
部分高職院校為民辦性質,其資金投入較為有限,極易產生教學環境差的問題。教學環境差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習空間小。學生可以使用的練習室小,練習空間不足,無法進行班級整體的舞蹈練習,這也相對減少了學生個人的訓練時間,很多學生甚至只能在一節課上訓練一次。與此同時,為了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延長學生的訓練時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舞蹈技巧的講解時,會盡量簡潔一些,造成了教學水平的降低。第二,舞蹈練習設備落后。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舞蹈練習設備不會在短期內進行拆換。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舞蹈基礎訓練設備是陳舊的,甚至舞蹈服裝都是破損的。除此之外,舞蹈基礎訓練中較常用的設備嚴重老化,還會在學生練習時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
目前,過去的舞蹈教學內容或知識結構均沒有應時而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仍采用以往的口傳身授法,即要求學生一味地進行效仿學習,而不是創新學習內容。而且同以往的教學目標一樣,學生只重視技能知識的識記,與實際生活的具體聯系較少。在一些高職院校中,舞蹈技能性教學的學時較少,但實踐的內容反而更多,這造成了高職院校舞蹈教育的貫徹落實非常艱難,教學效果也不是十分明顯,無法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藝術涵養。
現有的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模式中,很多舞蹈教師并未塑造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實踐教育教學中,作為高職院校的舞蹈老師,需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這對于改善師生關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改進師生之間關系將使高職院校的舞蹈生態體系更為井然有序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舞蹈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果。創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核心理念有兩點要求:一是調節教師的個體觀念。由于多數高職院校舞蹈教師缺乏對教學生態體系的定義以及組成部分的了解,所以不能充分發揮舞蹈教學生態體系的功能和作用。教師必須在高職院校舞蹈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指導,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積極主動的協助其解決問題。這樣,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學生態系統就建立了很好的閉環控制機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便會降低。二是對教學模式進行合理調整。傳統舞蹈教學模式下,教師注重對學生技能技巧的傳授,缺乏對學生具體情況的了解。對高職院校舞蹈教師來說,舞蹈教學需要采取個性化、差異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單獨學習提供空間。一旦發生問題,教師要及時解決,并尊重學生的意見,使學生對舞蹈學習的了解更具主觀性,訓練出更強的操作技能,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高職院校可以進行舞蹈歸類教學。不一樣的學生在未來有不一樣的發展前景,對不同發展要求的學生進行分類教學很有必要。假如一些學生想成為專業的舞蹈從業者,教師就應當督促其加強知識文化學習及自身舞蹈能力的提升;假如學生想成為舞蹈基礎理論學者,教師就應當督促其認真學習和積累大量的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針對性教學,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需求,合理地選擇學習方式。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一直是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主觀上,教師認為藝考生頑皮,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管理,否則必然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不佳。同時,教師還不允許學生提出對教學內容、理念的質疑,這種觀念是不對的。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應當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學生意見反饋。因為新教育教學方式的結合,高校教師和學生會產生新的關系,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考慮學生提出的相關意見,并及時作出詳細解答。在進行意見反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大膽地表達自己在學習階段遇到的相關問題,講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惑,教師需要依靠個人經驗為學生提出建議,并為學生提供最大程度的幫助,教師還應接納學生的建議,并認真進行反思。二是教師主動的溝通交流。每一個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當學生自身出現問題時,也應當接納老師提出的建議來進行改善,教師的溝通交流需要從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生態系統的核心理念出發,尊重學生,將學生放在和自己相同的位置,不可給學生過重的壓力。
環境問題是目前諸多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存在的關鍵問題,它包含兩個層面:一是高職院校舞蹈教師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訓練時獲得完美的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碎片時間里學習舞蹈內容。同時,高職院校舞蹈教學生態里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改變了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要求,所以要在原先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二是提升高職院校舞蹈設備的品質和數量。高職院校要盡可能升級和選購教學設備,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可用的訓練設備。并且一些有潛在危險的舊設備也必須快速清理,以保證學生的安全。同時,教師還應更改教學方式,有效運用舞蹈練習設備,進行符合學生要求的舞蹈教學,提升高職院校舞蹈教學品質。
舞蹈藝術在每一個舞蹈專業人員的心里都是神圣的,高職院校舞蹈教育是舞蹈專業從業人員的起始點,要想促進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不但要提升舞蹈技術專業水準,更要提升舞蹈課外教育水準。舞蹈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流派,對舞蹈的學習可以推動青少年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舞蹈教育工作者要自始至終堅持學習和創新的態度,糾正錯誤和老化的思想和觀念,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院校的舞蹈教學水平,運用教育生態學視角,揚長補短,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完善我國的舞蹈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