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莉
(廣西城市職業大學,廣西崇左 532100)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提高和民族文化意識的增強,我國本土優秀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現代社會的關注和傾倒。廣西花山巖畫是我國少數民族先民創造的藝術寶藏,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016年廣西花山巖畫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花山巖畫是廣西壯族先民在左江兩岸巖壁上創作的繪畫藝術,巖畫的面積較大、圖案眾多,充分展示了戰國至東漢時期少數民族先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具民族文化特色,花山巖畫繪制在崖壁上,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雨打風吹,至今已經出現了多種病害,并有著局部脫落的現象,對花山元素的研究應用,是傳承花山文化的有效方式。蠟染技藝與花山巖畫相同,都是少數民族留存的寶貴文化遺產之一,花山巖畫其中包含多種元素符號,通過對花山巖畫圖案的整理與提煉,將花山元素實踐應用在蠟染圖案設計中,能夠產生較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蠟染圖案設計產生積極的影響,并弘揚了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1]。
花山巖畫圖像眾多,通過對花山巖畫的提煉和概括,花山巖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動物和物態三種元素符號,具有現代美感和價值,花山元素融入到蠟染圖案設計中,不僅可以延伸花山元素的象征意義,還能豐富蠟染圖案的素材庫。花山元素中能借用的有以下幾種:
在廣西花山壁畫中出現最多就是人物元素符號,這些元素符號簡潔明快,用較為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大致輪廓,采用平涂方式繪制赭紅色。人物多以正面的刻畫也有側身,只畫出人物的外部動態輪廓,忽略五官等內部細節,似剪影的藝術效果,人物姿態豐富、造型夸張,小人物圍著大人物,像是舉行重要的儀式,各個手舞足蹈;其中有高大威猛佩戴刀劍的造型類似將領,有身披羽飾頭戴冠冕的造型類似領袖,外圍的小人物像是在歡呼跳舞,人物的兩手高舉,雙腳叉開,有呈直立的姿態,有呈微蹲的姿態,畫面十分跳躍,極具感染力,展現高度的藝術表現力。
花山巖畫中還有蛙紋、鳥紋、犬紋、馬紋等動物紋樣,這些動物元素有些是人物的坐騎,有些在人物頭頂的圖案類似裝飾效果,動物形態有站立或奔騰狀。使用相對粗獷的線條、高度概括的造型,展現一幅人歡馬跳的祭祀場景,先人通過夸張、變形、簡化等裝飾手法來表現這些動物的神態和外形特征,簡約而不簡單。
花山巖畫中除了人物和動物元素,還有物態元素,是指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圖形符號,圈圈點點造型。因為少數民族敬畏自然,崇拜日、月、星、辰,所以這些圓形的物態是日、月、星、辰等元素符號,物態數量多且種類豐富,還有銅鼓、刀、劍、船、太陽等。這些物態元素符號體現了壯族先民駱越人在古時的生活水平、生產工具、民族信仰以及對自然生活的理解。
花山巖畫的色彩較為統一,以褐紅色為主色調,呈現出喧鬧、熱烈的氣氛,巖畫從遠處看去既像是在舉辦慶祝活動,又像是準備迎接戰爭的軍陣。花山巖畫之所以呈現出褐紅色,繪畫所應用的顏料是關鍵,花山巖畫的顏料是由赭赤鐵礦粉和動物脂肪調和成的,將赤鐵礦粉用動物脂肪稀釋調勻后,再用草把或鳥羽直接刷繪在天然崖壁上,就形成現在的花山巖畫。
蠟染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手工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蠟染是我國古代四大印花技術之一,一度為皇家宮廷所喜愛,但受到其他技術影響,該技術自宋代開始衰退,現如今流傳的蠟染技術主要集中在廣西、貴州、云南等西南地區,由苗、壯、布依、土、水等少數民族傳承。傳統蠟染工藝為手動操作,各地蠟染的制作方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工序和流程基本相同。蠟染是用蠟在天然的織物上繪制想要的圖案或自然的冰裂紋,主要以藍白作為基調,風格典雅[2]。
蠟染藝術是我國少數民族智慧的結晶,工藝技術精湛,多元的表現形式使蠟染成為具有標識的民族民間技藝。蠟染圖案是通過繪蠟技法和染整技法展現出來的。下面對兩種技法和技法展現的紋樣效果進行分析。
1.繪蠟技法的分析
蠟染的繪蠟技法多種多樣,其不同的表現形式有著不同的蠟染效果。從蠟染的用具上分,有銅蠟刀繪蠟、毛筆繪蠟、筆刷繪蠟、刻紙繪蠟、其他繪蠟。
銅蠟刀繪蠟是傳統的繪蠟技法,對技術要求高,難掌握。用銅蠟刀畫出的線條工整細膩、十分精致。銅蠟刀一般有一到十不同型號,型號越小畫線越細膩,還有特殊型號的蠟刀可直接繪制出蠟刀形狀的圖案。
用特殊的毛筆蘸取蠟液根據所設計的圖案進行繪制的技法是毛筆繪蠟,毛筆不能放在蠟鍋里煮太久,易損壞。此技法適用于初學者,易掌控,是現代比較常用的繪制技法。
筆刷繪蠟用毛質比較硬的刷子,此技法一般用于圖案的封蠟或者繪制冰裂紋。封蠟時刷蠟要厚,要緩慢地拖拉,保證面料全部被蠟封住,封蠟的效果才好。運用一些筆法也可用筆刷作畫,會出現抽象、寫意的效果。
刻紙繪蠟也是拓印繪蠟,在紙板上鏤空出圖案,將紙板平鋪于面料之上,再刷蠟液繪制,刻紙繪蠟對蠟的繪制沒有太多技術要求,對鏤空或者剪紙的技法要求較高,可批量繪制。
其他繪蠟技法,可用扎染的方式將面料扎結起來浸入蠟液中,形成與扎染類似的效果,相當于扎染的方向染色。或者利用一些工具制圖刻板,類似版畫的形式,將繪制刻板后的工具蘸蠟后拓在面料上,出現拓印的效果。
2.染整技法的分析
傳統蠟染工藝的染色技法一般分三種,有浸染、刷染和繪染,不同染色技法其制作過程方法和效果完全不同。
浸染是將繪制好的蠟染圖案完全浸入到染缸內,一般染單色,既可以用傳統的藍靛染也可以現代彩色的工業顏料。藍靛染色浸染的次數越多,染色越深,可以多次反復繪蠟染色,顏色由淺至深,雖然過程比較漫長,但是效果極佳。如第一次浸染了淡藍色,晾干完成第二次繪蠟后再染成鈷藍色,晾干第三次繪蠟之后染藏藍色,染完退蠟就會出現多彩的蠟染藝術[3]。刷染是用刷子蘸取染料刷在面料上,一般用于大面積的填平染色,刷染也可以單色染也可以多色染。繪染是用毛筆蘸取染料在平鋪的面料上直接繪制,這種方式的染色技法比較靈活,所有的繪畫技法都可以與繪染結合運用,繪制效果豐富多彩。
蠟染工藝中繪蠟技法和染整技法豐富多彩,使得蠟染工藝展現的蠟染紋樣效果也多種多樣,蠟染紋樣效果的特征分為三類:具象紋樣、抽象紋樣、冰裂紋。
1.具象紋樣
具象紋樣是將自然界中具體客觀存在的自然景象進行直接描繪,有人物類、動物類、植物類、風景類等等,進行整理、加工、美化的一種模仿。這些具象紋樣千姿百態,每一種類的具象蠟染紋樣背后都有文化寓意,積淀著我國少數民族的歷史意識。刻畫細致的具象紋樣運用毛筆繪蠟或者蠟刀繪蠟,當然根據圖案的設計效果可以運用其他繪蠟技法。蠟染染色可以運用浸染和繪染的技法。
2.抽象紋樣
抽象紋樣是對自然景象高度抽象化的表達,一般指幾何紋樣。把日月星辰、河流山川等靜物運用點、線、面進行歸納概括,取于自然又勝于自然。抽象的紋樣更符合現代的審美特征,所以在染色技法和繪蠟技法上,也不受傳統的限制,可用刻紙繪蠟、刷蠟、噴灑繪蠟等等新的技法,染色可用刷染繪制的技法,利用刷筆的特質筆尖、中鋒、側轉等繪制出寫意抽象的效果。
3.冰裂紋
冰裂紋是由于繪蠟之后不小心折疊導致染料浸入裂縫中暈開形成的,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抽象的圖案肌理。雖然傳統的角度或者從防染的技術上來說是一種瑕疵,但從現代藝術的審美角度欣賞,就會發現它自然天成的獨特效果。自然天成的“冰裂紋”通常用來增加蠟染塊面的層次感與細節的使用。不規則的裂紋,給人出乎意料的美感,紋樣自然形成有不可預料的“天然美”,是蠟染的靈魂之作。
傳統蠟染作品的顏色以藍、白、黑三種顏色為主,藍色應用最為廣泛,蠟染這一傳統技藝傳承在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中,對于少數民族來說,每種顏色在民族文化中都有一定的象征寓意,藍、白、黑這三種顏色貼近自然,表達了這些民族的人民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蠟染作品顏色特征或許還由染料制作技術、染料制作成本、染料獲取難度等因素決定,傳統蠟染的染料原材料以植物和礦物為主,各個地區的物產不同,能獲取的染料顏色有限,因此服飾顏色有著明顯的差別;蠟染作品的顏色以藍、白、黑為主,但少數民族人民會用其他顏色的刺繡來點綴服飾,使得服飾色彩更加多樣。
花山元素符號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代表,創新地應用花山元素是現代設計回歸本土設計發展的必經之路,花山元素在蠟染圖案中的應用,可以通過具體、抽象、意象化的現代思維,把花山元素進行現代設計,通過借鑒、重構、提取和互融的方法,把花山元素融入蠟染圖案中,為蠟染圖案注入新的元素符號。
花山元素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其藝術表現力和概括能力已經相對成熟,花山元素簡練、豪放的筆觸,概括、夸張的表現手法,和諧統一的造型,都展現了花山巖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對花山人物、動物、器物的元素進行巧妙運用,不僅能展現獨特的效果,更是對花山的保護與傳承[4]。對花山元素的具象應用并不是照搬圖形符號,而是深入了解花山元素背后的文化內涵,準確把握造型特點,通過具象的描繪提煉出具有現代氣息的元素。將這些元素繪蠟進行蠟染能讓人產生情感共鳴。
抽象設計是指汲取具體的花山元素形象,重新變形、構成、提煉再表達。抽象是在具象的前提下進行的,在設計中,我們要準確地抓住花山巖畫元素的主要特征,提煉最精華的部分,然后進行藝術設計,而非對形態進行簡單的轉換或者組合。準確地把握花山元素的具象造型特征和抽象的文化內涵,可以更好地表達花山元素的藝術設計。
我們要充分了解花山巖畫元素的具象造型結構,深刻領會花山巖畫元素的抽象民族文化,把點、線、面等形式美法則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對花山元素進行重構與組合。對花山元素的重構與組合是指抓住元素的基本造型特點,通過提煉、分解、抽象和重組等方式重新構成一個新的元素圖案。組合是指對花山元素分解、提取、重構之后,運用符合美學的構圖原理對元素進行二次、三次設計,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的民族元素圖案并運用到蠟染圖案之中,使之成為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成為現代設計的元素符號,為蠟染圖案設計注入新的活力。
花山巖畫色彩僅有褐紅色一種,但應用在蠟染圖案設計中時可以進行創新設計,例如按照傳統蠟染色彩特點,將融入花山元素的蠟染圖案設計為藍色、白色或黑色,或者根據不同場景的應用選擇合適的顏色;蠟染技藝制作的紡織品以前以服飾為主,但隨著蠟染技藝的傳播與發展,蠟染圖案被用于軟裝飾品、布藝產品、產品外包裝、室內裝飾、景觀設計等多個領域內,不同的環境下需要不同色彩的圖案,例如應用在室內裝飾品上時,會采用紅色、黃色、橙色等暖色調,讓室內更加溫馨,用于產品外包裝上時,則以藍色、黑色為主,有典雅、高貴的觀感。
通過對花山巖畫文化遺產進行研究,深入了解花山藝術特征與民族文化精神,從花山巖畫民族文化中尋找靈感,從非遺花山元素中提煉民族圖案元素,把元素提取、結構、重組、再設計,創新應用到蠟染圖案中,為蠟染藝術注入新的圖形符號元素,花山巖畫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形式,社會各界應關注花山巖畫的保護、傳承工作,將花山元素應用到舞臺表演、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景觀設計、手工藝品等領域中,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花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