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 廣東粵電大亞灣綜合能源有限公司
近年來我國市場競爭形勢日益嚴峻,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電力企業的關鍵聚焦。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根本途徑,其企業理念、企業使命、企業精神及價值觀,均影響著企業的生命力。電力企業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應深入挖掘企業文化的組成要素,在文化競爭環境中衍生出契合自身發展、符合市場潮流的特色文化體系,形成巨大的發展合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企業文化是政治、經濟、社會等發展中孕育成的特殊文化,涵蓋了企業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電力企業經營過程中按照上述文化層次,形成了集企業目標、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制度、企業文化活動、企業環境、企業形象及企業創新于一體的特色文化體系,詳見表1。

表1 電力企業文化的組成
從電力企業文化的組成中可以發現,企業文化具有導向功能、規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優化功能、維系功能和調試功能,可以讓企業健康、穩定、高效、優質發展。
1.個人發展。在企業文化渲染下,企業員工的思想境界及文化生活得以豐富,對企業的認同感、關注度、關心度明顯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向心力;企業員工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能夠幫助員工端正態度、糾正行為,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始終按照高標準、嚴要求開展工作,推動了電力企業又好又快建設和發展;企業員工的自我價值得以更好地實現,使其獲得歸屬感、成就感,主動參與、積極向上,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為員工職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助力[1]。
2.企業發展。在企業文化滲透下,企業能夠形成獨特的管理模式,按照自身發展需求開展多元化、多層次挖掘和拓展,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企業能夠利用規章制度、管理機制等進行發展約束,保障其嚴格遵循市場規律,嚴格遵守道德規范,始終以提供優質服務為前提,開展各項生產活動、業務服務等,充分展現了企業的社會價值;企業的發展理念、經營模式、管理模式等能夠充分展示在大眾視野中,拉近了企業與市場、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增強了企業認同感,有助于樹立企業品牌、企業形象等,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有的電力企業過于強調生產經營效益,將重心放在生產和管理上,忽視了企業文化建設,導致員工素質參差不齊、企業價值及社會效益低下、核心競爭力嚴重短缺,阻礙了電力企業市場發展進程,其主要表現在:
1.歷史因素。文化作為歷史洪河中孕育的璀璨明珠,其展現了源遠流長的歷史現象,映射著不同國家、民族的人文歷史。在電力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忽視歷史折射的客觀事實和時代特征,將造成嚴重的管理疏漏,使其生產經營與市場經濟脫軌,長此以往,必將給電力企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市場因素。電力企業與其他企業存在明顯差異,其需要強烈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保證員工能夠完全按照制度要求落實各項工作,最大限度減少電力事故。我國電力企業經營過程中并未嚴格依照上述市場發展需求,缺乏有效社會認知和融入,導致企業文化落后于生產實際,給電力企業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2]。
3.思想因素。我國電力企業經營過程中對員工思想和企業思想重視力度不足,造成員工無法形成良好的文化認同,進而導致企業內部一片散沙。市場競爭的核心在于“人”的競爭,在于思維觀念的創新、思想價值的提升。我國電力企業經營過程中片面強調思想建設,卻并未達到相信凝聚,造成企業內部關系不和諧,各項生產經營工作根本無法有效落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生產效益、經營效果和管理質量。
1.價值理念。核心價值觀不僅可以展現員工的道德素養,還可以展現企業的發展追求,其在內部可以增強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提升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在外部可以打造優質品牌形象,形成良好業界口碑,使企業的綜合效益大幅改善,有助于企業長遠建設和發展。部分電力企業并未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統一的價值滲透,導致員工價值觀念差異較大,嚴重影響了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部分電力企業提出了“團結、互助、創新、拼搏”等千篇一律的生產經營口號,根本無法展現企業的特色價值核心和個性發展需求,達不到預期的激勵效果[3]。
2.管理機制。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系數較高,需要借助各項管理機制開展質量管控、成本管控、安全管控等。尤其是在安全方面,電力企業性質非常特殊,其各項工作均需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展。但現階段我國電力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漏洞,對宣傳教育、現場管控、監管考核等工作中重視力度不足,造成安全事故頻發,給電力企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今后工作中需全面重視[4]。
電力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緊緊圍繞市場環境,結合市場經濟下的資源需求、管理需求、服務需求等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形成特色企業目標、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制度及文化活動等,充分提升電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其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即:
要從全社會角度出發進行不同層次的文化建設,以便于能夠獲取社會認同及政府認可,使其能夠為電力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要注重生產經營理念的拓展,在企業健康文化支持下進行營銷理念、營銷思路、營銷手段等的拓展,不斷轉型升級,改善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效果。
要加強市場大局觀,從生產、經營、人力等多方面出發形成長遠規劃,制定高效、科學、優質的管理模式,保證企業文化建設與市場經營協調促進、相輔相成[5]。
電力企業經營過程中要從保障機制和關鍵要素出發,形成“四個建立”和“三個緊抓”。
1.保障機制。要在組織、機構、宣傳及制度基礎上,形成系統化、全面化、科學化、高效化管理,對電力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管控,通過企業文化宣傳和企業文化滲透,全面改善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貌。尤其是要形成長效機制,按照電力企業的發展追求和管控過程,將核心價值觀念滲透到機制的方方面面,使電力企業思想、觀念、精神、價值等在生產經營中“常態化”。
2.關鍵要素。要在單元劃分基礎上形成不同的班組文化體系,注重班組內員工的素質培養,從個人發展出發,實現企業的整體帶動。如在基層可以開展文化講堂、讓員工踐行企業文化故事等,通過多元的文化活動,增強員工的企業歸屬感、認同感,從而使電力企業文化長久、有效發展[6]。
企業高效建設與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文化氛圍支撐。在電力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應圍繞習慣養成、品牌創建,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1.習慣養成。要迎合當前員工的生活形式,以互聯網媒體為關鍵載體,進行企業文化的宣傳教育,讓員工能夠隨時隨地參與到企業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文化素養;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通過主題活動、競賽活動等,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文化引導,打造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
2.品牌創建。要圍繞電力企業文化追求科學地利用各項資源,打造契合企業內涵的文化品牌,以品牌落地為目標,讓員工能夠在“宣傳、實踐、認識”這一系統過程中獲得企業文化認同感,增強企業向心凝聚力。如秦皇島供電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就打造“五統一”文化體驗館,以該功能廳展示企業文化活動成果,形成了良好的企業文化口碑[7]。
電力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要結合電力行業的特殊性,做好人本文化、安全文化、創新文化的滲透,即:
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理念,開展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在人性關懷、人文感受等過程中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使其更好地參與到電力工作中。
要強調安全生產、安全作業、安全監管,將安全文化貫徹到電力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最大限度降低故障率,減少人員傷亡。應以改革創新為發展契機,在電力企業經營過程中引導創新、激勵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等,為電力企業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電力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要對全體員工的文化素養進行提升,通過教育培訓使員工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將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結合到一起,積極參與到企業文化教育過程中,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增強團體意識、助力企業發展[8]。
1.合作學習。要以促進自身發展為主旨,成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參與到企業培訓中,在增強文化認識、職業素養等基礎上,拉近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保證電力工作能夠在小組內高效落實。
2.開放式學習。電力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較為復雜,員工抽出大量時間進行系統學習的機會不多。因此,要通過多媒體、互聯網等,搭建開放式學習平臺,讓員工能夠依照自身工作情況進行學習安排,隨時隨地參與,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3.拓寬式學習。要健全企業文化教育系統,以在線教育為基礎,開展多元研究、交流和總結。同時,可以與相關電力企業搭建互通平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突破。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提升電力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國電力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企業文化重視力度不足、企業特色文化建設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力企業發展。為保障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必須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建立長效文化機制、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形成特色文化體系,在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的雙重影響下,使電力企業文化水平達到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