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洪胤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莆田學院體育學院 劉麗志 莆田學院體育學院
近幾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速度較快,體育產業的發展速率比重甚至超過醫療、科研、教育等行業,在未來的中國經濟中,體育產業將變成國民經濟增長重要的環節,但各個地區之間發展還不是很協調,表現為發展散亂、獨立發展,未到達區域融合,聯合發展。因此,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區域體育產業互相之間融合發展,提高體制改革較快涉過深水區的速度,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地推進各項體育產業發展是我們的重點工作。
本文中西南片區包括川、渝、滇、黔三省一市,地大物博,近幾年體育產業發展迅猛,體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卻開發不足,體育產業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未能與南北區域協調發展。因此,本文將為該省市之間體育產業的互相協調發展,提供實質性的建議和經驗,推動西南地區體育產業進入快速、穩步發展的道路,從而探究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對體育總體發展水平的影響。
以我國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優缺點為研究渠道,通過分析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態勢和特征,了解其獨特發展優勢以及不足,了解其發展與體育總產業如何協調,才能使體育總產業邁上一個新階段,從而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1.文獻資料法
收集各類體育產業相關書籍、報刊、期刊、雜志,為實際項目寫作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具體而言,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期刊、國家圖書館等網站上,以“體育產業”為主要詞匯,檢索了10 多篇有關西南體育產業的文章,并參考和借鑒其中一部分。
2.邏輯分析法
結合各個方面的得到的結果,利用歸納、類比等邏輯分析方法進行整合,進一步得到結論。
3.定性分析法
對西南地區體育產業進行抽絲剝繭的剖析,運用總結、分類、剖析、抽象、總括等方法,對得到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達到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認識西南地區體育產業與體育總產業的發展和關系。
體育產業這個詞由來已久,許多學者和專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也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了廣泛而細致的探討,具體來說,存在以下一些觀點。第一,體育產業是一種可以進入市場,實現商品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體育活動;第二,體育產業是指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第三,體育產業是指除了相關產品以外的一切體育運動服務業;第四,體育企業和公司的融合。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不同的學者、專家對體育產業的定義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但是,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概念都是有關聯的,也有合理的,這一點引起了廣泛的爭論:體育產業是指體育企業的總和,還是指所有的體育產品和服務公司,以及體育活動的商品化、市場化運作。本文認為,體育產業與體育企業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而體育行業的發展依賴于體育經營模式;因此體育產業是指所有與體育有關的服務和活動,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需要和活動的方式。
近幾年,西南地區憑借地形各異的體育旅游特點,體育產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比如舞龍舞獅、搶花炮、龍舟、陀螺、秋千、登山、冰川探險等體育旅游項目的發展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游客在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也能獲得更多其他體驗,充實了個人心理活動,實現了個人精神上滿足,這一優點是一般旅游資源和體育資源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該地區包含了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器械制造、體育服裝、休閑體育、體育培養、體育中介、體育保險、體育出版社、體育展覽、體育彩票等公司,在我國形成了非常大的體育休閑經營勢頭。
西南地區地形復雜美觀,也是許多少數民族生活的區域之一,有著多姿多彩的體育人文背景與體育文化項目,又有著豐富的東方體育人文精神。因而,西南地區的體育產業的創新,要以市場需求為努力方向,尋找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切入口與三個著力點,帶動相關交叉領域的競技體育傳媒發展與大眾體育的發展,西南民族體育的快速發展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來說是傳福音者,承載著世界體育競技多元化、專業化的期許。同時,國家頒布了西部大開發的策略,大力發展西南部地區,使得西南地區成為國家重點打造的中心城市群,各種商家、企業家把投資方向向此地區轉移,對西南地區的交通、產業以及一些基礎設施帶來了發展,這是西南地區發展難得的機遇。西南地區也不能懈怠,要利用自身獨特的優勢,抓住這一重要的機會發展體育產業,促進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結構融合和改造升級。
主要是體育經營、策劃方面的人才稀缺。由于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較晚,因此,目前從事體育行業的人員還不算太多,雖然有一部分在國外高等大學接受過正規教育,但相對于發展我國特色體育產業來說,專業人才稀缺,存在著許多崗位沒有高級人才指導、對體育產業的專業培訓人才缺乏,體育資源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浪費了許多優勢資源。
官僚制度和市場機制影響了體育資源效益最大限度發揮。如體育場地設施方面,公共體育設施的專業化管理幾乎使用舊體制,其效益難以充分發揮,加上官僚體制僵化腐敗,在服務、運動謀劃等方面差強人意,深受原有官僚體系的工作效率低、節奏慢等問題的影響。
體育產業的情況相對而言處于弱勢地位,也沒能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體育部門在這幾十年當中,重點發展競技體育,各種開發資源投入其中很多,政府的業績考核也把競技體育成績視為主要的動力,把體育很純粹地去理解,并且認為體育的關鍵就在于競技體育,并為其服務。因此,在如何發展足球產業方面過程中,政府投入的力量不夠、關注度不高,理論研究不深、政策指導沒有對癥下藥、完善人才培養滯后等。體育旅游產業已經發展了20 多年了,可至今,體育產業其質量和標準、體育器械制造和產業創新體系還不能建造起來。目前,很少有專業人員、專業部門就能把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發展速度、發展趨勢談論明白,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靠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的經驗、效仿其他地區發展方法,不是很符合西南地區的發展狀況。使得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緩慢;創新型體育產業較少。這些難題制約了該地區體育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體育人才培養應該走出一條專門培養之路,首先西南地區各部分高校應該在各個體育企業、學校中設置實踐培養基地,通過對在體育某方面有特長的人才進行集中培養,聘請高級教練以及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并且組織參加高水平運動或者賽事,通過在和專業體育人才的競技和交流中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同時,還可以憑借網絡技術來開展,讓體育產業專業人才掌握網絡技術,通過遠程教育、網絡直播、體育知識傳播等多種渠道,實現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滿足體育市場對體育人才的需求。
第一是要改進體育產業運營方式和體制的創新。面對體育場館管理死板、發展活力不足的一系列問題,要大力推動現代化體育企業運營制度,增加體育場館的活力和效率。第二是要推翻一個陳舊的運行模式,具體表現為場館建設功能與體育賽事服務不相匹配,賽后的綜合利用不能有機結合,所以要推行場館建設運營一體化,實現賽事和賽管的完美對接。第三是要進行片區的專門化和規模化的經營和管理,推進場館運營和品牌、管理、文化、資金的輸出,更好地促進文化力量和人才力量的整合作用。
政府應該把學校體育、大眾體育、競技體育盡可能地均衡發展,學校體育既為學生增強了體質,又為專業體育人才的培養夯實了基礎,它們之間并不沖突,反而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同時,政府部門應該鼓勵體育事業發展,必要時提供財政支持。關于體育產業的完善和升級,應該推進體育市場多元化發展,鼓勵更多的新興體育產業的崛起,鼓勵民間資本的融入,健全體育融資方式和渠道,推動各類體育部門的實際發展,優化體育人才的培養方式,拓寬體育娛樂市場、競技市場,維護體育參與者和經營者的相關利益,降低體育經營者和公司的稅收,讓體育產業在陽光開明的環境下運營。此外,西南地區體育場館相對而言較少,就更應該對外開放和利用,這樣,不僅促進了場館資源的有效利用,也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體育場館的開放所獲得的資金,一部分用來建設新場館,一部分可以用來培育體育人才,完善體育人才培養方式,實現一個良性循環。
1.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狀態
西南地區經濟欠發達,體育發展意識較落后,再加上其地區的日常休閑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參與人群絕大多數為年輕人,參與人群較為單一,不夠多元化。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體育產業發展較為緩慢,所以西南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西南地區復雜的地形開發較為困難
西南地區多地處于山地、高原,有些地方海拔較高,而且地形復雜,要對其開發,需要耗費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因此需要國家、社會、各省市之間的協調配合,因此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
3.體育產業人才稀缺
經過正規教育的專門體育人才較少,各個省市分布不均,人才表現為聚集流動到發達省市,導致個別省市體育人才較多,個別又稀缺。
1.鼓勵和積極引導發展體育產業
在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把所有的政策都落實到位,而在西南,要充分借鑒國外及其他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民族體育、體育旅游等,并鼓勵和引導有關行業的發展,實現快速、穩定的發展。發展體育用品、體育賽事、體育彩票、體育娛樂城等體育產業,推動體育產業的全面發展。
2.加大政府經濟扶持和投入力度
政府有關部門應該把一部分重心放到體育產業上來,并且高度重視其發展,加大體育事業的財政投入,積極倡導全民健身活動,引導企業的贊助以及投資,讓體育產業的增速有經濟支撐和戰略支持,為體育產業的高速增長開路。
3.提供一系列政策和提高收入留住體育人才
專業的體育人員是體育產業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踏板,有了專業的人才才能讓體育產業更加蓬勃的發展,要以地區為主導,以城為核心,以全西南為核心,增加體育產業人才的收入、待遇等,有了體育人才的常駐,就能培養更多專業人員,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