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對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編輯工作的有力補充,對保障圖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圖書出版品種的逐年增加,校對人員所面臨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嚴格的出版物質量檢查,則對校對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青年校對儲備的出版規范知識相對較少,經驗積累不足,要想在校對工作崗位上取得長足發展,就必須做好規劃。文章在分析青年校對具有的優勢、劣勢,面對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結合校對工作的職責、校對崗位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以及校對存在的職業困惑,提出青年校對在入職五年內、入職五至十年和入職十年后三個階段的具體職業規劃建議,以期幫助青年校對盡快成長,不斷提高其校對水平,增強其競爭力。
關鍵詞:青年校對;自我認知;校對職責;職業素養;職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G2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9-0233-03
自2006年國家開始推廣全民閱讀活動以來,為滿足讀者對圖書多樣化的選擇需求,圖書出版品種不斷增加,截至2020年已經多達48.9萬種[1]。圖書品種的不斷增加,使校對面臨的工作壓力劇增。校對不僅要增量,還要應對越來越嚴格的質量檢查。因此,青年校對要想在校對崗位上站穩腳跟,取得長足發展,就必須做好職業規劃。
目前,出版界對青年校對人員的定義還沒有明確和統一。本文所指的青年校對,是指從事校對工作不足五年的校對人員[2]。他們是校對隊伍的生力軍,是未來的校對骨干。老子曾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利,勝己者強”。只有清醒、全面地認識自己,才能找準定位,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我。
(一)優勢
現今,大部分青年校對都有本科學歷,知識儲備足、結構新,不僅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而且善于運用新媒體,能較快適應新事物。因此,青年校對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很快適應本職工作,掌握基本的校對技能和方法。同時,由于入職年限相對較短,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很高,再加之年輕體壯、精力充沛,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投入校對工作,并且能有效應對時間緊、任務重的稿件,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劣勢
由于工作時間相對較短,所以青年校對儲備的有關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國家、行業標準規范等知識較少,并且不善于靈活運用于實際工作中,難以對書稿進行全面把控。同時,缺乏大膽質疑的勇氣,過于相信作者或者編輯,心存疑問卻不敢提出,甚至會出現自我否定的問題。此外,部分青年校對雖然發現了問題,但是所提問題指向不明、表意不準,或長篇大論,無法做到言簡意賅。由于積累不足,青年校對在工作中出現的紕漏相對較多,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容易受挫,缺乏成就感,導致工作熱情容易被消磨。
(三)機遇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3]。當前,從國家到地方,再到各單位,都十分重視儲備人才,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以保障人才成長,努力打造展示舞臺推動人才進步,優化獎勵制度以促進社會、單位形成尊重人才的風尚。由此可見,青年校對只要肯下功夫,同樣能在校對崗位,甚至是出版領域大展拳腳。例如,世界著名的《泰晤士報》的副總編輯生蒙就是在校對崗位上成長起來的。
(四)挑戰
在市場化浪潮的推動下,出版物的品種逐年增多。為了搶占市場,圖書的出版周期不斷被壓縮。特別是主題出版類、教材教輔類、文藝類圖書,都有相應的出版時間節點,為了能按時出版、不拖后腿,校對只能加班加點工作,常常累得頭暈眼花、腰酸背痛,這對于校對的體力和毅力是不小的挑戰。另外,越來越嚴格的質量檢查也需要校對嚴以待陣。自出版物“質量管理2017”專項工作啟動以來,國家新聞出版署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每年都針對文藝、少兒、教材、教輔等圖書進行編校質量檢查,不斷加大質量管理力度。校對既要增量又要保質,壓力顯而易見。
(一)校對職責認知
校對的職責,或者說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校異同,二是校是非[4]。這是由校對的性質決定的。
校異同是指將校樣跟原稿逐字逐句進行比照,通過查找兩者異同的方法,發現并改正排版錯漏,這是校對的基本職責。校異同看似簡單,但是要做好并非易事,需要校對人員平心靜氣、耐心細致地工作。很多時候,正與誤就在一筆之差[5]。例如“戍、戌、戊”“冷、泠”,字形相近,但字義不同;理科教輔中,英文字母a和希臘文字母α的用法不同,白斜體字母a和黑斜體字母a所代表的量不同。校對只有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懷著對文字的敬畏之心開展工作,才能確保原稿不錯、不漏地轉換成印刷文本。
校是非是指通過對原稿內在矛盾的是非判斷,發現并改正原稿可能存在的錯漏,這是校對的重要職責。《圖書校對工作基本規程》指出,現代校對的校是非有五個方面的任務:一是發現并改正常見錯別字;二是發現并改正違反語言文字、標點符號、數字、量和單位等國家規范標準的錯誤;三是發現并改正違反語法規則和邏輯規則的錯誤;四是發現并改正事實性、知識性和政治性錯誤;五是做好版面格式規范統一的工作。校對必須樹立“對讀者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理念,才能做好校是非這一方面的工作,把好圖書印制前的質量關。
(二)校對職業素養認知
質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線。出版物質量的保證,離不開校對良好的職業素養。一名合格的校對人員,必須具備四種職業素養。
1.敏銳的政治意識
導向是不可觸碰的紅線,嚴把導向關是每一名出版工作者的第一職責。雖然出版物在發排之前,已經經過了三審,達到了“齊、清、定”的要求,但是編輯因個人知識、理解或精力等原因,不可能百分之百消滅此類差錯,一些較隱蔽的表述往往因為語義通順、無錯別字和知識性方面的欠缺等而被忽視。比如,一本民族類圖書在介紹我國某個少數民族的時候,描述該民族“勤勞淳樸,性格內向”。“內向”這個詞給人的總體印象并不好,用來作為一個民族的標簽,極易引發民族情緒。要發現這類錯誤,不僅要求校對有高度的責任意識,還必須具備較強的政治敏銳性。
2.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指校對要耐得住寂寞,甘愿為他人作嫁衣,始終專注于校對工作,同時,要自覺地控制因工作和生活引發的不良情緒,及時調整好狀態。校對工作是一系列復雜的生理和心理活動過程,要求視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協調統一,以便迅速交換信息,作出判斷[5]。如果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校對就會在對名與利的追逐中變得浮躁,難以腳踏實地、專心致志地工作,也就無法就稿件中存在的導向性、知識性、邏輯性差錯作出正確的判斷。此外,部分校對人員會因情緒不佳,導致身體機能不協調,從而對常見的語法、字詞等差錯“熟視無睹”。
3.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這是校對最基本的職業素養。當前,出版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是各出版單位的努力方向,而要實現出版領域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確保出版物導向正確、價值取向正確,內容也要準確無誤。校對在保障出版物質量方面所做的貢獻是突出的。要保障出版物質量,校對必須秉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才能在校異同時發現細微的錯誤,在校是非時做到逢疑必查、不懂即問,時刻緊繃質量這根弦。
4.勤學善思的良好習慣
現代社會,信息、知識更新非常快,校對人員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不懂的知識。因此,平時必須多學習、廣學習,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率。此外,校對人員還要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只有勤于思考,才能發現近義詞的細微用法差別,才能透徹領悟國家、行業標準中“應該”“宜”“可”等詞語的含義,才能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增強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校對的職業困惑
1.缺乏成就感
如果說編輯是“為他人作嫁衣”,那么校對就是為人“縫縫補補”。當自己嘔心瀝血校對的書稿出版后,作者感謝的名單上卻沒有自己的名字,當出版物獲得上級表彰時,自己卻不在表彰的行列,心中難免會產生落差感。此外,社會上對校對工作的認知普遍停留在“改改錯別字”的層面上,似乎這一工作只需要識字就能夠勝任。“低門檻”意味著“低水平”,相比醫生、教師等職業,或本單位的編輯、發行等人員,校對缺乏明顯的職業成就感。
2.上升空間狹窄
隨著計算機排版技術和黑馬校對軟件的不斷升級,有些單位撤銷了校對部門,實行編校一體。因此,校對這一職業被嚴重邊緣化,校對在單位的存在感缺失。即使部分出版單位仍保留校對這一崗位,但是提供給校對考察、交流、學習、晉升的機會很少。在高級職稱評定方面,校對也明顯處于劣勢,許多人或認為校對在出版中的創造性勞動較少,或認為校對與高級職稱人員需要具備的較強的選題策劃、編輯加工等方面的能力不相符。綜合來看,校對這一職業的上升空間相對其他崗位來說較為狹窄。
絕大部分校對均非科班出身,他們畢業于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各有所長,但是缺乏校對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于青年校對來說,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校對工作的性質做好職業規劃,有助于其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一)入職五年內規劃
剛入職五年可以說是一名青年校對的職業成長期。青年校對首先要熟悉校對流程,掌握校對基本方法,明確各校次校對的主要工作職責。其次,要學習與校對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如著作權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掌握并熟練運用《標點符號用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等國家、行業標準規范。再次,要養成良好的工作、學習習慣,比如工作過程中戒驕戒躁,大膽質疑,存疑必查,先查后問;稿件看完后不急于交給編輯,耐心做好技術整理工作;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堅持學習,就學習過程中不理解之處和同事進行探討;每天關注時事,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最后,要努力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出版單位通常會從獲得資格證的人員中擇優錄用從事相應的技術工作的應聘者,而青年校對則可通過考試加深對出版工作的了解,提高校對能力。
(二)入職五至十年規劃
入職的五至十年是一名校對的職業成熟期。其間,青年校對會逐漸成長為科室骨干,甚至部門負責人。單位的急、難、重等稿件一般會安排他們進行校對,任務重、壓力大。而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大部分校對為女性。這一時期,其基本上都要跨過生育關,來自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常常會使其疲憊不堪。因此,青年校對必須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系。此外,還要努力提升自我,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面。這一時期,青年校對已經掌握并熟練運用校對規范,但是仍要不定時學習,這是因為校對規范在不斷地進行修訂。校對如果不重新學習,就不能沖破舊知識的束縛,校對的水平也會不升反降。除了復習舊知識外,青年校對還必須拓寬學習面。校對工作不僅僅只對原稿負責,還需要做好防范導向性差錯、理清邏輯關系、確保知識點準確以及改正語法和字詞等工作。所以,青年校對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敏銳性;關注各學科的學術動態,了解相關的知識;進一步學習我國語言文字規范,在工作中靈活運用。
積極和同行交流。校對工作雖然單一,但是不簡單。要做好校對工作,光埋頭苦干是不行的,提升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青年校對通過與同行交流,能夠學到校對工作中一些有益的新經驗、新做法。而向經驗豐富的校對人員請教工作中遇到的棘手問題,也能夠借鑒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總結經驗,撰寫論文。青年校對應該將自己記錄的典型差錯進行分類,然后分析、總結這些差錯產生的原因、出錯的規律,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再遇到類似差錯時,便能一眼識破,快速解決,從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此外,總結經驗還能為撰寫論文提供實例。撰寫論文則是將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提升至理論高度,再用理論來指導校對實踐工作,二者可謂相輔相成。青年校對通過總結經驗、撰寫論文,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校對水平和理論水平,為今后的職位晉升、高級職稱評定打下基礎。
(三)入職十年后規劃
入職十年以后,工作上已經得心應手,能夠成為單位的中堅力量。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淡泊名利,把提高出版物質量放在第一位。此外,還應積極協助科室完成本單位重大選題和重點項目的校對工作,做好新一批青年校對的培養,探尋校對工作中提質增效的路徑,提出完善校對人員管理的建議。這個階段,校對人員已經不再年輕,除了要繼續保持工作和學習的熱情,不斷為提高出版物的質量而努力奮斗。此外,要加強鍛煉,注重勞逸結合,維護好身體這一“革命的本錢”,才能在出版的路上走得更遠。
出版行業在不斷發展,對校對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青年校對只有在充分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面對的機遇和挑戰的情況下,不斷地提高專業素養,才能勝任校對工作,也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國家新聞出版署. 2020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EB/OL].國家新聞出版署,https://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1/12/ 910c52660b947756.pdf,2021-12-09.
[2] 趙婧.醫學期刊青年編輯職業規劃研究[J].編輯學報,2018,30(6):651-654.
[3] 習近平.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EB/OL].人民網-人民日報,http://dangshi. people.com.cn/n1/2021/1216/c436975-32309400.html,2021-12-16.
[4]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圖書校對工作基本規程[M]//黎洪波,利來友.圖書編輯校對實用手冊:5版.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550-564.
[5] 林舒.校對職責與校對人員素質培養[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1):76-77.
作者簡介 鄭季鑾,本科,編輯,圖書審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編輯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