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鈺棋
(魯東大學,山東 煙臺 264001)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決心,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創造了人類在疾病斗爭史上的奇跡。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偉大抗疫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2020年9月26日,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出要求,各類學校要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弘揚偉大抗疫精神。2021年9月,偉大抗疫精神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抗疫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中學思政課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學思政課中融入抗疫精神,體現了思政課對現實的觀照,對于培養青年一代的民族自信、愛國情懷、責任擔當都有著關鍵作用。
中華民族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在疫情極為嚴峻的形勢下,中國人民用最短的時間取得了全國疫情防控的戰略性成果。在病毒面前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展示了強大的凝聚力。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逆行”出征,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院長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數以千計的醫務工作者無私奉獻,口罩生產者和工地建設者不舍晝夜,各個社區采取各種辦法防范疫情擴散,等等。一樁樁一件件的故事,能夠使中學生感受到全國一盤棋的凝聚力和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感受到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棟梁,在思政課中融入抗疫事跡和抗疫精神,能夠增強中學生對國家的信心,激發其愛國熱情與奉獻精神,使青年人更有志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思政課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其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最根本的任務。教師將抗疫事跡與抗疫精神相結合,使學生不僅局限于教材理論知識,也融入和國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時政熱點,體現了思政課對現實的觀照;教師將中國的抗疫成果與其他國家相比較,使學生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感受到國之強大;教師將抗疫精神與教材其他理論性內容相結合,使學生樹立制度自信。
將抗疫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知識整合能力和教學專業素養,教師不僅要熟悉傳統教材知識,同時還要關注時事熱點,探索抗疫精神、抗疫事跡與政治教材的關聯,將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成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的內容,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教師還要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這都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學科專業素養。
在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青年學生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他們的思想特點,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進行講授。若教師只關注傳統教材知識,容易使學生與現實脫節。在信息時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很多學生愿意主動關注國家大事,因此在思政課中融入抗疫精神和抗疫事跡十分有必要。教師將抗疫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責任意識,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和活躍度,體現思政課對于現實的觀照。
在偉大抗疫實踐中凝聚成的偉大抗疫精神,可以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中學生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有紀律的“四有青年”。但目前部分中學課堂只是單純地羅列抗疫事跡和抗疫精神,并沒有升華到價值引領層面,忽略了對中學生的愛國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例如,在講解高中必修四《哲學與文化》一書中的“實現人生的價值”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引用鐘南山院士的事跡,在講解時不僅要講清楚人的價值是什么、如何實現人生價值,還要發揮榜樣的模范帶領作用,升華中學生的思想,以實現抗疫精神的價值引領作用。
一些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局限于對書本知識的講解,忽略了抗疫精神的價值和作用,未能把抗疫精神充實進教材內容,課堂教學中也很少講解抗疫精神方面的知識。這就導致了抗疫精神與教材內容割裂開來,在課程講授中不能很好地融入抗疫精神,形成了一個單獨的版塊,講解并不深入徹底,這并不能完全發揮抗疫精神對于中學思政課的作用。例如,在講述必修一中的“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時,只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而忽視了可以利用抗疫所體現的“中國速度”來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抗疫精神蘊含的政治價值十分豐富,教師應深入挖掘抗疫精神的內涵,選取恰當的抗疫資源,發揮抗疫精神應有的價值。
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課堂正處于由三維目標向核心素養的過渡之中,將抗疫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應切合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具有操作性和可測驗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思政課教學目標素養化的設計要合乎課程標準,要統籌學科主干知識、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核心價值觀,統籌三維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之間的關系,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形成知識學習與學科育人功能相統一,核心素養目標與教學目標內容相結合,實現思政課教學對人培養的全面回歸。抗疫精神作為時代的精華,在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觀等各個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促進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形成以“學”為中心的思政課堂,既要注重對于教材理論性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也要關注抗疫時政變化,將理論性的知識與抗疫精神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促使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高中必修三中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根據三維目標,教師要講清黨的領導的內涵、要求、意義等,并通過將我國抗疫成果與美國疫情變化數據做對比,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使學生對黨的領導產生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核心素養。
抗疫精神在思政課上的運用應圍繞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進行,教學內容不同,選取的抗疫事跡也應不同,因此,教師應把握教材知識點,熟練運用抗疫資源。另外,抗疫精神能起到教學的輔助作用,因此設計的時長不宜過長,以免耽誤教學進度。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應選取具有升華價值的抗疫事跡。
例如,在必修一中的“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中國火神山醫院建成的速度、各省援鄂的速度進行展示,感受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同時選取中國援外抗疫的資料,感受中國的大國擔當以及中國智慧,深化學生的價值觀念。在必修四中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框內容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取得階段性勝利,將偉大抗疫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我們的偉大民族精神。
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依據教學大綱和政治教材,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多樣的課堂開展形式,有效利用抗疫精神在思政課中的價值導向作用。
1.情景式教學法
政治教材中的許多內容是純理論性知識,因此對于中學生來說,直接講述法很難使學生把握知識點。情景式教學通過將學生帶入一定情境中,降低了學生理解教材的難度,同時也為抗疫精神和教材內容的連接搭建了橋梁。教師在進行情景設置時應考慮課程內容、學生特點,根據所選取的抗疫事跡設置合適的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教材內容,提升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必修四中的“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展示鐘南山院士在高鐵餐車上的情景,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價值是什么以及鐘南山院士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并結合該情景思考個人應該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2.探究式學習法
將探究式學習法應用到中學思政課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決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使思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在高中必修三中的“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關于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的抗疫成就等相關材料,先讓學生獨立思考黨的領導所發揮的作用,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得出結論。
3.趣味性教學與鼓勵性課堂
將抗疫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教師應打造和諧向上的課堂氣氛,在應用抗疫材料時避免生搬硬套,將所選材料生活化、趣味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破解教材內容的枯燥性。嘗試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講述“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時,可以引用趣味性的視頻,提出在疫情期間,應該怎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等問題,并盡量將課堂上所提出的踐行辦法落到實處,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疫情期間應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互聯網時代下的思政課堂,不再局限于一根粉筆、三尺講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講解。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效整合抗疫資源并應用于中學課堂中。教師選用視頻等形式呈現抗疫內容時,要注意視頻不宜過多和過長,否則會影響學生把握重點。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廣泛,而部分信息的虛實有待考證,因此教師也應當提醒學生篩選有價值的信息。
教師要將抗疫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必須提高自身的資料收集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和教學專業素養。在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進程中, 努力做到課程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要緊密結合時代變化和學生需求,以疫情斗爭的科學理論、科學實踐,支撐、詮釋、展現抗疫的科學精神價值,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認同并內化。把偉大抗疫精神講活、講透、講出新意、講入心底,引導中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轉化為報國行。
抗疫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堂,要明確中學生不同學段的授課內容,保證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其中,針對不同學段的中學生年齡特點,如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把愛黨、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裝在心中;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引導學生衷心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將不同學段思政課內容連貫起來,讓中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抗疫精神的價值,立志為祖國、為人民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