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琴
(作者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當前,中國正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重整行裝繼續第二個百年奮斗之路。實現偉大的奮斗目標需要突出創新、依靠創新、開展創新,全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跨越式發展需要創新驅動。創新的關鍵點在開拓創新思路,落腳點在謀求干事創業,著力點在培養創新人才,唯有打開思路、立足實踐、高效轉化,才能將創新向縱深推進。新時代賦予了教育事業新要求,富有挑戰又充滿機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時代課題。以高校鋼琴教學為例,要緊跟新課程改革步伐,推動時代課題落地落實。
創新是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本著滿足社會需求或理想化需要,創造或改進新的事物,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創新能力對高校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養提高創新能力,既是完善方法、獲取知識的必要途徑,又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更是終身學習目標的關鍵所在。不同專業對創新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鋼琴專業對學生提出了如下要求:能夠創造性思考,擁有豐富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有厚實的理論功底,在此基礎上找到新的方向,實現新的變化。因此,鋼琴專業學生要加強學習和實踐,在提高表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下功夫,要豐富音樂知識,以學習引導實踐,要強化演奏技能,以實踐促進學習,全面提升人文修養和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性格品質。由此看來,創新能力不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更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要學好理論、練好演奏,養成自己的演奏習慣,具備自己的演奏方法,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而獲得專業綜合能力。高校教育改革加速推進,創新能力培養時不我待,高校鋼琴教師唯有立足時代背景,有效利用這一機遇期,乘勢而上、努力奮進,抓緊抓實能力鍛煉、思維創新、知識完善等環節,促使學生想創新、敢創新、會創新,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更好的適應時代、適應社會。
當前,我國進入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新時代帶來了新變化、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改革事業同步向縱深推進,教育理念隨之不斷進步,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建設創新型高素質人才隊伍已成為時代標簽,融入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鋼琴專業教學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分支,適應改革大環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勢在必行。這是鋼琴專業教學的重要目的和關鍵內容,直接關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和理論基礎的強化。從目前許多高校的重視程度、推進力度來看,都能夠將培養策略和措施落到實處,規定和要求詳細明確,思路和方法貼近實際,體現了培養創新人才的信心決心。
藝術學科的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一成不變的藝術學科只會固定在某一時間點,終究失去其發展力,泯滅在歷史長河中。鋼琴教學是當今熱門的音樂藝術學科,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意義重大,其基礎點在于傳承,扎實學習模仿現有曲目,打牢演奏基本功;突破點在于創新,需要持續不斷大力推進,形成別具風格的亮點,如此才能催生一名優秀的演奏者。要將時代元素融入鋼琴教學,重視對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鼓勵創新式發展,加強教育方式方法研究,促進鋼琴藝術與時俱進,使鋼琴藝術兼具經典和鮮活雙向特征,更好的適應學科發展規律。
為適應時代需要,推動鋼琴教學可持續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這是推進教育事業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生能力建設的必要一招。當前,如何培養創新能力成為熱門話題,受到許多學者專家的關注,被提到了非常高的層面。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加劇了人才競爭力度,曾經一度高校畢業生踏入社會即被列入人才行業,與目前形勢形成了巨大反差,創新人才成了當今社會的急需,以更好的服務社會、滿足市場。鋼琴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唯有實現新的變化,展現新的姿態,才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在滾滾向前的大浪潮中始終立穩腳跟,持續不斷進步。
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的影響至為深遠,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走向。要在促成教師創新理念上下功夫,這是教育改革硬性要求,也是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從調查研究來看,具備良好創新理念的教師往往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走上創新之路。舊式鋼琴教學更加傾向于教師對課堂的高度把控,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發揮空間比較低,甚至沒有自我教學空間,完全依葫蘆畫瓢教師的教學內容。這不僅挫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鋼琴教學顯得呆板,還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成長,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基于此,要從改革教師教學理念方面入手,完成教師自身定位重塑,轉變教學理念,摒棄過去大包大攬使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以自我成長的空間,在思想上和意識上引導學生創新。要在開放性教學上下功夫,傳播基礎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全面復制、一成不變的灌輸方式有時并不可取,需合理優化教學方式內容,在側重理論知識的同時,設置更多的開放式內容,鼓勵學生勤思考、勤總結、勤提煉,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孕生自我探究和創新意識。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加強自我學習、自我升級,虛心求教、積極進取,鍛造過硬的教學本領,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
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教學方式密切相關,傳統模式中,鋼琴教學不夠靈活多變,略顯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反反復復的枯燥教學中磨滅殆盡,喪失興趣必然會影響創新能力培養。鋼琴教學作為一門音樂課程,富含藝術性和人文性,從所教授內容來看,鋼琴曲目是藝術歷史的內涵和沉淀,深刻反映了時代特點和社會情境,同時詮釋了作曲者的真摯情感。要在創建教學情境上下功夫,這是保證教學質效的重要措施,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瞄準學生的探索意識,不斷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程序,活躍課堂、愉悅氛圍,追求情境的真實,帶動學生的學習勁頭,以更好的適應教學需要。鋼琴作品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崇尚嚴謹的脈絡、動人的故事、美好的情感、感人的內容,通過一個個音符、一段段樂章來呈現情境,這既是對學生的吸引,也是對教師的激勵,無形中催促一代代傳承。在教學過程中,分析作品細節、挖掘作品內涵尤為重要,突出主題、抓住重點,構建全新教學情境,更好的烘托教學主題,形象生動的展現作品的美妙。在此期間,可以選擇多種輔助手段,發揮現代科技技術優勢,加強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創造感觸機會,增進充實逼真和沁人肺腑的情感體驗,深度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快速成長蔓延,以更好的培養創新能力。
鋼琴教學不單單是鋼琴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同時也是文化育人的方式之一,教學內容除了包含音樂,還包含政治、歷史等相關專業的內容,突出專業性的同時兼具綜合性。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方面要抓好鋼琴專業本身內容的教學,在打牢鋼琴藝術基礎上下功夫,推行全方位教學模式,強化理論和實踐訓練,增強專業素養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根據教學主題進行拓展,融合多學科知識,推行交叉教學模式,引入多學科知識,打開學生的視野,拓寬解讀視角,更加全面的欣賞和解讀作品。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深化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舉措,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有效的豐富基礎知識、挖掘作品內涵,進一步夯實鋼琴演奏基礎。要用好用足優秀鋼琴家的作品,貫通古典、近代和現代不同曲風、不同內涵,督促學生多學習、多思考、多總結,強化對各類作品的領悟感受,為二次創作埋下伏筆。學習樂理知識時,要多組織討論交流,豐富教學形式,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伴隨教學的深入講解,實現學生課堂身份的轉變。開展彈奏訓練時,要加強引導和啟發,對照模仿固然重要,但是一味模仿只能出工匠,出不了藝術家,唯有學生具備自主意識,在彈奏訓練中形成新穎的特點,才能突破訓練中的桎梏,轉被動為主動,向著創造者的角色進發。
全面客觀的教學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學習成效,還能解釋成效不良的原因,為實施有效解決提供支撐。切實培養鋼琴學生創新能力,離不開有效性針對性教學評價。曾幾何時,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鋼琴教學評價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教師未能夠很好的掌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情況,了解深層次原因,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成長。教學評價體系的科學化、規范化急需提上日程,實現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完善評價方式方法,多層次、多維度評價和分析教學情況和學習情況,突出核心、抓住關鍵,鞏固理論、強化實踐,全面提升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國高校開展鋼琴教學的時間較晚,雖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基礎薄弱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教師教學經驗與許多西方國家的鋼琴教師相比還有不足。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問題尤為突出,有些教師重考核、輕過程,有些教師重技能、輕態度等等。要在科學評價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重視演奏技能,對學生的現場表現進行評分,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習態度,仔細觀察學生的平時表現。要在鼓勵創新上下功夫,重點考察是否具備創新意識,在評分時把創新作為重要因素,支持、鼓勵和表揚創新行為,在評分時予以側重,正確衡量不會創新但模仿較好的表現,給予適當的分數,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逐步使創新融入課堂、融入訓練、融入表演,持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物質生活逐步提升的同時也伴隨著精神文明的大步發展,文化、藝術的重要性進一步得到認可,社會對鋼琴人才的需求逐步提升。不論是從國家級藝術團的層面,還是從百姓街道社區,不論是從高校專業教學還是從校外藝術培訓機構,對于集彈奏、表演、指導、策劃于一身的綜合型鋼琴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加上近年來音樂專業的擴招,就業形式日益嚴峻,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畢業之后從事與聲樂截然不相關的領域,造成人才培養的浪費,形成社會需求與人才供應的矛盾。因此,對高校鋼琴專業人才時應當從創新的角度出發,培養兼具豐富音樂知識、演奏實踐以及綜合素養的人才,將培養目標、培養理念逐步落實到課程教學中,以達到緩解學生就業壓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為社會各領域需要的綜合人才。
不論是何種教學,學生都是在通過“認知、感受、實踐、獲得”的學習流程,最終的學習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某項能力,并且最終能夠利用這項能力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在鋼琴教學中,實踐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只有通過一遍一遍地彈奏、傾聽、分析,才能理解和聲搭配的音響效果,切實地感受到鋼琴的魅力所在。鋼琴與其他學科學習不一樣,需要彈奏者根據自己的音樂理解來展開二度創作,因此學生需要具備藝術想象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創造思維,在對作品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創造力來完成作品的演奏,形成一種既具有創新能力,又能對各種音樂知識綜合的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