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王 杰
BEST項目全稱為“寶馬售后英才教育項目”,主要由寶馬培訓學院、職業院校和經銷商共同參與學生的培養,旨在給學生提供經銷商實習的機會并為學生規劃合理的職業生涯。我校從2006年開辦BEST項目,至今已有16年,為汽車后市場輸送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學生畢業的前一年可以報名參加BEST項目,學校組織教師對報名的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評估,再結合一對一面試給出綜合評分,然后組織達標學生參加經銷商招聘會,只有同時獲得學校和經銷商認可的學生才能進入BEST項目參加后續的培養。
BEST項目采用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通常在12人~15人。學生采用混合式學習模式,依次進行線上自主學習、課中面對面學習和課后持續性學習。學生所使用的教材由寶馬培訓學院統一制定和下發,并且會根據經銷商反饋的常見問題而不斷調整教材內容。目前我校BEST項目有技術類和非技術類2個工種,技術類課程涵蓋傳統機電、新能源車和摩托車的相關知識,非技術類課程涵蓋銷售顧問、售后接待和零件顧問等崗位的相關知識。所有課程都采用過程性考核,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關鍵技能和任務完成度進行評分,所有考核均達標后學生才能順利取得相應的技師證書,這也是經銷商留用的前提之一。一般BEST項目會在當年的9月份正式開課,在10月中下旬安排學生到經銷商開始為期6個月的頂崗實習。
2021屆BEST項目實習生共65名,汽車機電班40人,摩托車班11人,非技術班14人。截止到2021年9月15日,65位實習生中有33位離職,3位讀書深造,1位參軍,剩余留用人員只有28人,占比為43.1%。
2020屆BEST項目實習生共60名,汽車機電班34人,摩托車班12人,非技術班14人。截止到2020年9月15日,60位實習生中有23位離職,5位讀書深造,3位參軍,剩余留用人員只有30人,占比為48.3%。
2019屆BEST項目實習生共57名,汽車機電班34人,摩托車班9人,非技術班14人。截止到2019年9月15日,57位實習生中有29位離職,1位讀書深造,3位參軍,剩余留用人員只有28人,占比為42.1%。
分析上述數據不難發現,近3年來我校BEST項目實習生的留用率均低于50%。
近幾年通過走訪調研發現,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工作時間、專業發展及學生個人原因是導致留用率過低的重要原因。
(1)薪資待遇。在走訪中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對經銷商提供的待遇不滿意。在上海、蘇州等城市,剛簽約的學生薪資大約在3 000元~4 000元,并且會持續好幾年,其他地區就更不用說了,每個月除去相關開支,基本上是入不敷出。有些學生十分好學且有上進心,但卻得不到認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表現和能力,爭取更多的工資,但有些經銷商并沒有按照能力去制定工資,甚至也不認可他們的能力,這也成為很多學生沒有留用的直接原因。
(2)工作環境和工作時間。目前,絕大部分的經銷商都采用了上六休一的作息時間,每天工作時長為8 h。但在調研中發現,因為車輛的進場臺次多,所以多數員工很少能準時下班,經常有加班任務,有時工作時間長達10 h,勞動強度較大且絕大多數的加班沒有加班費。夏天的車間非常熱,冬天的車間又非常冷,這就需要有良好的體力,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更新換代的技術,承受著高強度的體力與腦力雙重付出,所以有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和學生都不認可這樣的工作環境。而對于非技術類的學生,除了業績的壓力外,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還會經常被客戶投訴,學生逐漸喪失繼續工作的信心。
(3)專業發展。經調研發現,雖然這些實習生已在學校獲得了專業的培訓和考核,但有些學生卻在經銷商內沒有獲得對口的崗位,經銷商將他們調去非專業崗或從事一些單一工作,并將此作為簽約留用的前提條件,這就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無法得到發揮和提升。此外,雖然長三角地區的經銷商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卻普遍存在不夠重視學生發展的情況,有些經銷商為了節省開支,不讓學生去參加更高級別或其他類型的培訓,還會讓不具備資格的學生從事相關工作,如安排沒有新能源車輛維修資質的學生對新能源車輛進行檢修,在這些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導致留用率下降。
(4)學生個人原因。對未留用學生進行調研發現,因自身原因主動放棄留用的情況分為2種:一是主觀原因,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表達自身需求,無法調整心態、嫌苦嫌累、自主擇業等;二是客觀原因,如讀書深造、參軍等。
(1)加強學校與經銷商的溝通。多年來,學校一直在調研BEST項目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根據調研報告,工資、食宿、工作時間和發展前景是當下大多數學生放棄留用的重要原因。我校一直與無錫周邊的經銷商保持著緊密聯系,可以通過走訪學生評分較高的經銷商,針對學生集中反饋的核心問題和需求,了解這些經銷商的處理方法,然后學校再與其他經銷商協調溝通、共商對策,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對于學生評分一直較低或故意不簽約留用的經銷商,學校應減少或終止向他們輸送實習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保障學生的利益。
(2)加強學校與學生的溝通。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多數學生的家庭條件比較好,學生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環境下成長,缺少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也讓學生愿意宅在家中,游走在虛擬世界,與人溝通變得越來越少,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得不到提升;實習后,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糟糕的人際關系會使一部分學生放棄簽約留用。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應從在校生抓起,一方面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團活動,利用節假日參與校園衛生、社區勞動和社會公益,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吃苦耐勞的光榮,鍛煉自我表達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課,宣傳名人事跡,從思想上影響學生。同時,學校應出臺限制使用手機的規定,保證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享受人際交往帶來的快樂。對于已實習的學生,學校應從客觀角度出發,告知學生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除了崗位的激烈競爭外,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多數經銷商面臨著倒閉和裁員,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輕易放棄簽約留用。
(3)加強學生與經銷商的溝通。學校作為學生與經銷商之間的橋梁,不可能詳細且及時地了解學生在經銷商處的表現及面臨的困難,因此有些導致學生無法簽約的原因更適合學生與經銷商之間直接溝通。主管領導應在學生實習期間經常到經商處走訪,與學生建立親密的關系,了解學生的困難,并及時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留用率。當然學校也可經常舉辦座談會,讓學生談談實習期間所遇到的問題、對留用后的期望及對經銷商管理的建議等,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雙向溝通方法,能讓學生感受到經銷商的關懷,也能讓經銷商及時調整政策以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當學生和經銷商都能夠去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時,相信留用率會大大提高。
隨著產教融合的不斷推進,校企合作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大多數學校只關注學生的實習率是否達標,事實上實習不等于就業,如何提升實習生的留用率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