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云
湖口縣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500
處方是醫師在診療過程中為患者開具的書面文件,是藥學人員審核、調配藥品的依據,具有法律、技術、經濟效力。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藥品種類的不斷增加,臨床用藥日益復雜,必然會增加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引發醫療糾紛事件[1]。門診處方質量會對患者疾病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處方的合理性十分必要。而處方點評在處方開具監督中應用,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促進藥品管理質量的提高[2]。本研究主要觀察處方點評對門診合理用藥的作用。
以湖口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20 年1 月至12 月門診處方1 000 張為對照組,2021 年1月至12 月門診處方1 000 張為試驗組。
對照組患者年齡(46.63±10.51)歲,年齡范圍<60 歲,男531 例,女469 例。試驗組患者年齡(47.06±11.17)歲,年齡范圍<61 歲,男529 例,女471 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比,P>0.05。
隨機抽取未實施處方點評前2020 年1 月至12月的1 000 張處方為對照組,2021 年1 月至12 月開始實施處方點評后處方1 000 張為試驗組。依據《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400 種中西藥注射劑臨床配伍應用檢索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藥品管理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藥品說明書等,對處方進行統計分析。我院實施處方點評具體方法如下。
1.2.1 成立處方點評管理小組藥劑科成立處方點評工作小組,負責處方點評的具體工作。醫務科負責組織處方點評專家成員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定期評價分析、通報,為處方點評提供技術指導。
1.2.2 建立處方點評制度處方點評小組定期對門診處方點評,及時發現處方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處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提出整改意見并制定解決方法,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的發生。
1.2.3 完善獎懲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約束不合理用藥行為。將處方點評結果每個月在醫院公示欄公示,將其納入科室與個人績效考核指標。對問題較多的醫師和科室進行單獨談話及培訓,針對該科室重復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培訓。
對兩組處方不規范應用情況、不合理用藥發生情況作觀察分析。
處方不規范應用:包括嬰幼兒未寫明日、月齡;處方超量;開具麻醉藥品未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含糊不清字句;單張處方用藥5 種以上;未注明臨床診斷。
不合理用藥:包括用法、用量不適宜;適應證不適宜;遴選藥物不適宜;重復給藥;聯合用藥不適宜。
以SPSS 22.0 版本軟件進行研究,采用方差同質性檢驗方法,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各組數據服從方差相同的正態分布,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1 000 張處方中不規范的有4 張,不規范發生率為0.40%,對照組1 000 張處方中有不規范處方29 張,不規范發生率為2.90%,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
由表1 可知:處方不規范中嬰幼兒未寫明日、月齡所占比例最高,這會導致藥師在調配審核處方時不能準確交待患者藥品的用法用量從而導致不合理用藥的發生,但試驗組發生率0.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0%。

表1 兩組處方不規范情況分析[例(%)]
試驗組1 000 張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的有10 張,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為1.00%,對照組1 000 張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的有30 張,不合理發生率3.00%,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由表2 可知:試驗組用法用量不適宜發生率0.40%明顯小于對照組的0.90%,聯合用藥不合理試驗組0.20%明顯小于對照組0.60%,遴選藥品不適宜0.02%明顯小于對照組0.60%。

表2 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例(%)]
兩組處方中的不合理處方具體表現為(1)嬰幼兒未寫明日、月齡,特別是嬰兒因劑量偏差更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2)患者診斷為高血壓,處方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4 片×10 盒,30 mg,每日2 次,單張處方超過2 個月;根據藥品說明書,最大推薦日劑量10 mg,每日1 次,該處方明顯超量。(3)羥考酮緩釋片10 mg×180 片,80 mg,每日3 次,處方中的給藥頻次與癌癥治療中按時給藥原則不符,不符合每12 小時給藥1 次的原則。(4)診斷為帶狀皰疹,開具的藥物為頭孢泊肟酯膠囊,但帶狀皰疹為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無抗菌藥物使用指征。(5)診斷為腎病綜合征開具阿卡波糖片,屬無適應證用藥。(6)處方中頭孢噻肟鈉每日給藥一次,該藥為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每日1 次給藥達不到有效抗菌效果。(7)一張處方同時開具格列美脲片和格列齊特緩釋片,兩者同屬磺酰脲類抗糖尿病藥,屬于重復用藥。(8)6 歲兒童患者,選用了左氧氟沙星片,而喹諾酮類藥物對軟骨發育可能產生不良影響,應避免用于18 歲以下未成年人。
表1、表2 結果表明,我院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后,醫療處方中的不規范應用情況和不合理用藥情況均明顯減少,說明處方點評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可更好保證處方的規范性,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高醫療服務安全和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合理處方主要為不規范處方和用藥不適宜處方,最為常見的有嬰幼兒未寫明日月齡、處方超量、開具麻醉藥品未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的、單張處方用藥5 種以上、用法用量不當、聯合用藥不當、遴選藥物不適宜、重復給藥等。
隨著臨床上使用的藥品種類日益增多,新藥不斷涌現,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化,醫師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并掌握所有藥物的信息,加之患者病情復雜,多藥合用非常常見,出現不合理用藥的案例也越來越多。導致不合理用藥的主要原因有:(1)藥物方面,藥物的理化性質、劑型、作用機制、用藥途徑等不同都會導致藥效不同。(2)醫生方面,由于各自專所屬科室不同所掌握的藥物治療學知識不同,對跨學科的藥品掌握的知識可能存在不足,運用知識的能力也不同,醫療水平會出現差異。(3)患者方面,年齡、體重等生理指標如患者本身存在基礎疾病(肝病,腎病等)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排泄。(4)藥師方面,對藥品知識的儲備量不足特別是新藥的掌握可能存在滯后性,在調配復核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守“四查十四對”原則等。
3.3.1 完善處方點評制度明確處方點評的抽樣率,點評周期,點評范圍及內容標準等,并對處方點評結果的應用及持續改進提出措施,以此提高處方質量,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3.3.2 加強醫生、藥師的管理和培訓定期組織醫生進行專業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如藥學基礎知識、各種藥品說明書、《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法》等以提高醫生的專業知識,積極鼓勵藥師參與臨床藥學工作,培養臨床思維,以提高藥師的專業技能和審方能力。
3.3.3 加強醫師與藥師的溝通藥師在調配審核處方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可及時與開具處方的醫生溝通,并在詳細了解情況后引導醫生開具正確的處方,提高處方的規范性和用藥合理性,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3.3.4 強化監督考核管理機制對經常開具不合理處方的醫師,單獨采取教育培訓、批評,并實施重新考核期,在一個考核周期內有5 次以上不合格處方的,則認定為醫師定期考核不合格,需離崗參加培訓,并將合理處方開具納入至技能考核中,與績效獎金等進行結合,提高醫務人員對處方合理性的重視度。
處方點評是用藥監督措施的一種,是根據國家處方相關的法規、法律、技術規范等,綜合評價處方中的藥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給藥途徑、藥物配伍禁忌、藥物選擇、用藥適應證、用藥的規范性等,及時發現處方中潛在或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以此確保藥物能夠更加合理地應用[3-4]。處方點評的優勢主要為:(1)回顧性點評和嚴格審核,可了解門診處方具體開具情況,促進用藥管理水平及醫療質量的提高,為合理用藥奠定基礎[5]。(2)建立點評制度,能及時發現處方點評中的問題,并解決,確保處方用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保證患者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控制醫療糾紛的發生率[6]。(3)定時對醫生進行處方、藥物知識的培訓,增強處方安全意識,使其及時發現處方中的不合理情況,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更好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7]。
本研究的樣本數雖然偏小,但結果可以初步顯示,醫院采取處方點評干預后,不合理用藥發生率明顯降低,對比差異明顯。說明開展處方點評可有效降低處方不規范及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提高門診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高醫療服務安全和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意義重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