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麗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0)
截至2020年年末,我國土建類中職專業在校生近40萬人次,土建類高職專業在校生近90萬人次,全國建筑從業人員近5 400萬人次。如此大體量的建筑類技能人員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1+X”證書試點工作,通過要求高校土建類專業畢業生積極考取與建筑相關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高校土建類專業建設和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目前,與土建施工類專業相關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只有:建筑信息化(BIM)證書、建筑工程識圖證書和裝配式構件制作與安裝證書。其中,建筑工程識圖證書是三個證書中最能體現建筑企業中各崗位傳統職業技能的證書,也是各高校最容易實施的“1+X”證書,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本文將從五個方面入手,分析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對高校土建類專業建設的促進作用。
高校土建類專業建設中最基礎的建設內容是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設置的專業課程體系。由于建筑工程識圖的知識技能覆蓋專業多,關聯崗位多,是畢業生就業的必備技能,所以高校土建類專業的建設應將工程識圖技能的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即將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標準要求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
以建筑工程識圖“1+X”初級證書為例,初級證書是中級、高級證書的支撐,也是最基礎的、最易獲得的證書。通過把建筑工程識圖“1+X”初級證書必需必備的知識技能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使畢業生可以依據已學的課程內容,稍加梳理和準備,就能考取初級證書。
依據建筑工程識圖“1+X”初級證書的標準要求,該證書包括的知識技能有投影、建筑制圖標準和建筑CAD軟件的應用,以一套小型建筑工程施工圖為載體,完成建筑專業圖的識圖和繪圖任務。其中,識圖技能考核包括建筑投影知識應用、建筑制圖標準應用和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的識讀。比如,投影的基本知識、規則、特征和方法,識讀點、線、面、體及組合體的三面投影圖;識讀剖面圖、斷面圖的基本方法,準確區分和識讀剖面圖、斷面圖;常見軸測圖的投影,識讀正等軸測圖、斜二測圖;房屋制圖統一規范關于圖幅尺寸、圖線、字體、比例、圖例符號、定位軸線、尺寸標注等;識讀小型工程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的平面及空間布局、主要空間控制尺寸、水平及豎向定位、相關圖例及符號等;識讀建筑設計說明及其他相關文件,了解工程的相關信息等。繪圖技能考核包括繪圖環境設置、繪圖設備與打印樣式設置、虛擬打印輸出、三面投影圖的繪制、軸測圖的繪制和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的繪制。比如,能按照繪制圖形的類型,設置繪圖比例及圖形界限;能按照工作任務要求,設置繪圖環境相關參數,設置圖層、文字樣式、尺寸標注樣式;能依據制圖標準,繪制圖幅與圖框線,完成樣板文件的創建和使用;對模型空間、布局空間和浮動視口進行參數設置;對打印樣式、打印/繪圖儀參數、紙張、打印范圍進行設置;能利用CAD繪圖軟件完成點、線、面、體及組合體的三面投影圖的繪制;能根據已有的三面投影圖利用CAD繪圖軟件繪制空間立體的軸測圖;依據制圖標準,根據任務要求,運用CAD繪圖軟件繪制小型工程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
高校土建類專業為使畢業生具備識圖和繪圖技能,就需要在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將上述列舉出的所有識圖和繪圖的知識技能點,融入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構造、建筑CAD等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標準以及課程實施過程進行調整,突出實踐,查遺補漏,推進高校土建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專業課程團隊的建設和專業精品課程的建設是高校土建類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
各高校可根據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考核方案細則、線上模擬學習自測系統和模擬樣題、培訓微課資源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階段性自測,不斷調整自身技能的缺失點,鞏固學習內容,提高考證通過率。同時通過該信息化相互平臺,處于學習端的教師和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優秀的教學資源上傳到信息平臺中,教與學就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最終,通過不斷豐富線上學習的資源,使得信息化資源不斷迭代,為專業課程團隊的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積累豐富的高質量教學資源。
各高校土建類專業教師可通過收集、整理、歸納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標準、課程實施過程和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提供的信息化相互平臺上優秀的課程教學資源與實踐教學資源,創新專業課程的開發方法,設計工學結合的教學場景,積極開發教學課件等,來開發建設建筑構造課程團隊、建筑CAD課程團隊和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團隊等。進而在各課程團隊的建設過程中,擇優開展精品課程的建設。
高校土建類與建筑企業合作,雙方在人才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技術培訓、科研創新等方面合作,讓高校專業與建筑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來切實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部分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流于形式,企業并不愿意與高校進行深度合作。
由于建筑工程識圖能力與眾多職業崗位需求結合緊密,屬于絕大多數土建類專業的核心技能之一,能適應基層技術及管理崗位的工作定位,是企業用人選人的核心指標之一,所以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實施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畢業生就業為最終目的的。它使得土建類專業培養出的畢業生更能符合建筑企業的用工需求,也必然會推進校企的深度合作。
根據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職業能力要求,促進校企深度合作的具體措施包括:(1)通過全國、各省市建筑工程識圖技能大賽的引領作用,通過教育部(廳)等政府主管部門的牽線搭橋,使更多的建筑企業與高校土建類專業建立聯系,擴大校企合作的范圍;(2)邀請部分企業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和專業教師組成專家委員會,依據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考證實施工作,定期進行交流和研討,逐步加深專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系;(3)高校土建類專業在與企業合作時,根據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職業能力要求,與建筑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實現從招生、培養、實訓、就業,直至在職培訓等全過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讓“X”證書的能力要求貫穿于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中,使培養出的學生更適合企業發展的需要;(4)建筑企業為專業教師實踐、學生實訓實習提供實地場所,支持企業選派經驗豐富的技能人員到高校擔任教師或兼職教師;(5)如果絕大多數獲得建筑工程識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并實習完成后,能夠勝任建筑企業的崗位要求,企業就愿意從對口實習、管理手段、實習費用與生活補助等費用支出上給予大力支持,這樣在提升土建類專業就業率的同時,企業也得到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核心員工或者后備管理者,促進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
高校土建類專業建設的軟件建設主要指的就是師資隊伍的建設。高校教育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高校土建類專業較傳統的師資隊伍建設內容包括:老教師傳、幫、帶新教師;派遣專業教師參加各類師資培訓;派遣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頂崗實踐等,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專業教師難以高質量快速地成長。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實施為高校土建類專業教師提供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能有效地激勵教師向專業型發展。
比如,目前,很多省份的高校教師職稱晉升的評定文件中會把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作為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而高校土建類專業與建筑工程識圖技能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有全國建筑工程識圖技能大賽、各省市建筑工程識圖技能大賽和“魯班杯”建筑行業識圖技能大賽。如此,提升高校教師的建筑工程識圖能力就成為激勵土建類專業教師成長的一個有效機制。
通過近年來“魯班杯”建筑行業技能大賽、各省市乃至全國建筑工程識圖技能大賽反饋出的信息,識圖能力的培養已得到高校土建類專業的普遍重視。為提高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過關率,各高校都會積極派遣土建類專業教師參加“1+X”證書相關師資培訓,鼓勵專業教師積極申報“1+X”證書的培訓師、考核師和考務員。該過程一方面直接提升了專業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專業建設的執行主體,在推進高校專業課程改革的同時,又促進了專業建設由知識本位到能力本位,由理論型到技能型的轉變。
由上可知,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可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各建筑企業愿意派遣高職稱,或基本功扎實并有高超技能的技術骨干到高校做兼職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這類人才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優于普通專業教師。高校就可實行專兼結合,不僅對專業教師的來源進行補充,還能緩解專、兼職教師比例不合理的情況,推動高校土建類專業的師資建設。
高校土建類專業建設的硬件建設主要指的是實訓基地的建設。依據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職業標準要求,高校需要開展圍繞建筑工程識圖與施工相關的實訓項目建設,建設與“1+X”證書課程體系相適應的實訓條件。比如,建筑構造仿真實訓室、建筑工程識圖與繪圖實訓室、項目化虛擬情景教學實訓室等,為高校土建類專業的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加深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認知,并為專業技能訓練等提供有力支撐。
結合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的考證要求,高校將探索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把現場實踐教學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培訓效果,將實訓基地建設成為學生實訓、教師能力提升、企業員工技能培訓與鑒定的基地。最終,高校實現專業設置與用工需求零距離,課程設置與職業活動零距離,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零距離的專業建設目標。
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為高校土建類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發展注入了新生元素,使得專業建設能順應行業“互聯網+”的發展大勢,接軌企業與社會需求,強化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企業實際需求的相互溝通與銜接,真正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團隊與精品課程的建設提供保障,促進高校土建類專業的建設。
職教二十條明確指出了高校專業建設應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可以深化教師、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繼而從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團隊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有效促進高校土建類專業科學有序地建設,使得專業培養出的學生更符合建筑企業的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