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 225000
由于七年級學生知識儲備不夠,沒有認識無理數的現實經驗,因此學生理解無理數存在一定的困難.如何建構無理數概念呢?如何使用有限逼近、合情推理的方法,讓學生認識無理數呢?在學習無理數的過程中,如何落實數學素養的提升呢?筆者就本節課教學展開討論,與大家分享筆者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經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正數、負數的意義,構建了整數體系與分數體系,讓數集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本節課將學習兩個重要的概念——有理數和無理數,無理數是對數系的又一次擴展.教材這樣安排教學內容是基于知識的延續性,學生學完有理數與無理數后,對后面學習數軸、在數軸上表示數、完善數系都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發展數學思維,也避免了圓周率π無處安放的尷尬.
本節課的難點在于無理數的認識.由于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與無理數相關的信息實在太少,僅有的內容是圓周長計算與圓面積計算時接觸的圓周率π.同時,對于研究“無限”,學生也缺乏經驗,因此建構無理數的概念具有一定困難.教材安排了這樣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無理數的存在,即用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沿對角線剪開后得到四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它的面積是2,求它的邊長;然后教材運用列舉法與逼近法,讓學生感受大正方形的邊長無法寫成分數的形式,它的值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最后得到無理數的概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無理數的存在與多樣,強化對無理數的認識與理解,教材出示了圓周率π,自行構造無限不循環小數.
為了讓學生積累數學經驗,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數學素養,筆者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分析前面學習的整數與分數,猜想是否存在其他的數,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從有限小數、循環小數的角度猜想是否存在無限不循環小數.(2)制作面積為2的正方形,體會它的邊長不能寫成分數的形式.(3)在分析比較、歸納猜想的過程中,感受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存在,通過無理數發現的歷史故事,幫助學生感受數學家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與熱情.
活動1:回顧發現.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寫幾個具體的整數與分數,然后解決以下的問題:(1)嘗試把這些數都寫成兩個整數比的形式,并總結你的發現.(2)嘗試把這些數都化成小數的形式,并總結你的發現.(3)嘗試把下面的小數寫成分數的形式:1.2,-6.8,32.31,1.3333…,58.6666….把你的發現與同伴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本活動通過三個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研討,旨在復習前面學習的整數與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體會所有的整數都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整數與分數都可以化成小數的形式;反之,不論是有限小數還是循環小數都可以化成分數的形式.在獨立思考與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合作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2:合理猜想.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限小數與循環小數,請同學們想一想,除了這兩種小數外,還會有什么樣的小數呢?如果存在,試著寫幾個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本活動旨在引導學生觀察有限小數與循環小數的特征,進而發現無限不循環小數;同時,鼓勵學生自行構造形如3.12112111211112…這樣的無理數,感受無限不循環小數的存在,培養學生的分類意識與創新意識.
活動3:拼圖討論.如圖1所示,把兩個邊長都是1的正方形,沿它們的對角線剪開,然后拼成一個大正方形.請回答:(1)設大正方形的邊長為x,那么x是整數嗎?你的理由是什么?(2)x是分數嗎?說說你的想法.(3)通過上述探究,請估計x所處的范圍,并說出你的想法,嘗試估計x的整數部分、十分位、百分位,等等.(4)請寫出關于x的一個特征,在小學學習數學中遇到過類似的數嗎?請介紹一下.

圖1
設計意圖本活動引導學生識圖,按圖示拼圖,發現拼成了一個面積為2的正方形,讓學生思考: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呢?從而開啟學生發現此正邊形邊長的探索之旅.從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可得正方形的邊長x一定大于1,從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可得正方形的邊長x一定小于2;或者根據12=1,22=4也可得正方形的邊長x在1與2之間,不是整數.通過分母分別是2,3,4的分數的平方進行計算,發現x也不是分數.然后引導學生從x的整數部分、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數位估算x的值,讓學生體會到x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而是小數,且是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無限逼近與合情推理等數學思想.
活動4:合理分類.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小數可以分為哪三個類型?前面學習的分數與整數可以化為何種小數?
設計意圖本活動引領學生建構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概念,形成數的分類結構圖.小數可以分為有限小數、無限循環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其中有限小數與無限循環小數是有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是無理數.
活動5:歸類與辨析.
整數集合:{ };分數集合:{ };負有理數集合:{ };無理數集合:{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
B.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
C.有理數不是正數就是負數
D.正數都是有理數
(1)什么是有理數?什么是無理數?本節課我們研究它們的思路是什么?(2)介紹關于發現無理數的故事.
在數學概念教學中,作為數學教師不能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要觸及學生的深度思考,建構學生不易遺忘的數學體系.
關于數學概念的建構,教師應關注概念建構的立足點:(1)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發展區間、找到知識之間的連結點.(2)探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3)明晰教材的知識線以及學生的素養線.學習本節課時,學生已經學會了整數、分數與有限小數、無限循環小數的互化,這是學生認知的基點.當數系從正到負擴充到有理數后,自然會聯想從有理數向無理數的擴充,筆者從無限循環小數的“循環”引導學生聯想“不循環”,其中的圓周率π就是可借鑒的實例,促進了學生的認知發展[1].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也是概念建構的有效載體,這需要教師精心設置問題,讓學生的思考步步深入,在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的探索中,使解決問題的策略與路徑得到優化,通過反思歸納最終生成概念,進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本節課通過前置的三個問題構建了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聯系,然后通過求異思維猜測新數是否存在;接著制作面積為2的正方形,揭示無理數的本質特征——無限不循環;最后用分類的方法建構了有理數與無理數的概念.
概念的建構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創建生成型課堂.本節課設置的數學情境立足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的推進過程中,通過設計有層次性、引導性的問題,創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實現了學生的全員參與,使其感受到了數學探究的苦與樂,積累了有效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教學的落腳點是傳承數學文化、形成核心素養.章建躍教授指出,教師要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理解數學是指挖掘數學知識的內在價值與邏輯,關注數學文化,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理解學生是指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數學內容;理解教學是指掌握數學教學規律,錘煉教學智慧,形成多樣教學方法[2].本節課中,筆者基于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立足教材的知識線以及學生的素養線,合理安排無理數概念的構建過程,培養了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