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教師踐行“玩中學”理念的重要渠道。提高教師觀察、指導幼兒游戲行為的能力十分重要,由此能有效提升幼兒教育質量。本文對觀察幼兒游戲行為的方法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師觀察能力的幾點建議,并基于此探索了教師在幼兒游戲時進行指導的策略。
【關鍵詞】游戲行為;觀察方法;指導策略;教育質量
作者簡介:肖碧珍(1976—),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山腰中心幼兒園。
在幼兒園教學中,幼兒教師應該積極關注現階段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情況,并且以多種方式有效提升幼兒對學習的態度,使其以積極的情緒面對幼兒園生活。為此,教師需要更加注重游戲活動,使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給幼兒營造愉悅、輕松的成長環境。為達到此目的,教師需要更好地組織游戲活動和觀察幼兒游戲行為,并根據觀察內容,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有效指導。
一、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方法
(一)深入了解游戲活動規則
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教師需要關注每一個幼兒,了解幼兒在游戲當中的表現。為此,教師要在觀察之前,對于要開展的游戲有相對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確保在幼兒遇到問題時或者活動中出現意外時,教師及時找到措施滿足幼兒相應的需求或者解決問題[1]。如在開展某些團隊游戲時,一些幼兒沒有及時地參與活動,使得游戲的效率較低,這時教師就要向這些不能融入團隊的幼兒提供及時的幫助,確保游戲能夠正常進行。
(二)明確觀察任務的任務和目的
幼兒教師在觀察時,應明確觀察的任務和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工作,而非盲目地隨意觀察,能確保教師在觀察中收獲更多東西。在進行觀察工作之前,教師要先明確自己觀察的任務,然后將觀察任務進行細致劃分。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確定相關的觀察要素,如幼兒的游戲行為、幼兒運用某種玩具的方式等。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幼兒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時,才能準確排除干擾因素,對幼兒的學習、探索過程進行準確的、有針對性的觀察、記錄[2]。
在確定觀察的任務和目的時,幼兒教師要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理論指導,根據游戲活動的內容和區域來劃分觀察的任務,確定觀察的要素,保證觀察工作的實效性[3]。例如,在進行美術活動的觀察工作時,幼兒教師要從幾個不同的方向進行細致觀察。首先,教師要觀察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是否表現出良好的積極性,是否能夠有效地和美術材料互動,活動的趣味性是否和活動的挑戰性共同存在。其次,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在美術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否被困難所擊退,他們是直接選擇逃避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然后,教師要觀察幼兒的行為習慣,觀察幼兒對美術材料的取用是否遵循相應的規則,在完成美術作品后幼兒有沒有整理用過的材料及器具。最后,教師要觀察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展現的學習品質,幼兒能否對活動保持長久的專注度,遇到問題時是否勇于尋找、嘗試解決辦法。幼兒教師在觀察的同時,還需要用簡潔的文字將幼兒的這些行為和表現記錄下來,在活動結束后,根據文字記錄對幼兒的游戲表現進行歸納和總結,再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積累的工作方法,確定在幼兒后期的學習和活動中要采取的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三)定期更換觀察的游戲活動以及游戲材料
長期使用同一批觀察材料,幼兒會逐漸對游戲活動失去興趣,游戲行為也難免不那么積極,教師的觀察數據會變得不夠精準,這樣會影響觀察的科學性。因此,教師應當定期更換觀察的游戲活動以及游戲材料,確保游戲活動始終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也使得觀察更具科學性,后續的指導更加嚴謹和有效。
例如,教師在組織丟手絹游戲一段時間后,不管是否已經獲得足夠多的觀察數據,都應當組織幼兒進行其他游戲,如釣魚游戲等。在確定要組織幼兒進行釣魚游戲后,教師應當準備相應的游戲工具,如磁鐵石、細線、木棍、回形針等。在準備開始游戲前,教師需要用細線將吸鐵石綁住,使其固定在木棍上。待準備工作做好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木棍當作魚竿,將回形針當作小魚,來進行釣魚游戲。教師還可以利用回形針別住數字或生字卡片,讓幼兒在參與釣魚游戲時,順便完成數字或者生字練習。在活動開始后,教師需要在維持游戲秩序的同時,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
(四)教師之間應當交流觀察信息
在現今的幼兒園教育中,往往存在多名教師管理同一個班級的情況。因此,為確保觀察信息的有效性,教師在觀察結束后,應當適當進行信息交流,確保得到足夠的觀察信息,加深對幼兒的認識[4],以便為幼兒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規劃。
(五)及時與家長溝通
考慮到部分幼兒相對內向、害羞,在參與幼兒園活動時,表現可能不大突出,觀察這類幼兒的游戲行為后,教師未必能夠得到充足的信息,也就難以通過分析觀察信息確定指導策略。因此,教師除了可以觀察幼兒的園內游戲行為,也可以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游戲表現,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綜合的觀察信息。在與家長溝通前,教師一定要提前想好需要請家長提供的觀察信息,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二、幼兒游戲活動中的教學指導策略
(一)明確教師的定位
在給幼兒提供教學指導時,教師的定位無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思維發展相對有限,他們對自己行為的判斷也就相對不足。筆者以為,教師必須充當幼兒的引路人,引領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走向正確的道路[5]。為此,教師應該給予幼兒游戲工具、材料以及情感方面的大力支持。比如有幼兒參與美食游戲活動時,無論如何都無法捏好面團,還把面團撒得到處都是,教師看到幼兒出現這種情況后,就應當根據自己對幼兒的了解,迅速判斷自己應該以何種策略向幼兒提供幫助和指導。如果幼兒本身具有較強的探索意愿,教師可以在幼兒的制作臺上悄悄放置干面粉,引導幼兒利用干面粉捏面團。
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擔任合作者的角色,和幼兒一同參與游戲,保持與幼兒平等的關系,尊重幼兒的想法。教師在擔任合作者時,要和幼兒進行情感、思維上的互動,在這種狀態下幼兒無疑會展現積極的游戲態度,這對游戲的順利進行有著很大的作用。擔任合作者時,教師需要保證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體性,不可喧賓奪主,在幼兒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盡量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發揮。如果幼兒在活動中出現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就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指引,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保證整個游戲活動的主體還是幼兒。
(二)針對幼兒游戲中的問題及時采取指導
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幼兒之間常常出現推搡打鬧,所以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必須重點觀察幼兒的實際游戲行為,對可能發生和已經發生的問題進行疏導,結合不同幼兒的個性化需求,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式。
在處理幼兒游戲出現的問題時,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安全問題。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前,就需要提前分析可能會發生哪些安全問題,然后排查相關的安全隱患。比如幼兒在制作窗花的過程中會用到剪刀,然而對幼兒來說,使用剪刀無疑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教師在教導幼兒使用剪刀時,必須要重點關注幼兒的實際舉動,如果幼兒出現不符合規范的行為,教師必須及時制止,并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將危險扼殺在搖籃里,避免安全事故產生。
除了安全問題,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多種問題,教師需要在組織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保持耐心、專注,時刻留意幼兒的微表情、微動作,并根據觀察得到的信息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比如在幼兒拼圖時,教師需要觀察班里幼兒的完成情況,及時幫助“掉隊”的幼兒。如果某位幼兒很長時間都沒有完成拼圖,且其性格比較內向,那么這位幼兒大概率不會主動向教師和其他幼兒尋求幫助。這時,教師必須及時發現幼兒的困境,來到幼兒身邊指導其完成拼圖。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耐心,讓幼兒自己動手完成拼圖,這樣不光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一定的認同感。
如果幼兒在游戲互動中出現沖突,教師必須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來處理問題。筆者曾遇到這樣的情況,班上的幼兒小明在游戲過程中弄壞了同伴的玩具,然后小明表示他家里有同樣的玩具,可以和同伴交換,隨后小明就把玩具放到自己的課桌里,準備帶回家。其他幼兒發現這一情況后,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同筆者說,小明似乎偷拿了同伴的玩具。此時,筆者結合自己觀察到的情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在所有幼兒面前主動表揚了小明的友好行為,號召大家向他學習。
(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游戲活動通常充滿了不確定性與變化,在游戲活動中,不同的幼兒展現的游戲特質是不相同的,所以在組織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發現問題的答案,最終解決問題。盡管這樣做教師需要花費較多精力和幼兒溝通、解釋,但是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當然,要做到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因材施教,教師不光要在游戲過程中耐心觀察幼兒的行為、善于傾聽和分析幼兒表達的問題,還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對幼兒加以引導,培養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發散思維,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多與幼兒進行溝通
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指導需要起到的作用是,幫助幼兒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能夠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完成游戲活動,并使他們有興致在游戲過程中學習、探索。為此,教師需要多與幼兒溝通,傾聽幼兒的想法,然后向幼兒提出言語上的建議,而非直接動手幫助幼兒完成。在現實中,有些教師給幼兒提供了過多幫助,反而使幼兒玩得拘謹、壓抑、不自然。為避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在活動中使用適當的言語與幼兒交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實踐自己的想法。
結語
在組織幼兒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需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習慣、處理問題的態度等進行觀察,并及時記錄下來。在事后,教師需要對記錄內容進行分析,根據記錄內容采取有效的指導策略,確保在游戲活動中有效引導幼兒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健康全面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衛星.教師對中班幼兒角色游戲行為的觀察及有效介入[J].新課程,2021(16):121.
[2]王永娟.幼兒游戲活動中自主游戲模式的行為觀察與策略探究[J].科幻畫報,2019(09):234.
[3]陳亞敏.觀察:讓幼兒的游戲看得見:如何提高角色游戲中教師觀察行為的有效性[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19(06):25-28.
[4]朱琴紅.基于幼兒游戲行為觀察的建構游戲環境的創設[J].好家長,2019(11):14.
[5]陸美.讓幼兒生命成長在場:"課程游戲化"理念指導下的幼兒游戲行為觀察與教育跟進[J].名師在線,2018(2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