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6 月1 日,河南省稻蝦綜合種養(潢川)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楊東輝教授一行4 人赴潢川縣開展“稻、蝦、錦鯉”“稻、蝦、鱉”種養新模式成果檢測與培訓。
在潢川縣樂建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潢川縣中河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稻、蝦、錦鯉”模式示范推廣點,服務團一行查看“稻、蝦、錦鯉”種養模式下錦鯉苗種的生長情況。通過現場打樣、測量、稱重、解剖,服務團專家判斷2021 年11 月投放的錦鯉苗種生長情況達到預期效果。其中,樂建養殖種植示范點錦鯉的平均體長為18.6 cm,平均體質量為180 g;中河種植養殖示范點錦鯉的平均體長為 23.7 cm,平均體質量為240 g。該批錦鯉將在6 月中旬投放到2 家合作社“稻、蝦、錦鯉”田塊環溝中,經過8 個月生長,再進行銷售。采用這種種養模式,在保障優質稻米、大規格龍蝦供給的前提下,通過銷售優質錦鯉品種,可進一步提高綜合效益。
服務團專家一行到潢川縣岳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稻、蝦、鱉”示范推廣點,查看了“稻、蝦、鱉”種養模式推廣情況。“稻、蝦、鱉”種養新模式是規格較大的龍蝦6 月出塘后,采用667 m投放10 只(0.5 kg以上)或667 m投放50 只甲魚(0.35 kg 左右)2 種模式進行綜合套養,以獲取高品質甲魚。在服務團專家的指導下,該示范點自2019 年開展示范推廣至今已成功放養生態甲魚3 批次,甲魚規格最大已達2.5 kg。“稻、蝦、鱉”種養模式經濟收益顯著提高,667 m年均增收3 000 元左右。
“稻、蝦、鱉”與“稻、蝦、錦鯉”種養模式大大提高了廣大種養戶的經濟效益。這種種養模式還對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起著積極作用。河南省稻蝦綜合種養(潢川)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將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肩扛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重任,不斷創新,促進 “稻、蝦、鱉”和“稻、蝦、錦鯉”種養產業做大做強,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