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忠 | 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江西省教育廳廳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對教育事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寄予殷切期望。江西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前進動力和行動指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大力實施教育強省戰略,教育體系更加公平、更有質量、更為完善,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不斷增強。
在2020年國務院對省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江西的“教育社會滿意度”位居全國第三。國務院教育督導辦通報肯定江西在挖掘紅色資源、破解教育難題、創新機制樹立督導權威等方面成效明顯。2021年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督導組來贛調研教育領域重點工作貫徹落實情況,整體肯定江西教育工作站得高、抓得實、機制新、成效顯著。
這是矢志立德樹人的十年,江西教育黨建品牌更響亮。我們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成立省市縣三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擔任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第一副組長,建立對設區市政府和對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機制。
由省領導領銜開展專題調研,出臺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連續四年舉辦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暑期研討班,從在職干部中選派24位同志到民辦高校擔任黨委書記(督導專員),省屬本科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實現全覆蓋。著力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格局,公辦高校專職輔導員全面實現編制內配備,積極探索高校思政課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獲批全國“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5個)。建立完善紅色基因傳承長效機制,編寫《紅色文化》教材并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基礎教育類一等獎,“紅色走讀”等活動入選中宣部“新時代愛國主義創新實踐案例”。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我們將進一步扛起教育之責,鑄牢教育之魂,切實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主線,扎實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持續深化紅色基因傳承工作,不斷擦亮黨建和思政工作品牌,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這是致力人民滿意的十年,江西基礎教育發展更均衡。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美好期盼。截至2021年底,全省幼兒園數比2011年增長了67.9%;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3.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為90.4%,“三率兩治理”交賬任務全面完成,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覆蓋城鄉、普惠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前兩年(2018年)全域通過國家教育督導評估認定,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比2011年提高了15.76個百分點。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有力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義務教育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達99.15%,課后服務參與率達96%以上,“智慧作業”入選教育部遴選的10個典型案例之一。
扎實開展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專項工作,糾正矯治不規范辦學行為,各項“交賬”任務全部對標完成。在全國首創義務教育扶貧學生資助政策學校校長與鄉鎮屬地雙負責制,較早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子女“零輟學”,教育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在全國率先建成教育專網,創造了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江西經驗”,成功獲批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將始終踐行人民至上,推進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提升“園位”“座位”供給質量,大力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公平共享,讓人民群眾有更強的教育獲得感。
這是堅持守正創新的十年,江西職教高地建設更有力。我們堅持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不斷完善辦學體制、優化結構布局、創新育人模式、提升辦學質量,于2020年成功獲批為全國第三個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搶抓政策機遇,著力暢通職教通道,實施中職教育培基固本行動計劃,推動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聯合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新增專業向江西重點產業聚焦,實施“工業園區(開發區)現代學徒制”等九大專項計劃和未來工匠培育計劃,創設“航空強省班”和“交通強省班”。
著力提高辦學質量,出臺中高職一體化長學制培養等28個職教改革文件,制定“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8個實體化職教集團入選全國示范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在202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總數位列第四。著力深化產教融合,建立十大產教融合育人基地,初步建成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承辦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江西),校企合作、職教改革等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國務院通報激勵。
職業教育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殷殷囑托,抓住用好“職教高地”政策契機,持續深化職教改革創新,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讓職業教育在江西“叫好又叫座”。
這是主動服務大局的十年,江西高等教育貢獻更凸顯。我們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需要,以“雙一流”建設為牽引,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布局,扎實推進“四新”建設,實施分類管理、綜合考核,制定服務江西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設置指南,努力將高校打造成為全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先后實現本土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多項突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位居全國前列。
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24金,名列全國第3,著力培養“敢闖會創”的“贛鄱新軍”。肩負服務社會使命,以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深度對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協調融合,構建起“1+1+N”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開通“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推出高校服務江西“十大舉措”,布局建設30個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成功舉辦三屆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南昌)、三屆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會,著力實施高校科技服務“走園入企”等專項行動,促進更多高水平成果落地江西。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我們將進一步聚焦高校內涵特色發展,以“雙一流”建設為龍頭,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推動更多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全面提升江西高等教育的發展位勢,為服務國家戰略、全面建設“六個江西”作出更大的教育貢獻。
這是突出教育優先的十年,江西教育保障基礎更堅實。我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教育投入“兩個只增不減”有效落實,連續10年成為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十三五”期間統籌安排40多億元資金支持“雙一流”建設,規劃投入60億元加強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小財政”辦“大教育”的發展新路。
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探索建立關愛和監督、激勵和約束并重的制度機制,出臺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十八條”舉措,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于”政策全面落實,推動省教學成果獎納入省政府表彰常設項目。持續開展“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宣傳推介活動,連續舉辦四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支月英老師當選全國道德模范,一批教師獲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和全國“最美教師”。
持續加大教師補充力度,2021年,核定全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為42.98萬名,較2018年增加編制4.2萬個;現有專任教師67.52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39.62萬人,較2011年增加6.76萬人;普通高校專任教師6.75萬人,較2011年增加1.51萬人。積極實施“國培”“省培”計劃,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基礎教育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我們將堅持從政治、全局和戰略高度來看待教育,把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實到教育工作各環節、各領域、全過程,培養造就更多“大先生”“好老師”,進一步筑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我們將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要求,錨定一流、迎難而上,以趕超之志、務實之策、創先之為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著力辦出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有影響、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江西教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