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曾麗紅 | 廣州體育東教育集團
廣州體育東教育集團堅持信息化強校的戰略思路,持續致力于智慧生態校園的創建,在“讓每一個人做最好的自己”辦學理念指引下,以培養未來大都市杰出人才為目標,遵循生命成長特點和教育規律,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通過對校園里的人文、技術、生態環境和智慧課程、智慧學習進行系統重構,打造富有人文關懷和科技創新的智慧生態校園。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體育東教育集團也曾遇到優秀師資隊伍“稀釋”的困境。如何確保“優質均衡、共同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在十年的集團化辦學探索中,我們從提升教學質量的幾個關鍵因素出發,即備課、上課、教研、科研、課程建設,實現了集團教學質量一體化管理,全面實施以學生為中心、聚焦核心素養的深度課堂。
備課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而備課標準的差異恰恰是教學質量產生差異的重要原因。要把好教學質量關,必須先設計好體現集團標準的統一的學科備課模板。以高質量為目標、聚焦核心素養的備課模板相比以往備課模板最大的不同,應凸顯深度學習的特征,具體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強調備問題情境、備學習支架、備學習資源;二是變備碎片化問題為備大任務、問題鏈,指向問題解決、整體探究,培養思維能力;三是基于單元,統整知識的建構與能力的培養。體育東教育集團經過多次論證,根據學科教學特點及培養目標,構建了《語文單元與課時備課模板》《數學單元與課時備課模板》《英語單元與課時備課模板》《美術學科備課模板》等備課模板,為集團所有學科教師提供備課支架,從第一步縮短了教學行為的差距。
表面上看,集團辦學會使優秀師資隊伍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釋”,就某一所學校而言,優秀教師數量減少了,而他們要帶動占大多數的普通教師,力量明顯不足。但如果打通學校間的阻隔,讓分布在不同學校的優秀教師成為集團層面某學科某年級備課組的“首席備課教師”,由他們領銜帶動某一個領域的跨校教學研究,那么名師資源數量就會得到增加。即使一所學校某個學科某個年級缺少帶頭人,但在集團層面有一位優秀的帶頭人,也就有了一個主心骨或把關人。
首席備課教師應由集團中的省、市、區級名師以及部分學科骨干教師組成。集團應正式授予其稱號,并考慮適當減少一定的課時量,以及明確其工作職責。跨校教研的時間原則上建議每月一次,教研內容包括集體備課、單元質量分析、期末質量分析等主題教研活動。可以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研的流程應相對統一。以跨校集體備課為例,流程如下:
集備前:首席備課教師定時間、定單元、定重要能力點分配備課任務——成員校教師以學科年級備課組為單位,領取任務并分別圍繞重要能力點開展研討;集備中:首席備課教師作單元分析—成員校備課組分別匯報研討結果—組間互動交流—首席備課教師對研討情況進行點評;集備后:錄制重點課例,分享到教師成長空間,形成優質教學資源。
集團中的每所成員校都應該懷有共同的愿景,為了實現愿景也必然有其獨特的增值項目,這也就是特色課程。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齊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集團還須集名師之力,共建屬于集團的特色課程,讓集團中每所成員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增值的教育。
每所成員校都必須建立特色課程開發的組織架構,架構中包括分管行政教師、核心研發教師、應用教師。其中分管行政和核心研發教師將深度參與集團課程研發過程,而應用教師則需要將研發出來的課程認真實施。創建詳細的指引性資源包,確保每所成員校實施過程有序有效,包括:課程計劃書、學生學習手冊、教師使用手冊、家長手冊、其他資源。
如體育東教育集團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發揮團隊力量共同構建了以“抗擊疫情,健康成長”為主題,以“健康”“創新”“成長” 為三個目標板塊,圍繞綠色種植、健康飲食和科學運動展開的共 30 個主題項目為內容、以“線上精準教學+居家自主學習”為學習方式、以多學科融合為特征的綜合實踐課程。
該課程在集團 7 所學校同時使用,將疫情作為育人的契機和真實的學習情境,在幫助學生掌握健康知識的同時,發展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并激發學生愛護環境、珍愛生命、愛國愛家的情懷。
集團辦學的優勢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要實現這一共享,需要利用恰當的技術平臺,創建專屬集團教師成長的空間,將集團各成員校的各類優質資源,包括優秀課例、教學研究成果,進行匯集和分享,讓老師們隨時隨處都可以觀看,從而帶動集團教師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組織集團教學比武及研究發表會,以賽促練、以活動促發展,是集團發展的有效策略。為了讓集團各校間縮短差距,讓每一位老師發展起來,組織一定的教學比武或研究發表會,在發揮團隊力量的同時,讓更多老師在集團層面脫穎而出。組織集團評比及展示活動需注意:
統一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就是指南針,集團所倡導的理念,具體都體現在評價標準中。借力教學比武和發表展示活動,通過對評價標準的制定和學習,讓集團中的每一位老師更加清楚努力的方向,站在集團高標準上磨煉自己。
明確過程要求。比賽的目的不只是最后的一張獎狀,而是讓集團各校老師在整個活動的準備和實施過程中,得到真實的鍛煉和成長。因此,我們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必須明晰過程要求,確保活動達到我們的預期。
組建研究小團隊。每一位參與的老師都不是孤軍作戰,否則就偏離了活動本身的目的。無論是教學比武,或是研究發表會的呈現,都須要求老師們組成研究小團隊。小團隊包括三類人員:執教者、協助者、指導者。
如體育東教育集團每年上半年舉辦“體育東教育集團青年教師未來課堂比武”,下半年舉辦“體育東教育集團教師未來課堂研究發表會”。兩個層面的研究活動均需教師組成研究團隊,圍繞教學中的真問題開展研究。通過確定問題—提出假設—實踐佐證—總結提煉的思路,在集團常態化開展深入的課堂教學研究。
除了理念引領、名師帶動外,我們還需借助專業力量對集團各校學生進行多維度、科學的評估,全面了解集團各成員校學生在各項素質教育指標上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依據數據促進各校有針對性地協同互補、揚長補弱,達到整體發展的目的。
體育東教育集團多年來與教育測評研究院合作,依據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指導意見》以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等,對小學生六大方面進行評估,即品德社會化水平、藝術素質、身心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學業負擔和學校認同。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一體化教學質量管理,制定統一的標準、協同集團內優質資源,融合多方力量,達到了集團化辦學中優質均衡的目的,構建了集團優質發展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