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永鍵



摘要: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疫情期間,他們作為弱勢群體在本次突發的重大公共衛生應激事件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身體和心理的沖擊;因此,為及時發現并且有效地支持需要心理援助的個人或群體,青少年心理危機的評估與預警的相關研究亟需進一步加強。綠蘿心數云平臺以大數據采集與心理實證分析作為有力的技術支撐,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級評估與實時監控,通過建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評估模型,對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心理韌性、心理壓力和心理癥狀進行系統測評,有效地提供直觀、準確的心理健康數據和分析報告,為個體提供個性化干預方案,為學校、教育局提供立體化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預防方案。
關鍵詞:兒童青少年;心理危機;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99-0016-05
一、引言
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機構組織和社會各界的重視。根據世衛組織2021年的資料顯示,在全球年齡段為10~19歲的青少年人群中, 每7個人就有1人以上確診患有精神障礙。同時,這一年齡階段的前五位死因中,自殺位居第一。 據《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 在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群體中, 大約有3000萬人受困于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1]。
隨著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 兒童青少年作為弱勢群體在本次突發的重大公共衛生應激事件中,身體和心理均受到劇烈沖擊,他們的學業、生活甚至家庭或多或少地受到疫情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在國家衛健委等12部委于2019年底聯合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監測評估干預機制被納入“健康中國”行動[2]。2021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3]。一方面,要加強過程管理。做好心理健康測評的工作,加快研究與定制更符合我國學生特點的心理測評量表,每年展開一次針對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的心理健康測評。另一方面,應該加強結果管理。著力構建家校協同的干預機制,積極爭取各專業機構的協作與支持,并且不斷地強化教育部門與各級學校和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的共同合作。
然而,很多中小學和高校都在面臨著比如測評工具不統一、適配性不高、危機定級的科學性難以保證等共同的問題[7-8,11]。因此,亟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心理危機的評估與預警的相關研究,為及時發現并且有效地支持需要心理援助的個人和群體奠定基礎。
綠蘿心數云平臺以大數據采集與心理實證分析為技術支撐,核心內容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分級評估與實時監控,通過建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評估模型,對小學4~6年級、初中和高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癥狀、心理壓力和心理韌性進行系統測評,可以提供直觀、有效、準確的心理健康數據和分析報告,為個體提供個性化干預方案,為學校、教育局提供立體化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預防方案。
二、心理危機干預與預防體系環節介紹
(一)心理危機預警篩查
1.心理健康普查
(1)學生心理普測
基于嚴謹科學的理論構建和科學實證的研發修訂,綠蘿心數推出了一套適用于本土中小學生的心理危機篩查及心理健康普查的測評工具。綠蘿心理大數據研究院在與北京師范大學的專家進行研討后,提出青少年心理危機預警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可以從學生的應激源、心理資源、當前心理癥狀表現進行測查。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和相關影響因素(危險性因素:心理壓力;保護性因素:心理韌性),進行心理危機綜合定級(分為良好、一級關注、二級關注、三級關注和四級關注共五個等級),幫助學校和教育局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該工具從2017年上線至今,已服務于全國萬余所中小學。
此外,在如何確保數據采集過程的保密性、如何保障家長的知情同意權、如何錄入學生信息、分發測評、如何統籌安排組織學生上機測試以及測試過程中的規則等方面,綠蘿心數擁有一套簡單、縝密、可循的培訓方法以確保學校心理測評負責人能清晰明確地保障測評工作的科學性及倫理性原則。
(2)班主任他評
除了使用專業心理量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測查之外,補充了作為學生重要他人的班主任評估途徑,班主任可基于對學生的日常觀察,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情緒狀態、行為表現及人際狀況的評估,判斷該生是否需要心理教師進行關注。特別是,班主任評估彌補了學生自評的局限性,有助于發現學生尚未進行自我報告的其他問題。
(3)家庭調研
同樣地,以學生普測工作為周期,開展家長調研。建議學校鼓勵家長參與家長調研,通過對親子關系、親子溝通模式、學生學習情況反饋、學生異常行為反饋等方面信息的作答,從家長處收集更多來自家庭的信息,幫助心理教師更好地開展后續的心理訪談定級工作。
2、心理危機定級
(1)綜合定級的癥狀指標
學校心理危機管理中關注度最高的是危機預警篩查。相關研究常將部分典型心理癥狀作為危機預警的指標。
關注度最高的癥狀首先為自殺自傷意念。自殺或自傷行為發生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通常起源于自殺自傷的意念。臨床研究證實,自殺的死亡者中,以各種形式在自殺行動前表露過意念的人大約有80%[4,9]。因此,自殺自傷的意念應作為心理危機預警的首要指標。
其次應被重視的是有關情緒癥狀以及其他心理癥狀。在個體被抑郁情緒支配時,對抗自殺意愿的能力將會下降,自殺的危險性較大。通過逐步回歸法分析研究發現,除抑郁癥狀外,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等心理癥狀對自殺意念的影響也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5]。在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斷之中,具體的、主要的診斷指標也包括抑郁、焦慮等情緒和心境特征。
同時,生理指標與個體的心理健康也密切相關,如睡眠被研究者視為最常用的生理指標。研究顯示,在有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的中學生群體中,有報告存在睡眠質量問題的為34.1%和40.5%[10],而抑郁患者中有60%~90%存在睡眠問題。
綜上本研究擬將自殺自傷意念、人際敏感、抑郁、敵對、焦慮、強迫、偏執、失眠八項身心癥狀作為兒童青少年心理危機評估的綜合定級體系中的指標,綜合評估每個癥狀的表現來判斷個體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2)癥狀指標的分級標準
根據綠蘿大數據心理研究院及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專家的研討結果[12],綠蘿心數遵循“預警與干預一體化“原則且考慮到多癥狀共存疊加效應的問題,建立科學合理、簡便易行的兒童青少年群體心理危機評估定級標準[6]。經過實驗論證,綠蘿心數心理危機綜合評估體系可以幫助學校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使分級干預更有針對性。
具體來說,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危機分為5個等級,分別命名為一級關注、二級關注、三級關注、四級關注和良好,對應的危機嚴重程度逐級遞減,干預措施也逐級遞減(詳見表1)。
(3)綜合定級的二次評估
本研究引入專業人員的二次評估作為重要步驟,以避免僅有自陳式癥狀測量的片面與單一性。當兒童與青少年完成測量后,由其學校的心理教師與班主任根據日常觀察、學生的心理檔案和日常行為表現等,對學生的心理危機狀況進行判斷,如果教師認為綜合定級結果與學生實際情況有偏差,就需對該生進行面談,并在此基礎上對結果進行校正。根據上述綜合定級體系的理論構念,本研究假設如下:多維指標的綜合定級結果與學生實際的心理危機狀況相比,具有比單一癥狀指標的常模定級結果更為一致的特征。為了驗證這一假設,本研究以心理教師的二次評估結果為效標,對比分析了多維指數的定級結果和單維指數的定級結果。
其中,心理教師訪談定級具體指的是:根據學生心理危機篩查結果,結合班主任評估及家長調研反饋信息,對一、二級關注學生及班主任推薦關注學生優先開展心理教師訪談定級工作。心理教師訪談定級工作的目的,一是要對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進行確認;二是進一步明確學生面臨的心理困惑,評估學生危機等級,為干預工作下基礎。心理教師訪談定級工作開展流程如圖2所示。
除了心理訪談定級工作的流程指導,綠蘿心數還提供心理訪談問題清單的使用指導。心理訪談問題清單作為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訪談的重要工具,是參照許又新教授提出的診斷三標準進行編制的,目的是輔助心理老師更科學地開展心理訪談定級工作。心理訪談問題清單包含“社會功能、精神痛苦程度、病程(癥狀持續時間)”三個維度,心理教師在訪談定級中從這三個維度詢問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訪談過程中表現出的狀態,綜合評估學生當前的危機狀況,對心理危機篩查結果進行調整和確認。
(二)干預與預防體系
1.心理危機干預
在訪談定級之后,一級危機關注與二級關注學生都將被歸類為學校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二級關注學生將被學校心理健康負責人根據學校危機干預能力來判斷其是否需要進行轉介工作。如果二級關注學生的心理危機狀態不理想,學校無法支持其干預工作,該生將和一級關注學生進入轉介流程。其余的二級關注學生將會由心理健康負責人進行干預方案的制定及干預工作的實施,依據干預效果方案修改,并注意后期跟蹤關懷,直至徹底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三級、四級關注學生將會被歸類為班級層面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學生的班主任需要對這個群體的學生進行日常的觀察與輔導,以培養學生內在的心理韌性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為目的;在發現學生異常狀態時,要及時報告學校負責心理衛生的人員。心理健康負責人需要對該生進行訪談聊天,從而發現學生問題,介入工作。
2.轉介干預工作
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作為一線教育單位,向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治療機構開展必要的轉介尤其重要,可保障有心理治療需求的學生得到及時的幫助。
首先,對有比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經心理輔導教師或專業心理咨詢師分析評估后,對可能有心理疾病的學生,或無法明確診斷的學生,或其家長有要求轉介出去的學生,學校將安排其進入轉介干預流程。轉介工作需要由校領導、班主任老師及心理老師組成的危機干預小組執行。轉介的主體工作為讓學生的監護人知悉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建議其尋找專業的心理科或精神科機構來進行治療。
同時,在學生轉介就醫前,學校要嚴格施行保密制度,確保學生的隱私,避免影響學生康復后返校復課相關事宜,同時,要積極和家長進行不間斷的交流,并在醫院開具相關說明的條件下,支持家長辦理學生因轉介就診無法上學的相關校內休學手續。在已轉介學生心理問題得到治療,并能夠滿足返校復課條件后,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及班主任應關心學生復學情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配套制度。
綠蘿心數平臺為及時地幫助家長了解轉介就醫的通道,探索了目前可提供成熟的心理咨詢、心理問診建議轉介通道,現可連接全國近8000家權威醫院、近30萬醫生資源,其中有精神專科醫院近千家,有數千名精神科醫生及專業心理咨詢師可幫助學生、家長,快速尋求專業幫助。
3. 日常干預資源的匹配
綠蘿心數平臺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研發了一套系統的、專業的課程配套。本平臺邀請了教育學、心理學領域的教授專家、深耕一線的校長教師共同參與面向區域教育單位、學校、教師、父母的課程內容的設置及授講。具體來說,以心理學、教育學的視角,系統化探究學校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包括中小學校所面臨的諸如辦學與發展規劃、學校管理、學生教育、教師發展和家校共育等痛點問題。通過心理科普和基本技能培訓,提升一線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養,引導廣大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科學地培養孩子。
同時,針對學校日常心理活動課或主題班會,綠蘿心數提供了一系列課堂素材供心理老師及學校參考,包括不同主題的心理危機干預系列課程,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科任教師和班主任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溝通水平,幫助教師更加了解心理學,更加理解學生的狀態,更好地開展學生危機干預和預防工作。針對全體學生, 綠蘿心數為學生提供了包含音頻、書籍電影推薦以及科普視頻在內的形式豐富多樣的自助素材,為學生心理認知的多方位發展提供學習平臺。
三、總結
總的來說,綠蘿心理危機篩查及干預預防體系提供了系統的、科學實證的工作流程邏輯及實踐工具。從心理危機篩查、危機定級到干預與預防工作支持及資源匹配,綠蘿心數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數據化、個性化、可實操的流程規范,致力于及時發現并有效支持需要心理援助的學生個人及群體。
參考文獻
[1] 張良馴,鄧希泉,等. 青年發展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2)[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Z]. 2019-12-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Z],2021-07-12.
[4] 陳丹,權治行,艾夢瑤,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9):1402-1409.
[5]Keys S G,Bemak F,Lockhart E J. Transforming school counseling to serve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at-risk youth[J].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11,76(4):381-388.
[6] 張宏宇. 大學生心理危機評估的趨勢與新思路[J]. 北京教育(德育), 2019(12):80-83,92.
[7] 曾紅,嚴瑞婷,王爽,等. 青少年個體心理危機的生成機制及影響因素[J]. 心理學探新,2018,38(6):539-545.
[8] 王爽. 青少年心理危機預警的調查研究[D]. 廣州:廣州大學,2017.
[9] 翟書濤. 自殺學的精神病學側面[J].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1,18(1):1-6.
[10] 尹祚平, 陳曉瑩. 初中生睡眠質量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研究[J].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19(7):950-951.
[11] 伍新春,林崇德,臧偉偉,等. 試論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建[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5-50.
[12] 王新波,姚力,沈曉松,等. 兒童青少年心理危機評估綜合定級體系的構建[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7(4):458-465.
編輯/黃偲聰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