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敏
摘要:現如今,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背景下,對于農村地區發展而言,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發展無疑是現如今農村地區管理的中心任務之一,對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發展落實將有重大意義。在研究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要求,深入分析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的現狀,并針對性提出可行性、科學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財務風險;內部控制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十四五”時期背景下,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鄉村振興的2035年目標重點集中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推進農業現代化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內容,也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內容和本質是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農業向現代資本密集型農業轉變(巴塔查兒吉,1973),舒爾茨在《改造傳統農業》提出,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是引進新的現代農業要素,而現代農業生產要素的典型代表就是資本和技術。
基于此可知,不論是農業的進化,還是農業的改造,農村經濟資本化都是它們的關鍵詞。發達省市農業有機構成普遍且遠遠高于工業有機構成的事實有力地證明現代農業是高投入產業,農村經濟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顯著特征。正如,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業“高投入、高成本”時代已經到來。農村經濟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顯著特點,依據黃宗智等人(2016)的研究,農村經濟發展是單位生產面積或勞動力下資本投入不斷地增加,逐漸密集化的過程。那么,農村經濟發展最直接、最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加大農業的投資力度,而動員和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投資于農業以及衍生行業的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金融資源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根據白欽先(1998)的金融資源論,金融資源既包含整個金融體系的實質內容(金融工具、金融組織、金融體制和金融人才,也可以稱為金融資源的實體部分),也包含了從另外一個方向的度量,即金融體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效果,也即金融功能(可以稱為金融資源的功能部分)。在國際上,許多發達省市將農業的現代化上升為省市的發展戰略,對金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相應的政策優化金融體系。同時推進經濟財務管理機制的改革以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十分關鍵,將直接決定其農村經濟未來發展的質量。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基于鄉村振興政策發展背景,進一步分析其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并以現如今農村經濟財務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為線索,針對農村經濟財務管理需求展開分析、研究,并針對性提出相關解決對策,希望助推農村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一、農村經濟的財務管理理論概述
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下的農村經濟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分為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經營管理、流動性管理。財務管理風險客觀存在,農村地區不可能消除財務管理風險,只能采取措施將財務管理風險的危害降到相對最低。
為了滿足農村經濟的發展需求,基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可知農村經濟財務管理改革發展正是一種積極探索。基于此背景,也將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村經濟體系的建設及發展。
二、農村經濟的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農村經濟發展內部原因出現的財務問題
1. 農村經濟財務管理機制不完善,軟硬件條件落后
現如今,我國農村地區鄉鎮單位的財務管理力量相對較為薄弱,首當其沖就是軟硬件條件落后的問題,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致使其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工作一直處于落后狀態,很多地區的財務管理模式甚至還停留在傳統階段。
針對農村地區鄉鎮單位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來看,很多規章制度還是過去的制度要求,甚至很多農村地區沒有制定詳細的內部控制制度,由此可知,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內部控制管理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方面還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而農村地區鄉鎮單位在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方面也沒有深入開展統一的協調以及規劃,所以農村地區對內部控制管理的研究以及實踐尚處于探索階段。
2. 財務管理部門的地位受限,財務人員對經濟風險缺乏認知
財務人員由于受到自身專業所限或其他因素影響,創新水平不夠,且自身的專業素養有限,沒有對于整個鄉鎮財務管理的全盤考量,也難以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提供關鍵性信息,這無疑加大了農村地區財務管理及風險預警的難度。而且很多財務人員由于接觸的財會事務較為單一,所以缺乏突發性事務的處理經驗,且對經濟風險的預警防護缺乏認知,因此無法為當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精準、專業的財務管理意見,更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價值。
3. 缺乏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財務管理工作流程不規范
財務管理現如今是農村地區管理的薄弱環節,主要在于缺乏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財務管理工作流程不規范。雖然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規劃要求,但由于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機制落后,缺乏系統的績效評價、監督程序等,因此,農村地區出現的財務丑聞以及財務造假等現象層出不窮,致使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工作陷入社會信任危機。
4. 農村經濟的內部審計控制機制有待優化
農村地區財務管理的內部審計過程中缺少制約個人權力的機制。部分農村地區鄉鎮單位的內部審計管理流程不規范,沒有單獨設置專人專崗,而是由會計崗位、出納崗位的工作人員兼并執行,缺乏財務工作的嚴謹性、專業性、權威性,從而也容易造成個人造假問題、上級捏造財務事實等風險問題的出現,由此對其財務管理人員隊伍的職業道德風氣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首先從實踐的角度看,農村地區鄉鎮單位的內部審計管理流程失效的案例及其連帶責任,都可歸因于農村地區分工不明確、用人不規范等方面的問題。而且針對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情況來看,很多鄉鎮單位除了基本的財務管理流程外,缺乏內部審計管理流程等規范機制,更沒有設立專門的監督機制約束其行為,由此存在較大的運行風險。
(二)外部原因出現的農村經濟的財務問題
1. 市場動蕩造成的財務風險
“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政策的出臺,農村經濟的核心地位以及效用價值日益明顯,已變作影響經濟良性運行相對更關鍵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由此對農村地區的財務管理專業化需求也逐步顯現。
2. 利率變動造成的財務風險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政策背景下,農村經濟體系業在信用管理上取得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伴隨世界經濟的利率動蕩變化,這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將造成一定影響,如若沒有規范化、標準化的財務管理機制,這勢必會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損失。
3. 物價變動造成的財務風險
伴隨我國“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政策推廣,我國農村經濟得到了不錯的發展機遇,但隨著物價的變動,農業、農產品加工行業等農村經濟的主流行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產品價格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基于此,對農村經濟發展是一種考驗,同時也是對農村地區財務管理機制的重大考驗。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財務管理機制應用的對策
(一)加大財務管理的資源投入,改善財務管理的軟硬件條件
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鄉鎮,其當地的鄉鎮單位、村支兩委在財務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多寡,都將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進程。基于此,想要解決鄉鎮財務問題,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質的飛躍,首當其沖就需要當地的鄉鎮單位、村支兩委重視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大鄉村財務管理的資源投入,完善其財務管理機制,并切實改善財務管理的軟硬件條件,為農村經濟發展加足動力。
農村經濟的財務管理機制是保障農村經濟安全、有序運轉的重要基礎,如若沒有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那么農村地區的整體管理也將面臨困難,這樣將難以保障其農村經濟的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面對日益激烈的經濟博弈,作為國家的主要經濟發展戰略之一,農村經濟的發展備受關注。因此,想要確保農村經濟的健康、科學發展,就需要不斷提升競爭力,提高自身社會效益,建立起真正適用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財務管理機制,為農村經濟的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二)突出財務管理部門的地位及價值,完善農村經濟的財務管理系統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背景,農村經濟并非僅僅發展其農業經濟,而是應當以點帶面,實現整體性的經濟發展戰略,如鄉村旅游經濟、農產品加工經濟等其他衍生式的商業經濟。而想要達到優質的經濟發展效果,完善、全面的財務管理系統必不可少。如若還停留在傳統農村經濟財務管理層面,那么將無法保障其農村經濟后續的發展需求,反而會出現諸多無法彌補的漏洞。基于此,加強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系統的建設,是解決農村經濟未來發展問題的重要條件之一。
不僅如此,針對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的新政策、新要求,各縣市區域都逐步開展了機制更新、制度優化、管理升級,而這一“動作”也引起了各行各業的廣泛關注。允許具有專業資質的金融機構,嘗試通過資產證券化或產權交易等方式在農業經濟小微額資金交易平臺上融資。鼓勵積極發展各類債券產品。與此同時還要健全擔保體系、保險體系以及風險預警機制,確保融資渠道的暢通。
(三)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規范財務管理工作流程
按照農村經濟保障資金籌集方式的差異,將鄉村振興戰略保障制度劃分為社會經濟保險、城鄉社區合作經濟保險以及商業經濟保險等不同的模式,并分析了不同模式對農村地區集體經濟發展策略的影響以及可借鑒的部分。
結合國外農村經濟制度的系統考察,強調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經濟制度尤其要關注公平,高度重視初級保障,重視農村經濟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以及多層次經濟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如基于湖南省1203個農村居民樣本數據,對農村資源利用績效評價體系全面展開實證分析等。研究表明,新農合對鄉村振興戰略結構的改善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農村經濟服務機構的落后制約了新農合制度功能的發揮。
(四)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打造精干有力的財務管理隊伍
地方縣市區的財務部門要結合“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政策背景,進一步整合隊伍力量,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并對農村經濟、業務等融合體系有更為系統、全面地了解,這樣才能為地方縣市區的投資、融資規劃等提供專業依據。基于此,財務人員隊伍也需擴充人才培養,通過“人崗匹配”分析,新進人員需接受專業化、規范化的集中培訓,明確崗位需求,切實提升財務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而且農村地區的經濟財務崗位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需要大量熟悉當地情況的從業人員。鼓勵在當地雇傭熟悉情況、具有基本金融知識、能夠完成基本業務操作的人員來從事具體財務工作,以此來降低人工成本,實現低成本運營。
(五)加強農村經濟的內部審計控制
從地方縣市區的財務指標來看,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推動下,現如今各地農村地區的營業收入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成本結構也得到進一步改善,毛利潤同比大增,凈虧損收窄。并且在政策加持后,各地區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規模經濟,降低了運營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提升了農村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從現階段的分析來看,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下的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發展具有可行性、實踐性,且通行業內的農村經濟業務發展較容易產生協同效應,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降低運營的成本,提高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切實擴大競爭優勢。
四、結語
基于“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政策背景,農村經濟目前的發展僅是起步階段,未來還將進一步深化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并需不斷優化農村財務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網絡框架,真正順應新形勢、新布局、新方向,確保農村經濟不斷得到新發展。
基于此背景,本文基于鄉村振興政策發展背景,針對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發展展開討論分析,從中找到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的優勢與差距,并著力吸取國外農村經濟發展的經驗以及教訓,力圖為我國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發展找到新路徑、新對策、新方向,從而切實提升我國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發展的綜合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趙會芬.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下的農村經濟財務管理發展以及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河南農業,2019(32):10-11.
[2]汪雪梅.精準扶貧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9(31):14-15.
[3]田金鳳.現階段我國國家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規劃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31):13-14.
[4]張可林.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以及解決策略[J].管理觀察,2019(29):72-73.
[5]楊愛菊.“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視角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9(23):156.
[6]王立文.完善村級財物監督管理制度 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J].吉林農業,2019(16):57.
[7]張利平.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以重慶市合川區獅灘鎮為例[J].鄉村科技,2018(23):45-46.
[8]肖靜.以“三個三”模式深化農村經濟改革激發“鄉村振興”國家發展戰略活力策略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8(23):30-31.
[9]楊芳.村級經濟發展的思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4):113.
(作者單位:濮陽縣財政局徐鎮財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