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彤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北京 100068)
臺詞雖難但也有容易之處,這其中的易便是真正將臺詞運用自如,而后演員化作劇中人,呈現出惟妙惟肖的話劇表演。臺詞是演員表現力中最豐富的因素,也是演員塑造人物時重要的手段,但有很多話劇專業的學生不重視臺詞知識的學習,臺詞表達上出現基本功不扎實,技巧使用不恰當等現象。即便是已經有些舞臺經驗的青年演員,也不見得能夠把人物的臺詞詮釋到位。鑒于此,更有必要深入探究話劇臺詞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及技巧運用。
臺詞之難,是因為劇本臺詞早已寫在那里,容不得半點疏忽或偷換概念,這是話劇演員最基本的職業修養。臺詞功底再好,拿到劇本后也要細心揣摩劇中人物。但凡有那么一絲懈怠,舞臺之上塑造的人物就仿佛缺少了些許靈氣,這便是觀眾對角色產生質疑的根源。雖說臺詞寫在那里張口就來,然而不同的演員卻能夠演出天差地別的效果,這就是臺詞看似簡單卻難上加難的緣由。
臺詞之易,在于具備展現人物心理特點的重要條件,可以為塑造舞臺人物形象提供有力支點。在話劇舞臺之上,吸引觀眾的雖然是劇中角色,但是真正引發觀眾共鳴的是每一句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臺詞。臺詞是舞臺藝術的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人物形象飽滿生動,運用不當也會令觀眾大失所望。故而,臺詞難易并不在于臺詞本身,而在于運用臺詞的演員。人物形象塑造也取決于演員對臺詞的理解與呈現。
話劇中的人物形象是在一個完整的故事背景下呈現的,而話劇臺詞具有交代故事情節的功能。這也是為了引導觀眾進入劇情,更好地加深對劇中人物的主觀印象。當然,臺詞在交代了基本故事情節之后,還有揭示思想的重要作用。一個成功的舞臺形象是否能夠引發觀眾思考,取決于演員能否在劇作家提供的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二度創作,演繹出鮮活的人物形象。演員在舞臺上說臺詞,不僅要讓觀眾聽得見、聽得清、聽得懂,還要有表現力,這樣創作出的角色才更具魅力。因此,話劇臺詞對塑造人物形象尤為重要,具有交代情節與揭示思想的重要作用。
話劇故事唯有在沖突中才易于呈現豐富的人物形象,無論是正面角色還是反派,人物形象刻畫必須通過強烈的沖突來呈現。而臺詞正是展現這種沖突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臺詞細節之中,對于仇恨的難以釋懷,對于親情的無比渴望,對于人性的試探與包容,對于價值觀的叩問與回答,這些無疑都需要在沖突中加以描述。那么就必須運用好臺詞,以便展現沖突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劇作家通過人物的臺詞來展開戲劇沖突,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人物臺詞的性格化,是展現戲劇沖突的最好手段,也使沖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
大家都知道,空洞的臺詞無法吸引觀眾,富有情感內涵的臺詞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這其中的感染力,正是臺詞在情感爆發之后流露出的價值取向。觀眾感知到這種情感導向之后,便會跟隨演員的節奏在話劇故事中沉浸下去,反思和甄別,同時在體驗中理解主題立意。這給觀眾營造了一個有真實生活氣息的氛圍,使觀眾身臨其境。所以,臺詞不僅感染觀眾最敏感的聽覺神經,更帶動了整個劇情的起承轉合。
“重音”,即通過加重音調的方式將臺詞朗讀出來,在音調與音量方面都要進行加強處理,同時語言表達的時間要放長,以達到充分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效果。練習重音法時,教師有必要為話劇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重音的使用看似簡單,但是如果運用不當,會影響到人物的真實表達。同時,也不可多用、濫用,整段臺詞、整句話都采取重音的使用方法,會顯得語句間毫無對比,也會失去重音的引導性作用。很多年輕的話劇演員和話劇專業的學生,由于重音技巧運用不準確,表演時造成人物及人物思想偏離作者的初衷。鑒于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不斷圍繞經典戲劇作品展開教學,深度挖掘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內涵,熟練掌握臺詞技巧的運用方法,學生在處理臺詞時,在哪些地方需要強調,哪幾個字需重讀等都要了然于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鮮活的人物形象。
以話劇《遠航》為例,該劇講述了一個嚴肅又溫暖的主題,一個生命和愛的故事。失戀女孩蕭紋來特護中心(即“臨終關懷醫院”)做護工以療情傷,認識了曾為總醫院心腦血管科的主任醫師、心臟搭橋手術的權威專家梅主任。梅主任為了臨終關懷事業,辭去公職,承包了負盈利的特護中心,幫助病人減輕病痛的折磨,了卻今生的遺憾,安詳地迎接死亡的到來。梅主任這一人物,將精力與心血都投入了臨終關懷事業。那么,對于這種堅定信念的表達,人物的語氣,臺詞重音部分的力度需根據角色情緒的起伏收放自如,突出故事主線與人物性格。故而,教師有必要為話劇專業學生提供類似《遠航》這種具有鮮明對比的劇本,讓學生感受人物臺詞中的性格特色,熟練掌握與靈活運用重音使用技巧及方法,為塑造生動的舞臺形象打下堅實基礎。
“停頓”,即通過不同的斷句方法使臺詞出現間歇。停頓包括邏輯停頓、心理停頓和語法停頓等。邏輯停頓幫助我們闡明句子的含義,觀眾聽起來清楚易懂;心理停頓來自表演者的心理狀態,受心情、感情的支配;語法停頓是依據標點符號而停頓。停頓給臺詞帶來了豐富的表現力,是演員塑造角色時,臺詞藝術處理方面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如果演員的臺詞在表達上像連珠炮一樣,沒有停頓和間歇,角色將失去很多藝術的感染力及味道,塑造出的人物也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停頓不僅是劇中人物的心理需要,也是人物的情感展現。有效運用停頓能夠更鮮活地展現出劇作家筆下的人物形象。
在運用停頓時,必須對劇本、人物具有深度的理解,對人物間的對話交流及思想活動產生深刻認知。很多話劇專業的學生僅理解臺詞表面的意思,卻未能走入角色的內心世界,臺詞表達得很空洞,沒有真情實感,角色缺少人物靈魂。教師可以根據此類現象,準備經典的獨白、對白片段,針對停頓技巧開展教學,為學生詳盡分析劇本及人物,指導學生演繹其中的片段,針對學生停頓技巧使用不當的情況反復講解示范,有的放矢地運用此技巧。話劇《天路》講述的是當代青年在時空交錯中,通過與慕生忠等修筑青藏公路的第一代公路人、郭守肅等第一代養路人對話,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前輩們光榮而神圣的使命,承載起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交通脊梁的故事。大段對白推動著整幕劇的劇情發展,劇中臺詞的停頓,無聲勝有聲地傳達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展現了劇中的人物沖突。學生要根據作品和角色需要,順應劇本,按照規定情境,精心設計和處理臺詞停頓。
“語調”,是語言所具有的聲音色彩。語氣語調的運用是演員表達人物情感,塑造生動人物形象常用的技巧。在生活中,人們的語氣語調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但是演員在塑造角色時,語氣語調變得刻板做作,缺少人物的內心依據,表達出的臺詞就會讓觀眾感覺乏味。
學生在此技巧的訓練及使用上,要從人物的性格出發,從臺詞的內容和情感出發,符合人物性格及內心節奏。語調的變化是由高低、強弱、快慢組合而成的,這三種因素綜合運用,產生語調的千變萬化。語氣語調運用準確得當,呈現的人物形象就生動鮮明,給觀眾留下直觀深刻的印象。所以演員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好語氣語調的使用技巧,就能表達出人物內心與外在的形象。話劇專業的學生,非常有必要細致入微地揣摩臺詞,深思語氣語調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及情緒特點,反復琢磨語氣語調是否運用恰當。
話劇《白鹿原》中田小娥的人物形象相對復雜,作家陳忠實對這個淳樸、善良、無助、無辜而又劣跡斑斑的女性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此人物的臺詞表現力非常豐富,田小娥的語氣語調在她生前與死后的處理完全不同,特別是她死后化身為鬼魂回到白鹿原,角色的語調變化多樣,抑揚頓挫明顯,語氣陰陽怪氣,以此突出人物陰郁的基調。此技巧的運用使演員更加貼近原型人物,符合人物的規定情境,更精準地刻畫人物形象。話劇舞臺上的語言蘊藏著生命內在的氣息,人物的身份、地位、心理會在語言中展現出來,我們把握住這點,結合臺詞的訓練技巧,才能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綜上所述,話劇臺詞的技巧使用之難與易可見一斑,難在把控臺詞中隱含的人物性格與情緒,易在臺詞運用得當人物形象會豐滿生動。話劇臺詞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運用好臺詞的表現技巧可以更好地交代故事情節,刻畫劇中人物,揭示人物思想,展現矛盾沖突,感染觀眾情緒,推動劇情發展。為此,話劇專業學生和青年演員在塑造人物時,要下大力氣掌握好重音、停頓、語氣語調等技巧及其運用方法,為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