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倩
(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 湛江 524088)
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繁榮以及融媒體發展的白熱化,我國戲劇影視表演行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對于戲劇影視表演人才的需求和當下人才培養的不足形成了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探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本文從融媒體時代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入手,簡要分析融媒體背景下戲劇影視表演專業人才培育模式的創新機遇,并著重對融媒體背景下的戲劇影視表演人才培養模式展開論述。
在融媒體時代,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發展面臨著如下形勢:
近年來,隨著國內影視投資熱潮的興起,每年都會有各類話劇作品、網劇作品、電視劇作品、電影作品問世,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創作題材的重復,影視市場的各類作品呈現出同質化問題,同時,這種同質化問題亦表現在演員身上,即多數演員的表演毫無特色。從這個層面來說,影視市場對于專業表演人才的需求程度將隨之提升。這可以說是當下以及未來一個時期戲劇表演專業迎來的重大利好。
從國內戲劇影視表演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對于專業表演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同時亦強調專業人才應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從這個角度來說,“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已然成為國內影視行業人才遴選的新標桿。在這一過程中,相當多的藝術團體對于戲劇表演專業的畢業生給予了較高的期望值,具體表現為:國內藝術團體希望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畢業生在走出校門之后便能投身于行業之中,并迅速成為優秀的表演者。同時,如若畢業生自身的綜合水平達不到表演者的要求,則可以轉型為演職人員。從這個角度來看,戲劇影視專業的畢業生不但應當具備一名演員的素質,同時亦應當具備從事表演相關工作的能力。
同其他專業不一樣的是,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畢業生的成材率相對較低,能夠成為一線頂流明星的更是鳳毛麟角。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公眾審美觀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戲劇影視演員的換代速度提升,相當一部分演員只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在公眾的視線當中,時間一久,其很快便會被新生代演員替代,從而被公眾逐漸遺忘。因此可以說,優秀演員是十分稀缺的,而影視市場同時又表現出巨大的人才缺口,由此導致需求與供給之間生成了結構性矛盾。
戲劇影視表演專業表現出鮮明的綜合性課程體系特質,即理論教學同實踐教學并重,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的方式,致力于幫助學生實現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增強學生的表演技能。不過,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該專業相當一部分授課教師習慣于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對學生表演能力的養成,造成學生理論基礎扎實,表演實踐技能匱乏的問題,使學生在日后的表演道路中遇到各種問題和阻礙。通過對融媒體技術的引入,將確保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實現理論教學環節同實踐教學環節的精準銜接,進而讓該專業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之中有更多的教學模式備選方案,并最終提升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的整體人才培養質量。
正如前文所述,當下,國內戲劇影視行業實現了高速發展,由此對于學校育人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學生不但要掌握扎實的表演理論知識、具備卓越的表演技能,同時亦應當具備足夠的創新思維,如此方能滿足戲劇影視市場對于現代專業表演人才的需求。同時,這意味著學校傳統的育人模式需要轉變,在教育和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對創新型、應用型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關注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注重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將所習得的表演理論知識與技能應用于表演實踐活動之中。有鑒于此,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應當積極應用融媒體技術,以便在此基礎之上創新育人模式。
在融媒體背景下,戲劇影視表演人才的培養面臨著新的機遇,為了更好地培養全方位、多元化發展的戲劇影視表演人才,高校應該借助在線教育平臺豐富人才培養形式;打造實踐教學平臺,有效養成學生的創新能力;注重應用多媒體技術;注重德育,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依托豐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養成多維思維。
1.線上教學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
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應當采取線上教學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具體而言,可以考慮聘請知名藝術院校的專家、學者以及表演藝術家依托在線平臺為學生遠程授課,并在線接受學生的提問,為學生答疑。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特別是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應當擔負起實踐教學的任務。采取線上教學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的方式,確保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學習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
2.線上表演與線下實踐相結合
戲劇影視表演對于人才的理論與實踐水平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演繹作品,塑造人物。為此,高校可以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通過線上的教育平臺與專業輔導教師和學生溝通表演角色的創作問題,并通過建立校外實踐基地、與影視劇創作實體開展合作等,為學生提供線下的實踐機會,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表演,在表演中學習,在實踐中夯實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這一舉措不僅使學生在“實戰”中增長了見識、提高了創作能力,還能使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劇組特殊的工作環境。
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的教師不應當滿足于按照教學大綱的內容組織教學,更應當在教學過程之中致力于養成學生的市場意識,讓其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訴求。具體而言:(1)增加展演場次,以此來擴大影響力,同時,亦可以同兄弟院校進行合作,以便讓學生獲得去兄弟院校公演的契機。(2)同專業表演院校展開合作,選派優秀的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去專業表演院校進修、學習,與專業表演院校的師生共同完成匯報演出。(3)積極尋求同影視劇制作公司的合作機會,定期組織學生去劇組試鏡,為學生提供節目錄制的參與機會,這將有利于學生實踐表演能力的鍛煉與提升,同時亦能讓學生在參演或者參加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寶貴的經驗。(4)在每一學年,組織和指導學生對影視劇本進行翻拍或者改編拍攝練習,學校負責場地與拍攝設備,學生自主完成劇本,拍攝完成的影視作品可以在學校內部進行放映和展播,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創作和表演的喜悅,同時亦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5)組織模擬試鏡、模擬拍攝現場、模擬招聘話劇演員等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上述活動的過程中獲取寶貴的經驗,為日后走上專業表演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6)搭建校內攝影棚、校內劇院,組建校內劇組,創設學生演員庫,以校園劇組的名義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外各類實踐作品拍攝或原創作品的創作。
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注重應用多媒體技術,并將此種技術作為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手段。原因在于,多媒體技術擁有直觀的特點,能夠幫助教師將表演藝術家的精彩表演片段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更易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模仿和借鑒,并領會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如何在詮釋角色的過程之中做到形神兼備。教師需注意,教學期間教師語言闡述效果會影響到學生對表演技巧的理解與掌握,而為避免學生無法理解教師所闡述的內容,教師可強化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如教學講解期間為學生展示《甄嬛傳》中熹貴妃表演的視頻片段。在視頻中,演員孫儷所飾演的熹貴妃,最后與皇帝會面的片段中,從眼神中就體現出人物的冷血與無情,更表達出熹貴妃心死的狀態。借助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融媒體的發展,信息傳遞更便捷。各類信息良莠不齊,價值觀也更加多元化。互聯網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使一些人深受影響,逐漸滋生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正之風。尤其是近年來,在融媒體背景下,一些人追捧“流量為王”“飯圈文化”,導致行業發展受到不良影響,失德藝人頻現。這不僅給演藝界帶來了不良影響,還可能使部分青少年受其影響而誤入歧途。
對此,2021 年9 月2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正式發布。為進一步加強管理,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飯圈”亂象等問題,旗幟鮮明樹立愛黨愛國、崇德尚藝的行業風氣,《通知》提出八項要求,包括堅決抵制違法失德人員、堅決反對唯流量論、堅決抵制泛娛樂化、堅決抵制高價片酬等。
藝術宣揚和追求真、善、美,戲劇影視表演者是公眾人物,因此從藝人員也必須要有良好的操行。這就需要高校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注重德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美德,樹立學生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利用思政課程強化德育,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第二,注重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加大文化課的實施力度。第三,利用“榜樣法”和“示范法”為學生樹立典型,使學生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
當前,國內的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的教學水平均以北影、上戲等為標桿,由此使得絕大多數戲劇影視表演科目的設置存在同質化的現象,這也是導致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僵化的原因之一。所有該專業的畢業生,無論畢業于哪個院校,表演方式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特點。有鑒于此,戲劇影視表演專業教師應當依托融媒體技術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養成多維思維。
融媒體是當下社會發展的產物,其充盈了我們的生活,也為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很多的機遇和挑戰。在融媒體時代,戲劇影視表演行業迎來了喜人的發展態勢,但是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戰。高校要想培養高層次的表演專業人才,必須明確合理的人才培養定位,培養服務于地方和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各個層次的藝術人才。為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應認識到融媒體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與企業、行業保持密切的聯系,深入調研地區人才需求,不斷完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的專業水平提升,推動藝術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