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艾 于嘉琪 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人們對稅收籌劃存在錯誤認識,部分人認為,稅收籌劃屬于違反法律法規,因為會對國家的稅收帶來損失。但實際上,納稅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義務,但企業的涉稅項目較多,如若不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會加劇自己的稅收負擔。企業的經營目標在于提高經營效益,所以在遵守國家制定的稅收法律的基本條件下,制定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從而降低納稅水平,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企業會計核算中稅收籌劃的具體應用,進一步揭示了當前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企業稅收籌劃的優化建議。
企業不斷發展時要運用稅收籌劃來實現節稅的目標,針對稅收籌劃做出精準的評估,運用合理的方式采取稅收籌劃。企業經營的過程當中生產的產品存在差異,所以進行結算時結算的主體也存在不同。稅收法律法規制定之后多次作出更改,企業收到貨款的過程當中需要實現托收工作,提單交付的時間根據買方來確定。比如客戶銷售確認時間位于交付時間的過程當中,需要依照合同制定的時間來確認。所以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時應該采用稅收籌劃方案的要求,依照銷售產品的差異,來確定時間,從而促使稅收籌劃工作順利進行。
企業如果想要提高稅收籌劃的效率,就要意識到稅收籌劃是長期開展的工作,要進一步落實到會計核算工作當中。企業選擇存貨計價方式時應該保障選擇的形式合理,依照存貨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存貨的水平,對存貨成本作出明確,運用合理的計價形式并運用定價的方法為先進先出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
只有保障收入才能保障存貨交付。依照存貨流動順序分析,如若存貨價值根據初始庫存量進行計算,運用了加權平均法來評估企業收入庫存加權平均單位的成本,從而了解企業當期存貨實際情況,交付存貨價值需要在當月月底明確。如果價格發生波動,存貨計價平均單位成本需要進一步降低,導致企業過于高看存貨的價值,進而導致資產扭曲、準確性有所減少。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隨后依照不同文檔的平均單價以及預付款文件數量作為分析保障,要在收貨的過程當中對平均單價做出精準的分析,并告知有關工作人員,例如存貨管理人員,工作量逐漸提高。倉庫交貨成本提高可以把企業銷售成本進行扣除,企業稅收收入運用的方法應該為加權平均法,進一步減少企業納稅負擔,幫助企業依照法律法規的條件下采取避稅,隨后運用移動平均法遵循先進先出的條件作出相應工作。如若價格持續減少,那么結論會與之相反,企業要選擇其他類型的方法以便稅收減免。要依照先進先出的原則,如果價格發生了變化,要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以及加權平均法,從而起到減少企業成本的目標,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企業運行的過程當中,不同階段內的利潤狀況存在差異。基于允許免稅額的范圍之下,能夠運用的協議和資本有所減少,依照以上講述的計算形式作出研究可以得知,企業合理選擇自己的存貨計價方法,可以實現節稅納稅的目標。企業要全面分析自己需要繳納的稅金,完成現金納稅的過程當中,企業賬面收入會存在企業超額納稅的狀況。這也是因為并沒有采用現金導致企業出現財務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的名聲,進而影響企業的日常財務活動。存貨計價的形式,納稅籌劃水平有所提升,從而解決企業的財務困境問題。
企業會計要合理采用稅務籌劃的方法,可以體現為企業成本分配這一環節,進一步降低企業虧損方面的問題,而實現資金配置目標,減少企業繳納的所得稅。企業報銷存貨損失的形式,并運用攤銷運行成本,核銷壞賬成本,從而實現稅務籌劃的根本目標。企業賬戶折舊的過程當中,合理制定稅收籌劃政策可以起到節稅的作用,從而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為企業節省更多的資金。企業應該全面分析不同的折舊形式會為企業帶來的節稅效應。通常來說,資產折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方式:加速折舊方式、直線折舊方式。前者運用了年度折舊方法,依照相應的內容保障企業可以延遲納稅,側面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好處。如若相反,那么企業應該依照直線折舊的形式采取稅收籌劃。除了這些方法,可以運用數字方法,依照企業實際折舊,累計稅率過高的基本條件下運用的形式。
企業費用有關的稅收籌劃工作需要從企業收入當中扣除相應的費用,在企業現金流當中屬于重要的內容,這也是稅收核銷的關鍵保障。也應該提前做好相關確認工作,對成本做出全面的預估,從而減少企業的成本費用。用這種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的節稅作用,讓企業享受稅收優惠,進一步延長費用攤銷期這種攤銷方法,能夠充分的運用稅收優惠在企業發展的最初階段減少自己的稅收,從而運用攤銷的形式提高企業收入所占的比例,幫助企業節稅。針對企業的成本做出明確的分析,進而提高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力度,企業要學會如何運用不同方式來實現稅收籌劃的目標,進而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
部分企業并不懂得什么是稅收籌劃工作,認為稅收籌劃是偷稅漏稅,具體并不能從正確的角度來看待稅收籌劃工作。許多企業對稅收籌劃的認知不足,認為普通的會計人員可以擔任稅收籌劃工作崗位,這種思想加劇了企業的稅務風險。因為企業的財務人員并不具備稅收籌劃相關知識,不懂得與之相關的政策法規,對稅收政策的理解遠遠不足。進行稅收籌劃時不懂得如何選擇相應的方法,更不了解如何擴大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企業應該意識到,稅收籌劃工作屬于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各個部門一同參與,才能促使稅收籌劃工作可以順利實施,如果觀念產生偏差會影響稅收籌劃的效率。
系統性的稅收籌劃工作不僅需要收集充足的信息,還要針對問題作出全面分析,制定發展戰略、實施方案,針對實施作出全面評估。企業進行信息收集工作的過程當中,要注重收集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從而保障企業能精準的了解稅收環境,從而了解企業生產運營的各個流程。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于稅收籌劃工作,吸收優質的稅收籌劃人才,企業要認識到稅收籌劃工作崗位需要有專業的人員擔任。但實際上許多企業財務管理存在較多的問題:第一,財務管理的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企業并沒有運用合理的方式選擇正確的人才擔任財務管理工作,導致財務管理人員的晉升空間極為有限,進而選擇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種狀況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更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本費用。第二,許多企業并沒有針對財務管理人員做出定期培養,同時財務管理人員并不具備良好的工作積極性,沒有及時研究稅收籌劃有關工作。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會面臨阻礙,涵蓋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因為當下時代背景,各個企業面臨的宏觀環境極為復雜,國家制定了多種政策管控稅收工作,因此稅收政策波動較大。對于企業來說,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以及人才團隊質量并不能合理掌握稅收相關政策。尤為是國家更改各項政策,各個部門為了提高風險管理效率,提高稅收綜合數據分析的水平。針對各項信息作出逐一審查,定期進行納稅評估。如果企業想要不斷提高稅收籌劃的綜合水平,需要針對稅收籌劃相關政策作出全面研究,并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風險防范體系,用不同的方法從而促使風險和收益平衡。
我國當前許多企業和稅務部門并沒有定期溝通。第一,許多企業并不了解通過怎樣的渠道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只會通過窗口和稅務部門辦事人員打交道,不會通過12366熱線、互聯網渠道了解稅務相關政策。第二,企業并沒有主動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日常工作繁忙,參與稅收籌劃的積極性不高。國家認為實現經濟發展需要保障企業和政府部門定期做好溝通,很多企業日常事務多,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并不到位,所以并不能及時了解到國家制定新的稅收政策,對稅收政策的理解性產生偏差,導致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當中產生涉稅風險。
企業與稅務部門因為利益分配問題出現對立的狀況,但稅收籌劃是企業不違背法律法規的基礎條件下,減少繳納稅金的最佳方法。許多企業并沒有意識到稅收籌劃的重要性,也沒有積極展開稅收籌劃相關工作。所以企業的財務人員要不斷學習稅收籌劃相關法律法規,對稅收籌劃有正確的認知,幫助企業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要具備良好的稅收籌劃意識,引進先進的稅收籌劃理念,讓企業的財務人員重點學習稅收籌劃相關法律法規,普及稅收籌劃相關知識。依照政治背景、國家經濟變化情況,分析企業所面臨的環境,針對企業的投資活動以及理財活動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案,獲得各個部門領導人員的支持,隨后促使稅收籌劃工作順利開展。
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員的稅收籌劃意識,定期展開稅收籌劃相關的會議,針對稅收籌劃的風險作出全面管控。企業內部應該制定全員參與稅收籌劃的會議,從而讓所有工作人員了解稅收籌劃的相關內容,進而提高企業整體工作人員的全局意識。企業的工作人員應該意識到,稅收籌劃工作不僅依靠企業的財務部門,還依靠每一位員工。防止個別員工、特別是部門因為自己的利益影響稅收籌劃工作,而影響企業稅收籌劃效果。
第一,招聘綜合水平良好的財務工作人員,營造一批優質的財務團隊。第二,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建議企業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運用聘用專家授課的方式、派財務人員進修的形式,提高財務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操作水平。第三,鼓勵企業財務人員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財務人員考取資格證書,從而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
依照涉稅零風險理論分析,企業有必要采取稅收籌劃,但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當中,需要考慮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風險。稅收籌劃工作具有一定的風險,例如政策風險,所以企業應該制定稅收籌劃風險防控體系:第一,提高對稅收籌劃過程的管控力度,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進行事前防控、事中防控、事后防控,并制定相關考核體系。第二,不斷優化財務管理監督體系,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利用專業的工作人員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做出監管。要分析不同企業工作的規范性、合法性,針對稅收籌劃工作作出全面評估,并聽取專家的意見,從而找出企業財務管理具有的不足之處,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大,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
企業與稅務部門有著一定的利益沖突,所以及時做好溝通,從而實現雙贏。一般情況下企業只有在進行有關稅務的工作才會和稅務部門接觸,平時并不會與稅務部門接觸,導致企業不能及時了解稅務變化政策,從而造成稅收籌劃風險。所以企業應該和稅務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樹立正確的稅收籌劃認知,集合不同部門一同探討如何保障稅收籌劃順利實現。第二,積極配合稅務部門的工作,保持良好的信譽,與稅務部門建立和諧的關系。第三,積極參與稅務部門制定的各項活動,從而獲得稅收有關政策信息。第四,積極主動地對稅務部門進行反饋,從而降低涉稅風險。企業應該和政府部門互幫互助,從而提升企業的稅法遵從度。第四,拓寬聯系渠道,通過12366熱線、稅務局網站、電子稅務局、辦稅服務大廳、稅務分局、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主動向稅務部門進行政策咨詢和問題反饋,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稅收政策環境,確保涉稅零風險。強化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有助于稅收籌劃的開展,同時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有助于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實現企業與政府部門的互幫互助,提高稅法遵從度。
現如今存在的稅收籌劃研究大多屬于個人研究,成果運用的規模較小。因此國家要成立稅收籌劃機構,做好稅收籌劃信息化建設,從而運用各項信息技術來實現價值最優化。稅收籌劃這一工作的專業水平需求度較高,因此需要社會各界的一同努力。國家還有企業實際上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企業要遵守國家制定的稅收法規,國家要不斷改善稅收制度,提高普法力度,從而建立良性循環,促進企業與國家一同發展。我們要不斷提高社會大眾對稅收籌劃的認知,為企業建立良好的節稅效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