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新冠肺炎發生之后,我國為了有效地控制疫情在交通、人員流動方面實施了多項管控措施。這些措施或多或少地對民營的經營發展增強了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民營企業為了提升核心競爭能力,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積極的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同時更加注重內部管理水平,希望向管理要效益,達到最終提升經濟效益的目標。而業財融合以信息化時代財務發展為基礎,能夠將業財和財務進行有效的融合,通過財務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為業務提供科學的建議,保證業務活動降低成本的同時,更好地控制業務風險,為企業的運營發展提供支撐,這對于優化企業治理結構,促進企業戰略規劃的實施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業財融合在民營企業財務工作中的實施一方面滿足了企業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民營企業發展的時間較短,雖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在財務管理層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尤其是資金管理風險依然存在。通過業財融合在民營企業財務中的應用能夠從資金管理的關鍵環節出發,識別資金鏈上存在的風險因素,尤其是財務人員通過對業務數據信息的整理,能夠對資金的收入和支出進行精準定位,減少財務管理的繁冗環節,這對于財務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
大數據時代、智能化財務的出現倒逼民營企業進行財務轉型,為了真正地實現“業務懂財務,財務參與業務”的目標,民營企業需要在財務工作中運用業財融合助力。這主要是因為通過業財融合在民營企業財務工作中的應用,能夠真正地打破財務和業務之間的邊界,強化財務和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徹底打破信息孤島現象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不利影響,逐步地在民營企業內部形成以戰略目標為基本導向,以業務為基礎的一系列財務戰略規劃,這對于保證民營企業管理者做出科學的決策有著一定的推進作用。
當前雖然很多民營企業對業財融合工作十分重視,并在日常的工作中積極地倡導業財融合工作,但是其實際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范圍和深度還十分有限。第一,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關注口徑不同。例如,財務部門重點關注企業成本、利潤核算、稅務籌劃等內容,而業務部門主要關注的還是銷售業績,由于二者關注口徑不同,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很難真正地實現全面的融合,這種情況下,導致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只能流于表面,發揮的效能并不大。第二,很多民營企業管理者注重將具體的業務內容與財務信息進行融合,希望通過財務報告反饋出業務的不足和問題。但是實踐過程中業務部門提供給財務部門的數據信息不夠精細,很多業務數據都是按著整體的情況進行整合的,這種情況下,財務部門根本不能根據業務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預算指標制定等具體工作。因此,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應用的深度不夠。
業財融合環境下企業的財務內容和財務流程出現了變化。因此,財務制度也需要變化才能更好地約束財務活動。現階段從部分民營企業的財務制度現狀來看,并不可觀。首先,很多民營并沒有針對財務各崗位的具體工作設定《員工制度手冊》,即使部分民營企業設定《員工制度手冊》,但是從內容上來看,不夠細化和具體,很多工作需要員工根據自身的理解和自律性處理,甚至一些民營企業根本沒有注重業財融合下財務活動的變化內容,還沿用傳統的財務工作制度,這些制度不僅對日常的財務活動約束力不足,甚至很多內容線條較為粗放,根本發揮不出財務制度的約束作用。其次,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化、信息化處理民營企業各項財務活動成為一種常態,這種情況下,很多民營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發展需求積極地引入了信息化工具,這些信息化系統不僅覆蓋了企業的預算模塊、成本管理模塊,甚至還涉及企業的運營、管理分析等內容,在助力與民營企業振興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的工具實施之后,財務工作很多流程發生了變化,所以在財務制度制定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這些內容制定相應的財務制度。現階段,業財融合模式下,很多民營企業的信息化系統的功能沒有被深度地挖掘,很多數據唯一性、準確性、及時性差,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制度方面的規范提升財務信息化水平,那么將為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設置障礙。
想要真正地將業財融合的效能發揮出來,民營企業需要根據經營發展需求形成業務、財務、信息技術三位一體的業財融合模式。但是從民營企業實際反饋的效果來看,與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財務和業務融合的內容還局限于成本、預算、績效“老三樣”內容上,根本沒有結合信息化系統的內容擴展戰略管理、運行管理、風險管理等內容上,而真正的業財融合絕對不應該單單是財務和業務內容的融合,更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形成多元化的領域視角,深度挖掘數據效能,真正地在實踐的過程中按著不同的業務口徑實施各項財務部署,評估業務風險,運籌帷幄,為民營企業提質增效添磚加瓦。
業財融合在民營企業財務工作中的實施還需要做好基礎性工作,才能保證其應用的效果。但是當前很多民營企業忽視了業財融合基礎性工作,導致應用過程中漏洞百出。首先,組織結構尚不完善,現階段民營企業并沒有針對業財融合工作需求建立相應的組織結構,很多內容都是財務部門兼職完成的,這種情況下既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也影響了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實施的步伐。其次,數據管理保障工作沒有做到位。現階段很多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實施依托信息化的工具完成,并且在內部形成了較高水平的數據管理倉庫,更好地服務于自身的經營管理和決策。但是部分民營企業信息數據管理平臺登錄權限管理處于粗線條的狀態下,為了采購、生產、銷售工作操作方便公用一個登錄權限的現象存在,這無形中增加了財務數據被篡改、泄漏和丟失的可能,對財務工作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最后,復合型人才缺乏。業財融合在民營企業財務工作中的實施關鍵因素是人才。但是很多民營企業在實際經營的過程中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并不重視,也沒有真正地將業財融合的內容納入到考核的范疇中,所以民營企業人才缺乏,員工隊伍素質不高,也是制約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發揮作用的不利因素。
第一,以實操性和全面性原則為基礎,進一步地深化民營企業的業財融合范圍。根據財務和業務口徑不同的問題,積極地在民營企業構建業務財務管理模式。業務財務主要是通過標準化、制度化、流程化的核算,將財務的理念和財務的數據傳輸給業務部門,讓財務真正地參與到業務產業鏈條的最前沿,通過預算差異分析、業務績效指標對比等手段,追蹤各項業務的實施和完成情況,為民營企業的財務決策提供支撐,將業財融合的范圍進一步的拓展。第二,深化業財融合深度。根據業務財務和信息共享平臺提供的數據信息,將民營企業的所有經濟活動轉化為財務專業“語言”,通過財務專業數據信息的處理,及時地分析和糾偏,推進預算目標的達成。同時,進一步地細化企業整體管理目標,關注重點業務環節風險因素,制定應對策略,降低企業經營和溝通成本,將業財融合推向更深的層次。
良好的制度是約束民營企業財務活動有效措施。因此,在建立健全業財融合環境下財務工作制度的過程中民營企業可以考量如下內容,進行逐一完善。首先,根據業財融合環境下財務工作流程、內容變化,制定切實可行的《員工崗位手冊》,細化員工崗位具體工作標準和內容,保證在日常的工作中員工能夠有章可守,有法可遵。其次,在業財融合環境下財務制度建立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地考量財務制度的調節作用和穩定性,保證制定的財務制度能夠與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各項經濟活動相匹配,同時,為了保證財務工作制度的順利實施,還應該制定一系列的財務監督和保證措施,通過監督保障措施的實施,為財務制度的有效落地提供保障,滿足財務工作各項收支管理需求。與此同時,民營企業還需要定時地對策財務制度內容進行完善,及時地剔除給工作帶來阻礙的不利內容,保證財務制度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在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的同時,通過制度的實施進一步地保證財務工作質量。
民營企業在構建三位一體化業財融合模式的過程中,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實施。其一,提升財務、業務和信息平臺的融合能力。現階段民營企業信息共享平臺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能為其提供信息采集和業務管理等工作,但是很多功能模塊只發揮了數據采集和核算的基本職能,更深層次的功能沒有被挖掘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業財融合過程中可以通過信息化共享平臺,重新梳理財務和業務工作流程,提升信息集中分析和集約管理能力,保證財務和業務信息交互質量,為民營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其二,注重財務、業務價值協同,為三位一體化業財融合模式的實施提供助力。在實務操作的過程中,財務和業務人員要統一經營管理目標,在思維方式上進行融合,逐步地形成大數據思維,更好地發揮財務信息技術的價值,提升資源整合能力,控制財務和業務中的風險,提升民營企業風險低于能力,為三位一體化業財融合模式的形成提供可能。其三,從產業鏈的角度,財務部門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協同業務部門進行費用和區域等內容的分析,以投入產出效率提升為根本目標,驅動業務流程完善,實現最終財務、業務的雙贏。
第一,建立健全財務BP崗位,財務BP崗位是近幾年業財融合新興起的一個崗位,財務BP崗位不僅對財務技能掌握熟練,同時還具有分析和掌握業務的能力,是當前業財融合中不可獲取的一個重要組織結構。民營企業通過積極的完善財務BP崗位,提升業務分析能力,將財務對業務的影響前置,真正的幫助業務規避風險,解決問題。第二,提升信息管理能力。業財融合想要在財務工作中將職能發揮出來,還需要針對民營企業具體情況,強化信息管理能力,細化數據管理權限,積極地實施第一責任制度,保證財務和業務核心數據安全,為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添磚加瓦。第三,構件復合型人才隊伍,提升員工隊伍素養。民營企業在實務操作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結合業財融合的具體情況,針對當前的員工進行職業技能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還應該將業財融合的內容與員工的績效考核進行關聯,將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的實施成果與員工的個人利益進行捆綁,通過實施激勵制度,激發員工對業財融合工作的積極性,為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相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不僅進一步地提升了財務工作效率,保證了財務工作質量,更主要的是降低了財務成本,提升了低于風險的能力,這對于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發展而言意義重大。現階段,民營企業業財融合在財務工作中的實施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基礎性工作層面、制度層面、三位一體化業財融合模式建設層面,但是在未來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民營企業只要能夠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進一步擴大業財融合范圍、深度,建立健全業財融合環境下財務工作制度,同時,構建三位一體業財融合模式,加強基礎性工作落實,就能查缺補漏,規避民營企業當前存在問題,發揮業財融合效能,更好地提升財務工作的整體水平,為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