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青島富欣城軌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在市場中面臨的風險增多,這對企業的穩定運行產生了不利影響。部分企業只注重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升,但忽略了經營風險的防范和管控,這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應當加強風險管理,對各環節的各項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和評估,了解經營風險產生的原因,科學防范和應對風險。企業在實施風險管控的過程中,應當構建內部控制機制,實施全過程管理,對企業人員加強培訓,強化、提升全體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和水平,這樣才能實現快速發展。本文基于軌道交通信號行業企業背景,分析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活動中解決難點問題的具體對策,以確保企業穩定運行。
內部控制是企業規范自身的經濟活動,嚴格約束企業內部全體人員的工作行為,確保企業各崗位人員各司其職,各部門相互制約,形成聯動,從而幫助企業達成預期目標的方法。企業只有強化內部控制,對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方面進行管控,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約束各部門的工作行為,才能避免各崗位人員出現違規操作,確保企業合法運營。如果企業未加強內部控制,不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加以規范,那么就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例如,企業沒有構建完善的資金使用機制,就無法有效調配資金,進而會使企業面臨各種經營風險,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因此,企業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尤為重要。企業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要素:一是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二是企業整體風險評估和分析活動;三是企業相關的控制活動;四是企業的信息與溝通;五是企業的內部監督。
企業強化內部控制與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加強風險管理,控制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可控風險,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確保企業經營方針的貫徹實施。
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培訓,使全體員工樹立內部控制意識,在工作中落實內部控制管理理念,加大工作執行力度。但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領導層重視國有企業的生產和運營狀況,但忽視了對企業的管理,對內部控制理論知識的了解不深。同時,沒有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支持。
第二,企業員工對內部控制理念的認識不足,沒有主動學習內部控制相關的理論知識,企業也沒有針對財務管理人員開展繼續教育,致使財務管理人員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一些企業沒有健全內部控制的績效考核機制,未設置科學的考核指標,無法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導致企業的管控力度不足。
第三,一些企業為了節省人力成本,由財務人員兼管內部管理工作,但是財務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體系的理解不足,不能為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提供高素質的人才支持。
企業要想強化內部控制,就應當實行全過程風險管理,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風險管控,以全面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在防范和應對各種風險因素時,應當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全面評估和分析企業面臨的風險,了解風險產生的具體動因,這樣才有助于企業科學解決風險問題。
部分企業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足,未構建風險預警機制,導致財務人員難以及時發現風險,無法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同時,大部分企業沒有健全風險評估與分析機制,導致財務人員無法全面分析企業面臨的風險因素,也無法全面了解財務風險的類型,這給企業制定應對風險的措施增加了難度。此外,雖然部分企業建立了風險評估和分析機制,但隨著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很多制度內容已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要求,企業領導者也未及時調整和改進風險評估與分析機制,致使企業的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
企業應當構建內部控制管理體系,規范員工的行為,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但是,有些企業缺乏內部控制體系,未設置內部控制部門,也未明確各部門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運營中的具體職責。部分企業未將整體戰略導向內容融入內控體系,導致內控管理目標與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
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不能約束和規范企業員工的工作行為,員工在工作中不能按照嚴格的規章制度處理業務,就會影響企業的正常工作秩序。例如,企業在簽訂合同的時候,若各部門沒有系統地分析和審核合同的風險條款,同時企業的業務部門在履行合同義務時缺乏內部監督和管理,內審部門不能及時監督和檢查合同的履行情況,就會導致企業在履行合同時存在爭議,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甚至使企業面臨法律風險。
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數據資源多且繁雜,僅依靠人力是無法完成所有財務管理工作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應當將信息化系統應用于財務管理工作中,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同時,將企業的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融合,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目前部分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國有企業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領導層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度不夠,未引進相應的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軟件設施,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環境較差。同時,企業缺乏相應的信息化管理專業人才,無法對市場中的信息化軟件進行分析和對比,很多企業僅基于價格因素選擇成本較低但性能不高的軟件,導致用于內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軟件的安全性不足。
第二,少數企業對信息化管理模塊的設置不全面,只是增加了一些簡單的會計核算、憑證管理等模塊,對企業的預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缺乏重視,沒有設置相應的控制板塊。財務人員在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時,大多只會在整體的流程中重視并加以控制,這導致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功能板塊受限,不利于企業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的作用,也會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結果不理想。此外,企業未對相應的管理工作制定清晰的控制流程和方法,增加了出現人為主觀錯誤的風險。更重要的是,企業未考慮到信息化辦公軟件的兼容性,不同的軟件無法融合,因而并不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國有企業應當健全內部監管機制,監管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規范企業各級員工的工作行為。雖然大多數國有企業都完善了內部監管機制,但仍有部分國有企業尚未構建內部管理機制。
第一,部分國有企業在充分借鑒其他企業的內部監管機制之后,未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及時調整監管機制,導致機制與企業的發展現狀不匹配。有些內部控制管理機構未設置內部監督管理部門,也未明確內控管理體系的職能,致使企業的內部監管體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二,部分企業雖然健全了內部監督管理體系,也組建了內部監管部門,但對管理層人員和關鍵工作崗位人員的監督鮮有涉及,難以預防人員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大多數內部監管人員為了不得罪企業領導,在處理相關問題的時候沒有嚴格按照相應的管理辦法開展工作,在很多時候都是直接聽從領導層的指示,致使企業的內部監管機制流于形式。
第三,內部監管機制以事后監管為主,忽略了項目初始決策環節的事前監管和項目執行環節的事中監管。
企業要想提升內部控制整體成效,不僅應當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還應當對全體管理層加強培訓,讓企業的管理層充分了解內部控制理念的相關知識,在注重企業重點業務環節的同時強化內部管理。國有企業要想構建一個完整的財務管理內控系統,使企業的全體員工都參與到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中,就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國有企業領導層應當增強自身的內部控制意識,主動學習企業的相關管理知識,參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和內部監管,監督企業各部門的工作。同時,企業領導層還應當發揮帶頭作用,嚴格遵守相關規則,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內控意識。
第二,國有企業應當健全員工獎勵機制,鼓勵員工主動學習內部控制的理論知識,培養員工的管控思維,使員工充分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企業應對學習成績突出、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作出貢獻的員工給予獎勵,改善企業整體的管理氛圍和環境,使全體員工都能深入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
第一,企業應當引進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對企業正面臨的財務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分析財務風險產生的動因,了解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有效解決風險問題。同時,應當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根據企業的財務管理現狀設置一些財務數據的合理標準范圍,以便在財務數據出現異常的時候,財務人員能夠及時知曉并加以防范。
第二,企業應當加強全過程風險管理,對企業各個環節和方面進行管控。例如企業在投資環節應對投資項目進行具體分析,做好市場調查,形成準確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以便領導層在決策時有可靠的參考依據。
第一,企業應當完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在內部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并規范企業各項業務活動和財務管理工作的流程,確保權責清晰,使企業員工可以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致力于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工作。
第二,企業應當完善風險管理機制,規范企業員工的行為。例如在合同管理的過程中,財務部門和法律部門的相關人員應當對企業經濟合同的條款進行審核,明確合同中的風險條款和注意事項,提醒業務人員注意相關條款。業務人員在審核的過程中應當及時根據意見修改和調整合同的內容。此外,國有企業還應當加強合同保管,交由專人保管企業的合同,以防合同丟失,降低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風險。
第一,企業應當引進合適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將企業的其他信息系統軟件與之高度融合。企業只有打通各信息軟件的系統功能,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才能對采購流程、銷售環節、投融資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的作用,確保企業會計信息流通的實時性和數據的準確性。
第二,企業必須加強信息化系統的安全管理,由專門的信息技術人員定期檢查和維護系統的安全性,并定期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備份,以防企業的會計信息資料丟失。
國有企業應當健全內部監督與管理機制,確保內審部門的獨立性,定期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內部審計。同時,可以組織財務部門對企業的內審結果進行復核,確保企業內部審計結果的準確性。此外,企業還應加強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
國有企業必須加強會計核算,進而加強企業管理和內部控制人才培養。引進專業人才,有助于為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環節和流程,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企業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企業的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納入共享中心,深入推進業財融合,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此外,企業還應當加強內部監督和管理,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監督和管理的措施和流程。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中的難點,進而推動國有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