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丹
(南京農業大學,南京 210095)
院系黨組織在高校黨的基層組織架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是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向基層延伸、夯實管黨治黨和辦學治校主體責任的樞紐。《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對高校的領導”,其中指出“要強化院(系)黨的領導,發揮院(系)黨委(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責任”,為做好院(系)黨組織工作指出了方向。因此,厘清高校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內涵、探索政治核心作用發揮的路徑,是加強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推動構建大學現代治理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關系到高校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院(系)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中國共產黨章程》將黨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規定為八個方面: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團結黨內外力量完成單位所負擔的任務;組織黨員開展理論、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強化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做好群眾工作;凝聚黨內外人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和黨員發展工作;監督黨員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員遵紀守法;開展黨員和群眾教育工作,與違法違紀行為做斗爭。這是所有黨的基層組織的統一職責要求。
針對高校院(系)黨組織的特點,2021年4月16日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進一步明確了院(系)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包括六個方面:保障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黨組織決議的貫徹落實;以黨政聯席會議的形式,討論和決定本單位重要事項;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領導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領導群團組織、學術組織和教職工代表大會,做好統一戰線工作。職責內容在高校內更具有針對性,且相較2010年8月13日發布的《條例》,更強調了院(系)黨組織應當強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職責,更突出了院(系)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而在第三批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重點任務指南(院[系]黨組織)中,又將院(系)黨組織的主要職能分為黨組織領導和運行機制到位、政治把關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層組織制度執行到位和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融合到位五個層面,并細化為12個二級指標和38個三級指標。職責內容更細化、更明確、更具體,在實際工作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指導性。
基于對相關文件內容的梳理與分析,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將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內涵界定為以下五個層面。
1.把準院(系)辦學方向的定星盤
充分發揮院(系)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要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干部、黨管人才、黨管意識形態,牢牢把握中國大學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辦學治院全過程。
2.定好院(系)議事決策的指揮棒
要確保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就要理順院(系)議事決策的邏輯,關鍵是要處理好黨與政的關系,從工作體制機制的構建上維護院(系)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3.明確院(系)思想引領的航向標
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加強院(系)思想政治工作,將其作為開展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抓手,針對不同師生群體開展分層分類的思想引領工作,為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發揮保駕護航。
4.鍛造院(系)基層組織的主心骨
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抓基層黨建,將基層黨支部打造成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的戰斗堡壘和前沿陣地。
5.吹響院(系)干事創業的集結號
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最終也要看帶領院(系)干事創業的成績好不好,因此要強化院(系)黨組織凝聚思想、團結師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工作能力,彰顯政治核心作用發揮的成效。
圍繞高校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的內容,從工作體制機制、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情況、推動黨建工作和事業發展相融合四個維度設計調查問卷,并通過問卷與訪談結合的方式,在31個院系開展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當前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情況總體較好,但也存在一定問題。
所有調研學院均有黨組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議事決策制度,但嚴格規范執行的僅51.6 %,結果并不理想。議事決策制度的制定,是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的制度保障,執行不到位會影響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需要規范落實。
在調研中,67.7 %的院系認為領導班子配備齊而強,9.7 %認為不齊但強,還有22.6 %認為班子齊但不強,可見領導班子認可度整體尚可,但仍需加強配備、提高能力、提升威信度。但在黨務工作人員配備上,僅22.6 %的院系有專職專任組織員,其余或組織員有其他兼職,或只有兼職組織員,或無組織員,與《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要求的“每個院(系)至少配備1至2名專職組織員”有一定差距。大部分院(系)均認為當前黨務工作人員配備不合理,人手不足。
當前有各級各類的學習教育活動,但學習形式較為單一刻板,尤其是教職工的思想引領活動,80 %以上為報告會、理論宣講等講座形式,僅51.6 %會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開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
調研中發現,院(系)黨組織在意識形態工作、師生思想政治引領、師德師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服務師生工作、帶動群團組織等方面作用發揮總體較好,每項均有80 %左右認為作用發揮很大或較大。但要扎扎實實推進高校黨的建設,還需進一步細化工作,因時而進、因事而化、因勢而新,在點滴工作中凝聚人心。
第一,亮底色。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世界多元文化、各類思潮的沖擊下,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敢于亮出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底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黨組織決議的貫徹落實發揮保障監督作用。
第二,舉旗幟。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扎根中國大地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學,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第三,鑄信念。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從決策體系上維護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地位。院(系)黨組織要支持本單位行政領導班子和負責人開展工作,尤其是在涉及院(系)發展的重要事項,涉及辦學方向、教師隊伍、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等事項上,院(系)黨組織均要體現討論與決定作用。
第二,以決策制度保障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地位。厘清黨組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的權責與界限,通過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前置黨組織會后提交黨政聯席會決定等方式,強化黨組織在院(系)管理中的政治功能,同時以會議紀要的方式,推動黨組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的決定在院(系)范圍內規范公開、執行。
第三,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務隊伍建設,推動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配齊配強院(系)黨政領導班子,加強教育管理,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同時在院(系)干部選人用人方面,提高院(系)黨組織的話語權。組建結構合理的黨務人員隊伍,配備專職組織員,保障黨組織工作推行有力。
第一,落實意識形態主體責任。健全意識形態工作體系,明確規章制度,堅持責任到人。強化重要工作審批制度,把好教師引進、課程建設、教材選用、學術活動等重要工作的政治關,要求全體教師堅守意識形態安全底線與紅線。新媒體時代也要維護好院(系)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陣地。強調預警研判,預見性地開展意識形態研討研判工作,提高工作前瞻性。
第二,抓好師生理論學習。立足學院實際,分級分類推進理論學習,領導干部層面落實落細中心組學習,教師層面扎實推進政治理論學習定期高質量開展,學生層面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理論學習活動與實踐,強調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雙融合,深化學習效果,推進理論學習入腦入心。
第三,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育德育人能力,培養德藝雙馨的“大先生”。開展“樹典型-學榜樣”活動,發掘院(系)“大先生”的故事,通過視頻拍攝、微信故事推送等形式,開展榜樣宣傳與學習。第四,構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強化課程思政理念,將思想引領融入第一課堂,推進一、二課堂協同育人。有效整合十大育人體系,構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機制。
第一,夯實黨支部建設。創新優化支部設置,鼓勵師生結合、專業聯合、跨年級等方式成立黨支部,加強對低年級學生的思想引領。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落實“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發揮學術和組織的雙重引領作用。推動黨支部書記例會制、年終支部書記述職評議制、“三會一課”制度等嚴格執行,激活基層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第二,規范化、常態化推動黨內學習教育。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進“一支部一品牌”主題黨日項目,立足支部實際,發掘支部特色,定期、長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形成特色、品牌、影響力,深化教育效果。
第三,強化黨員發展及教育管理。堅持黨員發展政治標準首要原則,系統推行“啟蒙-積極分子-發展對象-新黨員”四級黨建班培訓制度,強化教育考核,并注重黨員發展后的教育培養,設立黨員先鋒崗,強化黨員身份意識、體現黨員模范作用。注重在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黨員領導干部和黨員學術帶頭人直接聯系教師培養教師入黨積極分子,提高黨組織對人才的吸引力。
第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根據實際需要,在院(系)黨組織委員會、黨支部設立紀檢委員,推進落實黨內監督。落實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制度,加強黨員廉政監督與自我監督。
第一,發揮院(系)黨組織團結凝聚力。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尤其是在討論決定本單位發展重要事項時,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謀劃部署、扎實推進落實院(系)黨建工作與學院事業發展融合。
第二,提升院(系)黨組織服務引領力。強化宗旨意識,踐行群眾路線,切實做好黨組織組織、宣傳、凝聚、服務師生的工作,在服務師生的過程中凝聚人心、匯聚人力。開展青年教工培育引領工程,從思想引領、事業發展、生活關照等各方面關愛、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第三,強化院(系)黨組織組織領導力。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統籌做好統戰工作,尤其做好對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引領。堅持黨建帶群團組織建設,加強對工會、教代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以及學術組織的領導,加強對學生社團的管理、引導、服務和聯系,構建現代化基層治理體系,維護校園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