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杜智明
開展中國共產黨黨史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回顧過往、立足現在和展望未來的一項強根固本的偉大戰略工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全面回顧和認真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來歷史發展的基本經驗,對于加強高校的思想理論教育建設,鞏固和發展高校學生意識形態,促進新時代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回顧黨的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在歷史發展中創造了無數奇跡,自身擁有著恢弘歷史。在新時代,推進高校黨史教育體系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需要用獨特的方法視角去總結高校黨史教育基本經驗,使其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論總結有價值、有意蘊的基本經驗,使其在新時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新時代高校黨史教育體系建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從客觀的方面來看,目前各大高校的黨史教育體系都有著不同的建設經驗,總結出許多不同的方法和結論。但是如果沒有科學的方式方法去進行建設和完善,就容易把局部的建設當作整體建設去看待,容易把以往黨史教育體系中的優良傳統逐漸淡化,或者把正確的體系建設當作是錯誤的,甚至把錯誤的東西當作正確的來使用,這些顯然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對于新時代高校黨史教育體系的建設研究,必須要遵循科學的方式方法。
(一)堅持整體性原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是一個完整的歷史進程,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新時代高校的黨史教育體系也應該具備完整的教育體系。高校對黨史的教學應該把握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整個發展脈絡,不應局限于某個歷史時期或者是某個歷史片段的教學。若只站在某個歷史階段來看待中國共產黨歷史,只會將黨史教育體系建設片面化,這顯然是不妥的。
(二)堅持基礎性原則。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百年歷史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基本經驗對于黨史教育具有原則性指導作用,高校要根據這些寶貴經驗來打牢黨史教育體系的基礎建設。應該從這些經驗理論入手,學習如何通過理論學習把黨史講好講透,從而實現整個教育體系建設的優化。
(三)堅持科學性原則。新時代,高校黨史教育要接受時代的檢驗,在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堅持科學性原則,反映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論,充分掌握黨史發展的真實史料。黨史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不能片面化教學,不能有一絲造假,一定要科學全面,精益求精,嚴謹真實。
(四)堅持時代性原則。時代有自身的性質,時代有獨特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的黨史教育體系建設也應與新時代結合,在汲取前人經驗的前提下,將前人經驗與當下社會發展特色、未來時代發展趨勢緊密聯系起來,堅持以人為本,在新時代發展好有特色的高校黨史教育。
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結合新時代高校黨史教育的科學原則,我們可以概括、總結出許多建設經驗,這些基本經驗最主要的是四條,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利用好黨的紅色資源。正是這些基本經驗,使得新時代高校能夠始終把握黨史教育體系建設的規律性,體現黨史教育的時代性和實效性。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地位,打牢黨史教育體系的思想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是中國共產黨在歷史進程中探索出的一條基本規律。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滄桑,依然勇立潮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用自身歷史教育人民的本質要求,也是區別于其他國家高校教育體系的標志。“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不斷指導著中國人民的生活實踐,并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發展開放,不僅為高校黨史教育體系建設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為黨史教育學科內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注入了強大的生命活力。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和不斷發展開放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為黨史教育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為黨史教育體系建設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正確立場,為黨史教育體系建設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
(二)堅持中國共產黨對黨史教育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史教育體系的政治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共產黨是教育事業的領導核心。“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為教育事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提供了巨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開展高校黨史教育的一大優勢,是做好黨史教育工作、堅持黨性教育與高校師生相統一的必要保證。在黨史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完善黨對高校教育體系事業全面領導的機制體制、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黨史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將黨的意志作為教育環節的行動指南,不斷增強黨在教育過程中的領導力。
(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構筑黨史教育體系的群眾基礎。黨史教育從根本上說,是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黨史教育課擔負著教育學生、指導學生和引領學生等重要教育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要虛心向他們求教問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取營養和力量。”實踐一再證明,當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青年一輩的奉獻和奮斗。廣大青年要自覺從黨史教育中汲取營養,堅定信仰,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奮斗拼搏。
(四)堅持用好黨的紅色資源。黨的紅色資源是廣大高校師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和使命,不斷增強學習本領的重要陣地。黨的紅色資源包括革命紀念館、紅色博物館、革命烈士故居等,都是黨史教育的基因庫。這些紅色紀念場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程,為高校黨史教育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材料。讓廣大高校師生了解革命先輩們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過程中如何艱苦奮斗,講好先輩的革命故事、革命經歷,引起廣大師生的共鳴,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廣大高校師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多次去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在革命紀念場所中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在回顧中解讀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堅定革命理想信念。多次強調要在新時代講述好黨的革命故事,傳承好先輩的精神品格。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永遠奮斗的輝煌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史教育。在高校建設黨史教育體系,能夠引導人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認識到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強中國和富中國。通過優化建設黨史教育體系,使之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寶貴經驗和重要資源。
(一)堅持黨史教育學習,創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自身輝煌的歷史。只有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在高校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定理想信念,中國人民才不至于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迷失方向。首先,我們必須堅持黨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指導地位,為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新境界,確保思想政治教育不會偏離方向。此外,我們必須加強學科創新,不斷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用黨的百年歷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確的方向引領。
(二)強化黨史教育責任,夯實黨史教育的靈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史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一直吸取和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為完成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我們依然要通過黨史教育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史教育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各個建設領域,夯實黨史教育的基礎性、靈魂性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不能忽略黨史的育人作用,即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黨史教育工作的好與壞、效果的好與壞,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思想教育。因此,我們在建設黨史教育體系的過程中,要有責任意識并不斷強化,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推動黨史教育體系的完善,夯實黨史教育的根基。
(三)優化黨史教育平臺,推進黨史學習融入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教育學習動員大會上著重強調:“要鼓勵創作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精心組織黨史主題出版物的發行,發揮互聯網在黨史宣傳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進黨史教育學習平臺的優化,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融入高校師生的生活環境,以飽滿的學習姿態,讓學生構筑起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優化黨史教育平臺、普及黨史知識需要堅持改革創新,并不斷優化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