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季勇翔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是江蘇省衛健委認定的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長三角北翼和沿海經濟帶高水平醫療服務高地、高水平省級綜合類醫療中心,醫院于1994年首批被評定為三級甲等醫院,1998年被評定為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醫院目前在編職工3318人,各崗位復轉軍人職工近100人,所占比例還在逐年遞增。
復轉軍人職工在整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關系到醫院能否形成一個和諧的戰斗整體和生成最大的戰斗力,他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醫院運行秩序和社會形象。然而,復轉軍人職工的管理在醫院的發展中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視,醫院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配置于醫療水平的提高、醫療設備的更新擴張、前沿醫學的研究上,對于復轉軍人的管理還是走經驗型、事務型的舊路,造成隊伍管理薄弱、復轉職工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專業技術能力欠缺、服務理念陳舊。因此,醫院迫切需要提高復轉軍人職工的管理,結合醫院原有的管理經驗與體系,充分發揮復轉軍人的優勢和特長,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形成醫院建設的新生力軍,全面帶動醫院發展走上快車道。
(一)復轉軍人的優良品質。作為新時期的“四有”革命軍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復轉軍人的基本品質。雖然換了新的工作崗位,但軍人長期養成的優良品質已成為習慣。
(二)復轉軍人職工在醫院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與不足。1.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院作為省直屬事業單位,對管理人員的水平起點要求很高。管理者應具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組織調度、溝通協調等綜合能力,但是作為部隊指揮員、戰斗員,部分復轉來到醫院的管理人員對所從事的管理崗位重要性認識不足,角色轉變不及時,理論學習不夠深入,管理思維仍停留在部隊時的粗放狀態。2.專業技能有待提升。隨著現代化智能醫院、綠色環保型醫院、節約型醫院等新理念的不斷提出,大量高科技含量的設備不斷引進,大型綜合醫院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于復轉軍人職工,一下子轉變到新的工作領域,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高精尖的工作對象,明顯感覺到專業水平不足,駕馭能力偏弱。3.服務意識有待增強。近些年,我院的基礎投入不斷增加,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體量巨大的綜合醫院門急診量節節攀升,保障患者優質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復轉職工在部隊時習慣于凡事聽指揮,到醫院后還是存在“等待命令、執行批示”等被動思想,缺乏主動靠上去服務的意識。4.年齡層次有待優化。著眼于我院的長遠發展規劃,結合新院區的開工,醫院人才儲備早已擺上議事日程。作為復轉軍人,來醫院的人員中30歲以下的占到60%,50歲左右的人員占20%,缺乏40歲左右理論與實踐兼備、思想穩定、作風踏實、年富力強的中堅力量。人才階梯出現斷層的現象,特別在一些特定的科室,如司法鑒定等專業性要求高的崗位,新老交替面臨困境,不能及時輸入“新鮮血液”,造成崗位人員不全,對醫院長遠建設影響較大。
(一)提高復轉人員的自身修養和素質。對于管理崗位的復轉人員,更要以身作則,起好模范帶頭作用。醫院通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等政治學習,努力培養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管理理念,灌輸醫院新時期的管理規章制度,強化廉潔奉公意識,不斷提升他們的理論修養和綜合能力,人力資源部門針對性創新管理手段,通過合理合規的獎勵、績效、評優等方式,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構建學習型、創新型、戰斗型醫院復轉軍人職工隊伍。
(二)提升專業技能,樹立競爭意識。對復轉軍人職工分崗位、分批次、分年資地加強專業技能培訓,特別在一些重要崗位,由專人師傅負責“一對一、手把手”培訓教學,貼近工作實際、規范操作引導、資源配套支持、快速積累進步,為身處一線的復轉軍人職工學技術、學業務、學經驗創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氛圍,提高大家的趕超意識,在競爭中突破自我,實現更大的崗位價值。
(三)增強各崗位復轉人員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我院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優化工作流程,制定崗位責任書,落實崗位專人制,實現各崗位人員的規范化管理。我院成立專門的復轉軍人職工管理小組,以后勤分管院領導牽頭,安全保衛處具體實施,建立復轉職工工作保障微信群,健全各崗位職工的巡視和跟蹤反饋機制,確保各崗位工作有序運行。醫院結合院報、宣傳欄、電子屏、員工手冊等普及宣傳,營造服務至上的良好氛圍,提升復轉職工的服務意識,真正樹立起為臨床服務、為患者服務的奉獻理念。
(四)提前布局職業發展規劃。我院結合新院區的建設,注重培養現有人員,著手征召新的人才,平衡各年齡層次員工隊伍,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人力資源部門重點加強對35歲以下年輕復轉職工的培養,采用“老配小、傳幫帶”的傳統管教模式,讓他們參加提升學習班、聽取管理講座、參會專業論壇、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讓青年人才朝著全能化的知識結構和特殊重要崗位專業技能的方向去探索,使青年骨干從操作型向管理型轉變,向特殊重點崗位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轉變,確保醫院重要部門安全平穩運行。
現代戰爭已發展成海、陸、空、天、電為一體的高科技對抗,一場戰役的勝利離不開諸兵種的協同配合,對于復轉到醫院各崗位的職工來說,崗位間的分工協作、互相補臺十分重要,凝心聚力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復轉軍人職工們扎根自己的崗位,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出色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用言行感召帶動其他同事,在醫院建設的方方面面綻放光彩。
陸軍作為部隊傳統、基本兵種,起著基礎指揮的作用,如同我院的行政管理部門,醫院的發展速度,取決于指揮管理能力是否強大、領導決策能力是否英明、各級干部的執行力度。作為部隊轉業干部,我院紀委書記彭宇飛同志多年接受部隊大學校的教育和培養,養成了聽黨指揮、服務人民、忠于職守、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轉業轉崗后,始終保持軍人的本色,將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執法工作崗位上延續,時刻以一名黨員干部的標準自警自勵,不斷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研究,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堅持把“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宗旨融入實際工作中,在全院抓好落實《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基本行為規范》,發揮了一名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地方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省市級先進工作者,連續多年年度考核優秀。
如果說陸軍的作戰有區域限制,那么海軍則使得世界無邊界。海軍作為陸軍后的第二大兵種,對醫院來說,就如同醫療業務服務部門,對于服務隊伍的能力建設,多型化發展的醫院也應借鑒海軍的能力建設,如同對地作戰有海軍陸戰隊,對空有海軍航空兵,醫療行業的復轉職工也應該成為各自領域的多面手。在我院醫患糾紛辦公室工作多年的王小榮主任原來是部隊軍醫,他為人正直,作風正派,由他負責整個醫務處的上訪事件、群眾投訴處理等各項繁重任務。他從來不叫苦叫累,總是一個人獨自承擔,經常加班加點,每次遇到群眾到單位投訴,他都熱情接待,認真記錄,及時轉交給相關行政部門辦理,投訴處理完后再及時答復,圓滿完成各項糾紛調解、處置工作任務,獲得群眾一致好評,充分體現了服務為民的理念。
空軍具有突擊偵察、精準打擊的特色,毫無疑問,是醫院的特色拳頭科室,如同醫院的眼科、自媒體宣傳等特色科室。我院眼科是省重點學科,主任醫師王旭光也是從部隊復轉到科室的,她不管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始終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千方百計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科室同事如果有事需要找人頂替值班,總是二話不說,立馬頂上。她多年如一日,始終把“為醫院和患者多做點事”作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心撲在醫療崗位上。多年來,她沒有回老家過次年,沒有完整休過一次帶薪年假,以“螺絲釘”般的精神和毅力,在平凡的崗位作出不平凡的貢獻。
“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隨著醫院不斷朝著科學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醫院復轉軍人職工隊伍管理與建設,將是醫院產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曾在軍旗下,軍徽耀我心,我們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贊揚聲中喪失革命立場和斗志,逐漸陷入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狀態。將復轉職工職業規劃融入醫院人力資源規劃中,激發職工的活力和創造力,建立學習型的復轉隊伍,是醫院規范化管理的需要,同時也是醫院發展和進步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