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州工學院 史書明 何松
據《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全國共發展黨員473.9萬名,其中學生黨員占39.5%,數量居發展黨員職業之首。中國共產黨分外重視將優秀青年學生不斷吸收到黨內,為黨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帶來生機與活力。
近幾年,各高校通過完善規章制度,規范流程手續,強化培訓教育等手段,不斷嚴格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但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仍然缺少客觀的衡量標準,只有建立客觀全面、科學合理的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評價體系,運用具體全面、定性定量的指標評價,才能克服學生黨員發展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切實提高學生黨員發展質量。
國內許多學者專家圍繞學生黨員質量保障進行了研究,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目前的學生黨員發展評價指標不明確、不具體、不全面。在張南生的一項調查中,39.7%的被調查者認為黨組織“沒有明確的評估指標”。大部分學者側重于評價體系構建定性研究,也有部分提到了建立定量評價體系,如鄭紫東提出采用賦值法將定性指標轉為定量,賦予權重得出評價結果。
目前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評價體系研究多局限于指標體系局部技術改進,具體的實現路徑、實施方法等討論不足,全局性、系統性思考不多。本文將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評價體系的建立置于信息化背景下,建立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全面動態評價指標,提出切實可行的評價實施辦法,為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保障提供思路參考。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評價體系應遵照《黨章》中黨員的義務權利規定,將學生作為觀察主體,制定全面、具體、科學的適合學生黨員發展的評價指標,特別注重以下4個方面的原則:
(一)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著重考核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思想政治、規矩紀律、道德品行、群眾基礎、學業成績、工作能力6個方面的表現。
(二)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將黨員發展條例中定性的、籠統的、抽象的黨員條件,轉化為定量的、準確的、可操作的具體標準,定性與定量評價互為依托補充。
(三)注重關鍵與全面相結合。在黨員發展過程中要注重關鍵節點考核,如團組織推優環節,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的評議結果等。也要全面觀察被考察者在不同發展階段,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理念有沒有提升,黨員先鋒作用發揮有沒有凸顯。
(四)注重動態與易操作相結合。黨員發展可以分為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5種狀態,衡量側重點應各有不同,要根據被考察者狀態變化,設定不同的觀測權重,動態變化地進行科學評價。
評價體系的建立,還要依托“智慧校園”的信息化基礎,升級現有信息化管理系統,方便采集黨員發展的數據,使黨員發展評價有易于操作的平臺。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評價的指標內容既要符合《黨章》及黨內法規的標準,又要符合學生黨員的具體實際,故選取了思想政治、規矩紀律、道德品行、群眾基礎、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6個一級指標,下設入黨動機、紀律意識、知行合一、學習效果等12個二級指標和若干觀測點。
(一)一級指標思想政治。該指標下設入黨動機、理想信念、政治立場、政治覺悟和理論學習5個二級指標。入黨動機設2個觀測點:1.端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入黨動機;2.主動聯系培養聯系人、介紹人,及時向黨組織進行思想匯報。理想信念設2個觀測點:1.自覺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2.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政治立場設2個觀測點: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擁護學校制定的政策制度。政治覺悟設3個觀測點:1.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政治敏銳性,關心國家大事,有大局意識,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2.關心集體動態,關注身邊事,能主動向黨組織提供重大或突發事件線索;3.積極響應黨組織、集體的各項號召。理論學習設3個觀測點:1.通過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進行日常理論學習;2.高校思政課程成績優良;3.參加并通過各級黨校培訓,成績優良。
(二)一級指標規矩紀律。該指標下設紀律意識、組織觀念2個二級指標。紀律意識設4個觀測點:1.自覺學習、嚴格遵守《黨章》;2.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3.遵守法律法規;4.敢于與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組織觀念設4個觀測點:1.積極參加黨組織的各類活動,無缺席、遲到,參與活動態度嚴肅認真;2.學習態度認真;3.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4.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
(三)一級指標道德品行。該指標下設精神風貌、核心價值觀、知行合一3個二級指標。精神風貌設2個觀測點:1.力爭上游的精神風貌,積極參與各項學生事務;2.關注集體,關注班級、學院、黨支部建設,有投身建設的積極心態。核心價值觀是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學習生活中愛國愛家,敬業負責,誠實守信、富有愛心,友善待人。知行合一設2個觀測點:1.表里如一,在公眾、網絡等平臺發表正確言論;2.遵守社會公德,行為舉止文明。
(四)一級指標群眾基礎。該指標下設4個觀測點:1.尊敬師長,與班導師、輔導員、任課教師有良好的師生關系;2.自覺輔助班導師、輔導員做好日常管理工作;3.與同學關系融洽;4.密切聯系群眾,幫助身邊同學解決實際困難。
(五)一級指標工作能力。該指標下設4個觀測點:1.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做好服務工作;2.認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主動做好組織協調工作;3.作為組織者或參與者,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4.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服務。
(六)一級指標學習能力。該指標下設學習目的和態度、學習效果2個二級指標。學習目的和態度設2個觀測點:1.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模范帶動班級其他同學;2.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效果設3個觀測點:1.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學習成績優良;2.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專業技能強,有一定實踐創新能力;3.參加專業技能證書的考級考證。黨員發展評價要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原則,還應注意被考察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指標點的比重。如在預備黨員、正式黨員時應逐步加大對工作能力、學習能力的考核比例,以促進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各指標比例可以在均分的基礎上,進行5%~10%上下調整,以達到指標導向、準確、優質、動態的期望。
(一)升級學生黨員檔案管理,筑牢信息化基礎。目前學生黨員檔案以黨員發展流程為歸檔線索,收集了各關鍵環節材料,通過紙質檔案數字化,完善管理模塊功能,從“智慧校園”等已有信息平臺篩選和導入相關數據等方式,對學生黨員檔案管理信息化進行升級,升級后的平臺將為發展評價體系的實現提供數據基礎和操作平臺。
(二)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三級管理模式。通過修改或制定黨員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確評價體系的基本原則、主要任務、主要職責人及其義務和權利,確保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評價體系的落實。同時建立黨員發展質量評價三級管理模式,高校黨委、基層黨委、黨支部三級黨組織協同工作。高校黨委及組織部門負責統籌規劃,明確發展評價指標,指導和監督下級黨委工作;基層黨委負責落實本級黨員發展工作,培訓和選拔黨務工作人員,指導和監督黨支部黨員發展工作;黨支部負責具體黨員發展工作,包括黨員發展中各類電子材料的形成、審核、辦理、管理等。
(三)營造全員參與評價的氛圍,監督黨員發展質量。高校黨委要積極宣傳,營造全員參與黨員發展評價的氛圍,人人了解黨員發展評價體系以及參與的方法,黨員時刻處于群眾監督氛圍中,自覺增強黨性意識,促進黨員作用的發揮。師生群眾通過參與評價,觀察和體會黨員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的表現,有利于朋輩作用的良性影響。黨員通過群眾監督和評價系統的反饋,批評與自我批評更有針對性,有利于自我教育和成長。
(四)建立常態化培養機制,實現黨務人才的專業化。建立常態化培養機制,使黨務人員了解參與發展評價的重要性,知悉發展評價體系的運作辦法,主動配合參與黨員發展評價工作,提高黨務工作能力,更加積極主動、專業有效地投身工作中,負責、專業、高效地開展各項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