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昆明醫科大學校長辦公室 王彩月 周銓
依法治校是教育領域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在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背景下,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大學制度的必然途徑。制度建設作為依法治校的核心要義和前提,對于法治理念的推進、內部治理體系的完善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和長遠意義。
(一)制度建設是高校法治理念推進的前提條件。依法治校,制度先行。近年來,高等學校從辦學理念、領導體制、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學術規范、校園管理等各個方面著手進行制度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同時,醫科院校結合辦學實際,從學生管理、招生就業、獎勵評價、職稱評聘、附屬醫院建設等諸多方面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在依法治校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制度建設是高校完善內部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大學制度是大學生存發展的根本。制度現代化是保障高校持續創新、科學發展的前提,是實現高等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礎。內部治理體系現代化作為大學制度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就要構建以大學章程為主體的制度體系,推進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從而推進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現代大學制度的構建必須要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明確大學治理結構的基本指向;堅持依法治校,完善大學章程,構建大學治理結構的科學民主的保障機制,為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創造良好的外部制度。
(一)制度建設的框架結構不斷完善。學校堅持把構建制度體系作為依法治校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抓手,把大學章程作為現代大學制度體系的核心。自2015年《章程》制定以來,學校結合“十三五”發展規劃,在領導體制、教育教學管理、科學研究、外事活動、校園建設與保障、附屬醫院建設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共計189項),為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三五”以來,伴隨著高等教育改革和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也在逐步修訂,以適應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方面不斷推進,在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十大育人體系”方面持續發力,制定并修訂了一系列規定和辦法,不斷提升綜合改革建設成效。
(二)制度建設的規范性不斷增強。一是制度建設的程序性不斷提升。從最初的基層調研、問題探討、擬定草案、征集意見到最后制定環節,都從程序上進行了規范。制度的修訂、廢止都及時進行公布。二是制度建設的參與度普遍提升。學校嚴格執行《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等多項民主參與制度,堅持“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運作、教職工參與”的教代會工作機制,為教師和黨外人士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參與學校管理搭建了有效的平臺。在學校“十四五”規劃、“雙一流”建設、重大制度制定前均征詢教職工代表和民主派人士的意見,保障多方參與、科學制定。另外,為明確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責,2019年還將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納入年度工作,有力促進黨政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三)制度建設的時代性不斷增進。近年來,隨著國家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和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學分制改革的施行,學校結合醫科院校實際,頂層設計、領導體制和醫學生教育等方面的規章制度都不斷完備,其中在教學管理和學生工作方面制定和修訂的制度居多(共93項)。在領導體制方面,相繼制定《黨委會會議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規范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的實施辦法》;在學校頂層設計方面,制定《“雙一流”建設方案》《“十四五”規劃》等方案并執行;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結合學分制改革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制定《學分制管理規定》《“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深化學分制改革實施方案》《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針對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建設,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方案》等,這些制度、規定、辦法及方案的實施,都充分體現了制度建設的與時俱進。
(一)各類制度的整合性不夠強。近年來,高校制度建設不斷完善,運行機制不斷有序,為現代大學制度奠定了基礎,依法治校和高校治理現代化都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但在制度建設過程中,從制度的綜合性和整合度來看,還不夠強。高校各類制度的有機聯系、統一性和聚合性不夠強,整個制度體系的整體性、有效性和協調性不足,從而影響高校依法治校的水平。制度建設的步子邁得比較大,但對制度建設缺乏梳理的過程,對制度的運行缺乏可持續運行的保障。
(二)制度的執行力度還不到位。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校新建和修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由于未對部分相關制度進行充分研究,導致部分制度制定后與其他制度存在一定的“打架”現象,給制度的執行帶來一定的麻煩。另外,很多制度在制定完成后未能及時宣傳到位,在執行中有些人還不知悉、了解;部分師生的法制觀念淡薄,對制度缺乏“敬畏”意識和“規矩”意識,使得制度的執行大打折扣。
(三)制度建設的科學性還不夠。在制度制定的過程中,各個流程、環節都進行了一定的完善,但在制度執行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恰恰說明了制度制定的科學性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如在學生綜合評價辦法中,幾乎每年都在修訂,但學生依然意見較大、比較激烈。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制度,要求制度的制定者要從學生的利益出發,深入學生當中認真傾聽意見,多借鑒其他高校的經驗,傾聽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意見,為制度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
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如潮推進,醫學教育也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醫科院校結合 “雙一流”建設和“十四五”規劃,要以學校章程為遵循,堅定不移推進依法治校,強化法治思維,加大現有制度“廢改立行”力度,增強制度建設的整合性、規范性和科學性,完善依法治校體制機制,推進學校內部治理體系的構建。
(一)加大制度宣傳,樹立師生法治理念。加大法制宣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法治化校園形象,也有利于讓更多的師生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學校在每年的普法工作中增加對學校規章制度的宣傳教育,在學生入學教育、教職工入職培訓中加強對新進師生的法治教育,利用講座等形式開展學校規章制度及法律知識宣傳,使廣大師生及時了解學校新建和修訂規章制度,增強師生的制度意識、規范意識,營造依法治校制度文化氛圍。
(二)聚焦整合性,增強制度落實的有效性。制度最關鍵的是要落實。要以學校章程為依據,聚焦學校各類規章制度的統籌規劃,從源頭提升制度建設的質量。每年定期開展對規章制度的梳理工作,對一些過時的、不合時宜的制度及時進行清理,對需要及時修訂的制度制定修訂的方案,確保修訂的制度能符合師生利益、符合醫學教育發展的需求。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制度各個環節的有效鏈接,制度與制度之間要協調統一,保證制度的長期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穩定性。對一些有關聯的制度要做好調研,充分了解制度間是否“打架”,對于給師生帶來困擾的制度要及時地修訂,進而增強制度的執行性和落實度。
(三)堅持以師生為本,增強制度建設的科學性。作為制度的制定者,首先要明確制度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這就要求在制度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深入調查,實事求是,結合醫學教育實際,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方位考察和評估,對制度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師生是制度建設的出發點,更是制度的執行者、受益者,這就要做到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師生參與學校制度建設不僅僅是一項流程,更重要的是確保參與的有效度。在參與中要及時善于征詢專家建議,聆聽師生意見,集各方智慧,群策群力,才能確保制度建設朝著良性的態勢發展。
依法治校作為新時期落實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為高校培養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近年來,制度建設取得的成就讓人欣慰,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醫科院校要把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任務來完成,要久久為功、與時俱進,抓好突破口和關鍵點,才能不斷適應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才能為高校現代大學制度和內部治理體系的完善奠定堅實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