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李晶晶
2005年,習近平同志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光明日報》上刊發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首次公開提出“紅船精神”的概念,并將“紅船精神”的內涵高度提煉,定義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是立黨、興黨、強黨的精神維系。“紅船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偉大實踐中重要的精神財富,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彰顯著時代面貌的創新求變,更是開展高職院校黨團建設的生動教材。因此,在打造黨團一體化建設特色品牌的過程中,務必要以“紅船精神”為指引,全方位貫徹落實到黨團建設工作中。
“勤禾精神”是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于嘉興獨特的地域文化,結合學校發展特點,培育提出的學校精神文化。勤、禾二字傳遞出兩個層面的內涵:“勤”是奠定學生成功的最重要基石;“禾”為嘉興古稱,代表著嘉興傳統文化。“勤禾精神”直解為“以勤奮弘揚嘉興的人文精神”“勤禾”精神的弘揚與傳承, 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響。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堅定不移地厚植“紅船精神”、傳承“勤禾精神”,始終牢記校訓校史,旨在弘揚新時代的紅船先鋒模范風采,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創新和嘗試。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紅船旁的高職院校,始終立足于新時代的發展背景,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的根本任務不動搖,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三全”育人工作,筑牢高校思想政治陣地,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改進工作方式、創新體制機制。現以嘉職院農建學院為例,通過對學院特色黨建品牌推進工作的主要特色及創新點進行分析,梳理歸納現有工作成效,為黨團一體化建設探究新路徑。
以“紅船領航 勤禾之源”為總綱,通過打造高職院校黨團一體化特色品牌,進一步激發各級黨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的工作熱情,完善高校黨團共建的工作制度和長效機制,拓展團員學生在高校黨建品牌化創建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做到學生黨團建工作往形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一)權責分明,推進組織建設新體系。農建學院依托青年學生群體成立“紅船領航,勤禾之源”學習踐行研討會(以下簡稱學會),專設會長1名,由農建學院黨總支書記兼任;常務副會長1名,由學工辦主任兼任;秘書長1名,由農建學院黨總支組織委員兼任;副秘書長1名,由學工辦老師兼任;副會長4名,由學院各黨支部組織委員兼任。下設四個分會,分別為園林園藝專業分會、牧醫環境專業分會、食品安全專業分會,建筑工程專業分會;每個分會設置副會長一名,由學生擔任,具體負責學會日常管理。副會長任期為一年一屆,換屆方式為一年一次的全體委員會改選,產生新一屆領導機構。“紅船領航,勤禾之源”學習實踐研討會的會員基本上囊括了全體團總支學生會干部和絕大部分學生干事,通過參與學會設立的各種學習活動載體,幫助廣大會員提高了日常管理工作的操作水平。同時。他們將在學會學到的實踐和理論能力應用于自己具體所負責的團學部門工作中,從而有效促進工作協同發展。
(二)守正創新,完善黨員發展新機制。學會確立具體章程,明晰會員的條件、義務和權利;制定了學院大學生入黨推優工作實施方案,推行:入黨申請人→“紅船領航,勤禾之源”學習實踐研討會會員→“紅船領航,勤禾之源”學習實踐研討會優秀會員→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發展8步驟,明確每一步驟的量化考核評比細則;印制會員手冊,記錄會員活動情況。學院黨總支與相關企業簽訂《黨建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共同實施大學生黨員發展考察工作,實現對大學生校內、校外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全覆蓋的目標。從入黨的基礎環節開始,嚴格對申請人進行多方面考核與把關,通過層層篩選的過程,提升高校學生理論與實踐的雙向素質。除每個月集中性的學習之外,學會成員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到基層團組織的基本組織制度、運行規則,以及工作中各類檔案和報表的填寫。在明確黨員所具備的嚴格要求之后,能夠進一步激勵自己在其他工作上的優秀表現,也用自己的言行規范影響著身邊的同學,拉近了與黨、團組織的距離,使得學會在學院中影響力不斷擴大,進而激發了廣大學生參與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性,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全面活躍。
(三)提質增效,探索黨建活動新形式。突破傳統意義上理論性社團活動的單一性,學會以每月學習、踐行和研討相結合的三次活動為主線,定期組織會員學習當前最新政治理論知識,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落實學習體會,以分組談論的形式對本月主題進行研討。同時,積極鼓勵學會成員參與新苗人才計劃申報、“挑戰杯”比賽等創新創強活動,大力提升青年學生的創強整體能力;在校內,開展涵蓋星級文明寢室創建、教室管理、愛心獻血、五水共治等活動。實現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目標。推進以“紅船領航,勤禾之源”為總綱的特色黨建品牌打造工程,秉承紅船高校的初心,當好紅船“護旗手”,同時立足于新時代的發展背景,筑牢高校思想政治陣地。開展系列的研討活動,如:“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一句話、參觀紅色圣地——南湖紅船等,會員們以小組的形式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不但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帶領青年學子對紅色革命歷史故事、地理名勝環境位置的系列學習,熟悉當地歷史變遷,引發大學生強烈的驕傲自豪感,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民族氣節。
筑牢黨團建設一體化特色品牌,重心在于規范創建落實的過程。農建學院充分利用紅船精神誕生地的政治優勢、學校“勤禾精神”發源地的獨特優勢,圍繞“黨建+”五大載體,以“紅船領航 勤禾之源”學習踐行研討會(簡稱學會)為學生黨建平臺,真正落實支部建在專業上,廣泛吸收廣大學生團員參與黨團建設。“紅船領航,勤禾之源”學習實踐研討會的同學們充分結合自己的所學專業和自身能力,提供了許多有助于學院團總支工作開展的新想法,使得共青團工作獲得積極成效,而他們本身的素質、能力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與時俱進,激活黨建工作的長效活躍運行。發揮黨建工作的引領性作用,加強對團組織建設與發展的深層重視,為黨團一體化建設探尋長效規劃路徑,積極發掘高校共青團建設過程中暫存的不足之處,真正強化對共青團組織的長遠謀劃引導。抓好青年學生思想動態,保障工作機制的與時俱進是根本,為突破傳統理論性學會的桎梏,以學—研—行相結合的動態模式為廣大學生呈現出立體化的學習內容,整合的各種時政熱點,征詢學生的自主想法,鼓勵會員自我管理、自我改進,充分調動青年學生的積極性,為他們的熱情和才能提供良好的平臺,才能有效推進工作的長效運行。
(二)固本培元,拔高團建工作的思政教育站位。對于共青團工作而言,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并不是最終目的,高校共青團組織應緊緊圍繞在黨組織周邊,在黨建工作的政治引領下,提高個體思想政治覺悟,增強思想文化水平,確保高校共青團成員以及黨組織在思想層面上保持高度一致。開展“寓教于樂、人人參與”的學生活動只是一種有效載體,關鍵在于真正深入廣大學生,將團的活動與當前的黨建工作中心相結合,以扎實穩固的黨建工作帶動團組織各項工作,增強活動的實效性和思想性,培養青年學子樂于參與理論學習、善于思考政治熱點、敢于投身社會實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協同育人,鞏固黨團建設的互動互贏成果。堅持黨團發展的過程中資源共享、基礎共建,同步推進將黨團陣地鞏固,將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打造成雙向共同體。依托共青團廣大青年活動的載體,搭建黨員聯系青年團員的平臺,真正做到黨旗所指,團旗所向。統籌規劃黨團建設,協同謀劃黨團共建運作機制,實現資源一體化聯動、成果一體化融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融入黨團一體化建設的全過程,是從最基礎、最根本、最深處的價值觀念層面,解決大學生容易迷茫困惑的日常心態偏差問題,既拉近黨團組織間的距離,又為強化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