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連醫科大學 鐘鳳宏 劉暢
新媒體的廣泛運用給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媒體拉近了高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授課渠道,打破了傳統僅僅局限于線下教師講學生聽的固有模式,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提供了新平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面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考驗,面對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特點和新時代大學生新的培養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改革創新的方向上應著重于構建價值向度、實踐向度、人文向度三維發展向度的立體發展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價值向度。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向度是指應該明確思政政治理論課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價值向度對培養什么樣的人定下了總基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價值向度予以明確并建立,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在創新的同時不忘基本價值遵循,立足守正之根。思想政治理論課始終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培育心懷遠大理想、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的愛國青年。一個事物中的多個矛盾有主次之分;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也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是指在復雜事物中包含多個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個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這個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育過程的矛盾和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主要目標則是解決這一基本矛盾,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思想理論的價值向度則是滿足受教育者提升自我、完善人格、融入社會的需求,但是在滿足受教育者需求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思想政治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這一前提,更不能丟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主導作用這一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價值向度也是為了培養受教育者塑造符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心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向度,設定了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理論課的育人目標,框定了課程理論內容基本框架,指出了思政理論課完善、創新、發展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實踐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實踐向度是指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應該注重聯系實際,讓學生懂得目前所接觸到的科學的理論均來源于真實的實踐經驗總結,并且在實踐中經受住了檢驗,理論最終是用來指導實踐的。理論所揭示的社會客觀規律往往是深刻的,不容易被理解。如何讓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最有效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鮮活的實踐案例和學生切身體驗的親身經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實踐向度即在傳授理論知識之外,也應該設計與理論有關的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培養不僅應該培養其理論溯源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更應該培養學生在具體實踐中解決現實問題推動社會發展的能力。多媒體時代給思政理論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的空間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授課主體更不僅僅局限于本院校教師,這樣學生學習與交流就更傾向于依賴互聯網的途徑。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實踐向度就是要解決多媒體時代大學生依賴互聯網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觀察世界但是缺少社會實踐鍛煉、對社會現實的了解存在偏差、缺乏實際社會生活經驗等問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實踐向度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開闊了思政理論課主體的視野,拓展了課程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人文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人文向度是指教授給學生更多的人文理念與知識,屬于人文素質課的門類,站在文科教學課程的視角來組織教學內容,設置課程體系。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培養受教育者的人文關懷意識、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對他人的尊重、對自我更深刻的了解,站在人文學科的立足點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無疑體現了人文學科這些基本特性,同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更具備一般人文學科所不具備的社會性、現實性與革命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向度要求關切受教育者的存在本質、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關懷受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建造屬于個人的“精神家園”。新媒體時代,網絡帶給網民豐富信息的同時,大學生被網絡信息轟炸甚至綁架的現象屢見不鮮,新媒體時代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甄別出真正需要的信息,如何在五花八門的觀點中鑒別出科學理性的觀點,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風向中堅定自己的立場,這些正是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人文向度的出發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態度和發展聯系的眼光看待社會事物發展的意識,思修塑造學生正確“三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樹立學生立足本國國情學習與應用理論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堅定學生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人文向度可以創造和諧美好的育人環境,從而孕育高校的人文情懷,更能讓學校肩負起立德樹人的責任感。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人文向度激發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活力,增添了思政課堂的人文意蘊,培育了思政理論課受教育者的深厚人文素養。
(一)堅守價值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應堅持以建設價值向度為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其價值立足點,即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終極任務是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新媒體時代,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的教學培養目標,即高校培養的大學生能夠融入并推動新媒體進一步發展。在此目標的設置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會對教學內容進行適時調整,以順應時代潮流。與此同時,新媒體時代提供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內容過于龐雜,若沒有對基本價值向度的堅守,很容易被各種社會思潮所裹挾而無所適從。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重視對價值向度的堅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就會有一以貫之、發展創新的堅實基礎,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地位萬古長青。堅守價值向度,要堅持以人為本,重點做好培養新時代有志青年的工作,同時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的時代內涵,馬克思主義是處于不斷發展中的,受教育者也是在不斷發展與成長過程中的人,理論足夠強大就可以掌握群眾,讓理論永葆指引社會主義建設,指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的地位不動搖,需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理論,才能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堅守的價值向度科學合理。
(二)著眼實踐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也應著眼于實踐向度的建設,建設實踐向度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改變傳統固守理論灌輸的習慣,設計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新型思政課堂。新媒體時代,不同院校、不同城市、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之間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交流授課經驗,學校可以參考其他國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模式,結合我國國情和具體院校特點因地制宜的設計實踐教學方式。思政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特點與學生的專業課教師合作開展實踐活動,如護理學院開設的臨終關懷課程,若學生在養老院中實習,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可以共同商議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貫徹尊老愛幼的傳統,并注重關注老人實際需求,讓老人體驗到幸福感,讓學生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收獲幸福感。著眼實踐向度,要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尤其是結合學生專業特長與個性特征設計個性化的實踐教學課程,讓學生愿意實踐、注重實踐、尊重實踐成果、總結實踐經驗,通過實踐體會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重要性,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更受學生重視和歡迎。
(三)夯實人文向度。夯實人文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內容與傳授應不忘將人文素養的培育貫徹其中。人文向度的構建對高校管理者、思政教師、學生管理者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校管理者自身應首先具備開闊的人文視野、善意的人文關懷、深厚的人文素養,在具備這些條件的基礎上,高校管理者才會有培育高校人文素養的意識,無論是校園景觀、教學設施等硬件設備,還是高校人才引進的標準、人才晉升考核體系這些軟件制度,都展現著高校管理者是否有培養人才、發展人才的理念。思政教師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主體,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人文修養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如若思政教師能夠旁征博引、滿腹詩書、切合教學,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學生管理者包括高校輔導員在內,是學生在課下經常接觸的高校思政工作者,這些人的言行舉止、談吐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因此夯實人文向度,能夠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提升高校文明底蘊,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保持獨特魅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需要結合時代特點不斷更新和完善,堅守價值向度,著眼實踐向度,夯實理論向度,對“三維向度”進行科學系統地整合,可以構建起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體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