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漢輕工大學檔案館校史館 史要防
“大思政”格局是把學校各部門、各單位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圍,優化整合形成合力,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社會多元價值交織、滲透的復雜背景下,單純或僅靠思政課來對新時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的局限性已日益凸顯?!按笏颊备窬窒?,探尋高校在發展進程中積累個性鮮明、獨具特色思政教育資源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解決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孤島”的困境和高校校史思政教育資源閑置問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創新時代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不僅對于提升高校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我國高校與國家、民族和人民同心同力、同行同向,在創建發展進程中真實記錄著各自獨特的運動軌跡,書寫著各自個性鮮明、特色獨特的歷史,都以人、物、事、魂為載體,形成了理想信念、辦學理念、治學精神、學校傳統、校園文化、價值追求、道德準則、法律素養等“思想政治價值的坐標和寶貴資源”??茖W、全面、客觀梳理高校校史思政資源內在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以“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為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利用校史蘊藏的理想信念、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等教育資源,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已充分認識到校史檔案服務育人的重要性,已積極主動付諸實踐,取得了一些可供借鑒推廣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但整體上存在服務體制機制不健全,服務質量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問題,沒有形成系統化、整體化高質量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體系。
(一)服務體制機制不健全。1.校領導及檔案部門領導對校史思政資源育人服務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校史思政育人編研納入學校統籌整體發展之內,沒有高度認識到校史思政資源育人的極端重要性。2.缺乏頂層設計和發展規劃。高校校史思政研發是一項長期性、前瞻性、綜合性、針對性很強的常態化工作,需要根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成立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體系領導小組,加強頂層設計,負責全校統籌安排。但多數高校缺乏校史思政研究整體戰略布局,沒有制定出校史思政育人體系項目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3.缺乏長效保障機制。高校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全面性、持續性發展的工作,也是一項涉及面廣、涉及部門多、涉及人員廣、投入時間多、勞動強度較大的綜合性工作,需要較穩定的人員和專項經費的投入。但由于多數高校缺乏專項運行經費和相對穩定的專兼職人員,無法有效保證工作常態化和效率的最大化,沒有形成持續發展和創造創新的長效保障機制。
(二)服務質量效果不佳。首先,服務方式靈活度不夠。其次,服務方式技術含量低。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許多高校在積極探索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校史思政育人體系中來,但整體上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程度偏低。最后,服務宣傳不到位。在實際宣傳工作中,校史思政育人的知識、動態、觀念等內容缺乏持續性、連貫性、針對性,最終效果不夠理想,影響了校史思政育人體系的深入研究和縱深發展。
(三)服務主體力量不過硬。1.“大思政”格局意識不強?!按笏颊备窬忠庾R強調思政教育從主渠道主部門轉向各部門教育工作者,部分校史檔案工作者思想意識還沒徹底實現轉換,沒有把校史思政教育研究作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乏探索校史思政研發的主動性。2.業務范圍不夠寬和服務能力不夠強。高校校史檔案部門工作人員在思政資料征集范圍、內容創造轉化與創新發展方面往往局限于學校和國家層面,對于社會、家庭、時代、校友等方面的思想政治資源重視不夠、創造轉化較弱、創新服務能力不足。3.與主渠道主陣地、相關職能部門、大學生的實際結合不緊密。
(一)構筑提升高校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的根本保障。1.統籌規劃,從體制上解決單打獨斗、條塊分割、協作不力的育人困境。首先,學校及相關部門領導要高度重視。各部門各單位領導要從國家民族大局著眼,充分認識到高校立德樹人這一立身之本,認識到校史思政教育在學?!按笏颊惫ぷ鞲窬种兄匾匚?。其次,加強頂層設計。成立由學校相關的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牽頭,吸收相關職能部門和院系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調派掌握本校情況的校史資料檔案專業人員以及合適的工作人員,并邀請熟悉學校歷史的退休老同志參加或當顧問,組建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體系領導小組,將校史思政教育編研工作納入學校重要日程,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制定校史思政教育長遠規劃和階段性規劃。最后,完善基層組織架構。成立由校史檔案部門牽頭,吸納思政工作職能部門、思政教育主陣地部門及相關單位組建校史思政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既要注重日常教育安排又要統籌學?!按笏颊苯逃媱澃才牛贫ň唧w校史思政教育教學計劃、教育課程、實踐基地。2.強化保障制度,從制度上解決隨意任性、渙散拖沓、推進乏力的育人窘境。首先,人力保障?!按笏颊备窬窒碌母咝PJ匪颊邪l涉及部門多,涉及人員廣,需建立健全人員保障制度,充分凝聚合力,形成共振。其次,物力保障。高校校史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任務,需要學校眾多部門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工作具體實施時,聯合學校后勤保障部門,建立完善的物資保障制度,為工作的持續推進創造基本物質條件。最后,經費保障。結合學?!按笏颊备窬值恼w運作,學校應預設專項項目運行經費,為該項工作健康、穩定、持續推進提供財力保障。3.協同并進,從機制上解決各自為政、融通不暢、人心不齊的育人窘境。與顯性思政理論課協同并進。單獨編研開設適合本校特色的校史思政選修課(通識課)或者將高校校史思政教育資源融入高校五門核心必修思想政治理論課范圍之中。搭建兩支教育隊伍體制、工作、資源上的優化配合;與其他隱性課程思政協同并進。將高校校史思政教育融入學校思政課之外的隱性課程中。搭建隱性課程之間兩支育人隊伍體制、內容、育人上的優化協作;與學生工作職能部門的大思政協同并進。將高校校史思政教育研究成果融入校主管學生思政工作的學工部門,搭建兩支育人隊伍在體制、目標、方式上的優化整合。
(二)完善高效能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的項目內容。1.構建高校校史思政獨特的教育體系,共筑育人“同心圓”。首先,校史知識內部的優化。將散落在學校各部門各單位的校史思政教育方面的資料整合起來,統一歸屬校史檔案部門及研究機構,研發以校史思政教育為中心的文化教育產品體系。其次,校史知識外部的優化。將事先整合的校史思政教育與其他隱性課程思政學科及校友資源信息整合起來,促進和實現課程思政大交叉大優化,形成一系列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政教育產品體系。最后,規劃校史思政教育研究專項課題。以校史思政教育研究機構為橋梁,整合校內外大資源、大信息、大素材,從校史角度規劃思政教育研究專項課題,把握社會發展動向、時代跳動脈搏、學生思想實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動高校教育發展的思政教育創新產品新體系。2.夯實校史思政教育滲透常態化工作,打牢課外主陣地。遵循當代大學生成長成功運行規律,因“勢”、因“群”、因“業”、因“材”,把校史思政教育融入到理論課堂之外,探索分層次、分節點、分階段的課外育人模式。首先,分階層教育。探索開展入學、離校教育,激發學生“健康成長”“學習成才”“立志成功”“回報母?!钡姆e極心態。其次,分節點教育。以紀念校(院)慶、檔案日或國家社會重大事件、重大活動為契機,面向全體學生開展以校史思政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戲劇表演、視頻競賽等夢想抱負、時政教育;組織學生參觀學校舊址、標志性建筑、校史館、博物館等實踐活動。最后,分階段教育。把一和四年級的學生分為兩個教育階段,與二、三年級的學生一起作為“六步”思政教育階段。在第一階段側重校史新生入學大講堂、走訪學長奠定人生發展規劃;第二階段側重榜樣教育;第三階段側重校史基地參觀及走訪校友實踐活動;第四階段側重反思前行教育;第五階段側重職業規劃教育;第六階段側重離校使命教育。3.增強校史網絡思政教育功效,穩固隱性教育主場域。校史網絡思政教育以強化校史網站、網上校史館等建設為重點,以營造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健康網絡環境為中心,積極打造校史網絡思政教育陣地。首先,打牢線上校史館、校史網站。圍繞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主方向,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短視頻、動漫等形式創新校園文化新產品,傳播好學校好聲音,講好校園好故事。其次,建設官方QQ群、微信及公眾號。秉持心靈關懷的溫度、學校傳統的厚度和思政影響的深度,點燃體現本校特色的校史思政的亮點。4.增強校史思政效能,形成育人氛圍。首先,傳播校史思政知識,傳承校園文化。組織學生參觀學校舊址、石碑石刻、古樹等活動,重溫校史,傳承文化。其次,弘揚師德文化,踐行學校精神。以先進教育工作者為學習榜樣,以學校精神為踐行內容,倡導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筑牢學生靈魂思政。最后,厚植學術文化,展現精神風貌。組織學生定期或不定期的聆聽名師、知名校友、支邊支教等人員講述關于成長、成才的素質講座,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學習為了什么”,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定正確的政治觀、道德觀、法治觀。
(三)打造提升高校校史檔案服務育人能力的主體力量。1.筑牢“大思政”格局意識,保質保量做好校史思政教育研發工作。高校以育人為根本,育人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崗位責任、工作職責。日常工作中,熟悉校史校情,培養敏銳洞察力,注重思政知識的積累,善于發現思政方面的新問題、新趨勢,理論聯系實際,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為標桿、以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為指向,創造性地開展校史思政教育的研發及推廣。2.加強培訓研修訪學考察,著力提升校史檔案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水平。專項收集學生方面的檔案資料,認真研讀馬列經典著作,緊跟時代發展,密切聯系學生,積極配合參與校內外思政方面的學習培訓;積極拓展校史檔案工作人員訪學考察,創新育人思維,提升思政自覺自信的高度和深度。綜合打造一支本職業務能力強、校史思政研究精、實踐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四好”教師標準的教育工作者。3.促進隊伍互聯互通,形成人、事、部門等協同合力局面。以校史思政機構為媒介,打造一支穩定有力、校內外結合、專兼職結合的校史思政混合團隊,形成內外交流、上傳下達、互通互補、多層立體化聯動的局面,共同開創高校思政工作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大思政”研發,是校史檔案工作者一項長期做的德政工程。堅持虛功實作、久久為功,是推動高校校史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的長遠之道。堅持創新思維、系統思維,是提升高校校史思政檔案資源服務育人能力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