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鄭小波
圖書館是社會主義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提供信息情報、開展教育與文化傳承功能的文化服務機構。隨著發展理念的不斷更新,圖書館迎來了辦館的新問題,管理存在實踐挑戰和困境。圖書館的管理質量直接影響讀者的滿意度、圖書館的服務形象及辦館效益。實踐證明,推行6S管理是圖書館破解管理難題的有效法寶,是實施有效的現場管理、改善工作環境、轉變館員服務素養、提升服務質量的最佳方式。
(一)6S管理的來源及發展演變。6S管理是現代企業實現有效現場管理所運用的精細化管理法則。20世紀50年代,日本企業提出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五個管理要素,因為這五個要素的日文單詞均以字母S開頭,故統稱為“5S”。1994年,香港何廣明教授將“5S管理”引入香港,命名“五常法”。隨后,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逐漸被我國企業采用,并結合安全生產的實際需要加入了安全(Security)要素,形成了“6S管理”。隨著它的廣泛應用及發展演變,形成了7S、8S、10S、超級5S等理念。可以看出,5S管理在應用的過程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演變出更多管理要素,極大地拓展了應用空間和適用范圍。但是,無論5S管理如何演變與發展,其最核心的要素和本質內涵始終是最初的5S及其自身內在規定的“安全”要素,即6S管理。
(二)6S管理的基本內涵。6S管理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整理是將必需物品與非必需物品區分開,在崗位上只放置必須物品,以便增大工作空間,提高工作效率。整頓就是將必需品放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的狀態,即尋找時間為零。清掃是將工作場所和必須物品進行清掃和凈化,徹底去除垃圾、灰塵、污垢,保持工作環境的美化與凈化。清潔即是指通過制度化和規范化,日常持續不斷地堅持整理、整頓和清掃,認真維護前期取得的成果,保持最佳狀態,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素養則是要求員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自覺遵守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主動繼續學習,培養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安全是6S管理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最終歸宿,是指員工在工作場所與工作過程中要注重安全生產,提早消除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曾經被CNKI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的全部期刊上發表的有關圖書館6S管理的所有學術論文,不受發文年份、期刊級別等的限制。由于本文研究主題具有復雜演變的特殊性,文獻的檢索是以“主題=圖書館and主題=6S/5S/五常法/7S/8S/10S”的方式進行,檢索時間為2020年12月30日。為了該主題的研究樣本更加全面和準確,先將初次檢索到的文獻進行手動清理,去掉與主題毫不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所有文獻進行全面閱讀,再剔除與主題相關或相似但不符合主題的、一稿多投造成的數據重復,最終得到45篇文獻作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均為學術期刊。因此,經過人工的仔細甄別和篩選,研究樣本具有高度的完整性與準確性。
(一)各年份發文數量趨勢。對圖書館推行6S管理進行相關研究的文獻最早發表于2002年,隨后每年均有相關研究文獻發表,但發文數量不多。除2005年發表最多的7篇以外,直至2016年發文數量的變化趨勢極為平穩,在2-4篇內浮動。在一定的時間內,發文數量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學術界對某一研究領域的關注程度,通過時間序列文獻統計可以了解該研究領域的進程和發展趨勢??傮w來說,關于圖書館推行6S管理研究的關注度與重視度不高,且沒有提升趨勢。
(二)發文作者及研究機構。針對一稿多投造成的重復文獻,處理辦法是保留發文時間最早的文獻,剔除發文時間靠后的文獻。經過處理后的數據樣本中,沒有發過2篇及其以上文章的作者。從發文作者中可知,曾經研究過該主題的作者總共有58位,但由2位及其以上作者共同參與完成的文獻僅有11篇。由此可見,該主題的研究者沒有持續深入的研究進展,研究人員之間也沒有形成合力,組建成穩定合作的研究團隊。將5S管理導入圖書館的最早實踐是香港侵會大學圖書館,隨后開展研究與實踐的機構主要有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西安石油大學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及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此外還有眾多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參與研究。
(三)研究方式與研究熱點。從45篇文獻的研究成果來看,絕大多數在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均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特殊性,側重于對圖書館推行6S管理的含義、特征、象征及應用等的描述和理解,分析方法主要運用文字描述與闡釋,屬于定性研究的方式。僅有涂斌和樊曉峰、郭虹與李雅在研究中采用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式,對讀者開展問卷調查的方法,來論證圖書館推行6S管理的管理質量與服務效果,是實證研究的范疇,屬于定量研究的方式。其次,運用關鍵詞詞頻統計分析方法可以看出;研究的關注點由單一走向多元,呈現出研究內容的深化趨勢,但是研究熱點主要還是在于如何“應用”。
(一)應用類型覆蓋全,加強微觀研究精度。在6S管理應用于圖書館的研究中,覆蓋的類型較為全面。經過統計,來自高校圖書館的第一作者有28人,高職圖書館6人,公共圖書館10人,專業圖書館1人,各類型圖書館的研究者均有覆蓋。從文獻研究內容來看,研究高校圖書館應用與高職圖書館應用的較多,公共圖書館應用與專業圖書館應用的較少。研究表明,最早對圖書館推行6S管理的研究重點都放在如何“應用”上,屬于較為宏觀的研究范疇。這類文獻都有較為相同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5S(或6S)的來源與內涵、圖書館推行6S管理的作用或效用、推行6S管理的具體措施及應注意的問題或阻礙。這里的“應用”研究側重于圖書館整體工作對6S管理的推行,少有對于微觀問題的研究?,F有的研究成果比較宏觀,很少有對微觀問題研究得出更加精準的應用辦法。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加強微觀問題的研究,提升研究的精度。
(二)切入點橫向拓展,提升縱向研究深度。從最早的圖書館推行6S的“應用”研究,慢慢將主題的切入點拓展向多元化,研究范圍越來越小,研究內容逐漸變寬泛,是該主題研究的新趨勢。除了宏觀地開展應用研究的19篇文獻外,研究切入點還橫向拓展到如下這些方面:1.圖書館大流通服務導入6S的研究。2.導入6S管理提升圖書館優質服務的研究。3.導入6S提升圖書館形象與品質的研究。4.應用6S開展學科服務的研究。5.應用6S開展古籍保護的研究。6.應用6S打造和諧群體關系的研究。7.應用6S開展數字設備管理。8.應用6S開展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管理的研究。雖然這極大地豐富了該主題的研究內容,拓展了研究范圍,但是持續深度研究的成果太少。要想將6S管理方法更加精細地應用到圖書館的管理與各項服務工作中,不但需要切入點的橫向拓展,更需要研究者對每項工作應用6S的研究縱向深入開展。
(三)理論研究有創新,融合應用研究效度。在圖書館推行6S管理的研究中,研究者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企業管理中的6S法則,而是根據具體的實際應用進行理念或理論的創新。也正因為如此,6S管理理論自身才得以更加深入地發展和普及。早在2005年,曾梅就對圖書館推行“共好5S管理”進行研究,她將源于日本的5S作為基本管理要素,結合源于印第安人的“松鼠的精神、海貍的方式、野雁的天賦”為主體精神,形成了“共好5S管理”方法。王玲和王晉生則闡述了“共好(Gung Ho)”理念的故事及內涵。張繼敏在圖書館引入五常法中加入了“常創新”,包括服務創新、資源創新、信息咨詢創新、技術創新等。李湖生、汪雪興則創新研究了超級5S在圖書館中的應用范圍,對圖書館日常管理中的“xS”概念做了簡要分析并闡述其實踐辦法,是具有借鑒價值的理論研究。郭虹、李雅認為,圖書館根據其管理文化的主體、要素、過程、服務理念可以形成自己的6S管理法,即整理、清潔、準時、規范、素養、安全。徐亞維等則在傳統5S的基礎上增加了“微笑”要素。程秀珍則提出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8S管理模式,即在6S的基礎上增加節約和學習這兩個S。劉鳳俠提出圖書館要用整理、整頓、清潔、服務、嵌入、素養的新6S理念來開展學科服務。張艷紅則根據圖書館現場管理工作需要,將原來的6S要素創新,導入節約,合并清掃、清潔兩項為整潔,形成新的圖書館6S。盡管以往的研究在圖書館6S管理理論上不斷有所創新,極大地增強了圖書館6S管理的生命力。但是,如何將新的理論應用于指導圖書館管理與各項服務工作,是今后研究更應予以關注的方向。
想要破解圖書館管理亂象的難題,必須推行6S管理。要給讀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首先就要做好現場管理,即內部管理這一基礎性服務。如提供舒適怡人的閱讀空間、迅速高效的檢索服務、滿足讀者需求的文獻資源、以人為本的管理流程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享受服務。然而,現在多數圖書館卻不注重基礎性服務,反而絞盡腦汁地開展各類創新服務來吸引讀者,未免有些本末倒置。筆者認為,圖書館做好內部管理、提升基礎性服務職能,是拓展創新型服務的基石。應加強微觀問題研究、縱向研究和應用型研究,科學推行6S管理,讓圖書館舊貌換新顏,重塑圖書館的服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