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云
(柏鄉縣教育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河北 邢臺 055450)
雖然近年來各地行政事業單位都開始意識到內控管理的重要性,但在財務風險防范方面,相關問題仍較為常見,如專業財務人員缺乏、財務預算管理不規范等。為有效防范財務風險,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做好內控管理工作。
專業財務人員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少專職崗位
由于未專門設置會計崗、出納崗等財務崗位,因此兼職的財務會計往往難以在財務工作中投入全部精力,很多未接受專業財務教育培訓的財務人員無法準確把握單位制度和財經法規,這種情況下的會計核算與財務收支更多由上級單位代為辦理,很容易出現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相分離的情況,財務收支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證。
2.人員變動頻繁
行政事業單位存在大量兼職會計,專業財會人員較少,而人員流動相對頻繁,導致財務工作質量很容易受到影響,如某行政事業單位2018—2021年財務人員變動數量分別為1、2、2、3。此外,外聘的會計人員存在工資低、身兼數職、流動量大、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特點,這種情況下,財務風險防范自然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3.分工不明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仍然存在一定的“鐵飯碗”思想,不明確的財務分工對財務工作質量和效率造成負面影響,雖然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要求分離不相容崗位,但很多單位的財務人員兼任出納和會計,財務崗位的各司其職未能實現。比如研究某行政事業單位2021年的資產情況發現,該單位存在大量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流動資產,主要涉及房屋、設備、車輛、家具、圖書等,不同的使用年限和資產類型對財務風險防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無法各司其職的財務崗位自然無法滿足這類要求。
1.缺乏重視
由于未真正重視財務工作內控管理,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制度不夠健全,且落實效果不佳,這種情況下,預算編制更多依賴經驗,不準確的結果和隨意的預算內容很容易引發財務風險。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單純將財務預算編制視作財務人員的工作,未引導全體職工參與編制,相關溝通缺失,很容易引發問題。如項目預算編制環節,需要對基本項目信息、實施方案、立項依據、項目明細、支出計劃等進行填寫,財務人員缺乏對具體項目內容的了解,項目預算編制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必須加強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溝通,同時提升全體職工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度,進而更好地防范財務風險。
2.預算執行不到位
財務支出與財務收入的預算編制與審批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預算編制與執行聯系緊密,如果預算編制不夠精確,就很容易出現少列預算收入、預算執行不及時、支出超預算等問題。如行政事業單位由上級單位代填、代報財務預算,預算編制很容易出現偏差,較為寬松的地方財政要求也可能導致地方資金預算出現問題。此外,爭取地方資金存在的變數、預算執行工作計劃性和前瞻性缺失、項目前期準備不充分也會影響預算執行效果。
3.財務監督不到位
受會計基礎薄弱與上級單位代辦賬務的影響,很容易出現無法按照財務預算對各種意外支出進行嚴格監督的情況。此外,監督存在盲區、財務分工不明確也會對財務監督效果造成影響,這是由于單純的票據監督無法對真實的業務情況進行全面反映,因此分工不明確引發的責任推卸問題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1.財務核算難度較高
銀行回單做賬的情況存在于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工作中,輔助票據的缺乏使得收入種類無法得到合理判斷,入賬準確性難以保障。不同的業務存在形式多樣的經費支出,主觀入賬的、無法確定對應會計核算科目的部分支出容易出現問題,進而導致真實財務信息與統計信息不符。
2.報銷手續不全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內控管理制度中詳細規定了收入、支出手續,但執行環節問題仍較為常見,如支出無發票、發票連號、風險防控手續缺失、發票經辦證明不全、無領導審批、累計報銷等。因此,會計的審核與主觀判斷作用往往無法得到充分發揮。這與會計存在的“領導是最大的審核關”錯誤思想也存在直接關聯,審核把關不當會大幅提升財務風險防控的難度。此外,過于簡單的記賬摘要、不夠細致準確的會計做賬也會大幅提升財務風險。
3.崗位設置不足
內控管理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設置財產保管、會計記錄、業務經辦等不相容崗位,但受到財務人員儲備不足的影響,一人負責財產保管、財務記錄很容易出現問題;獨立審計部門缺失對內部審計獨立性造成的影響也較為深遠,形同虛設的內部審計很容易導致及時性、專業性、客觀性、全面性不足,在內部控制缺陷的發掘與應對方面的作用也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1.忽視政府采購預算編制
隨部門預算編制上報部門政府采購預算的情況存在于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中,一般并非由專職采購人員負責編寫,這種憑借估算和經驗上報的金額很容易引發超預算等問題,“先斬后奏”“化整為零”現象在行政事業單位中也較為常見,這種情況下的政府采購存在較高的采購價格,規模效益無法形成,行政事業單位難以高效利用財政資金。
2.部分產品供應滯后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存在政府采購辦公用品用時過長的問題,這是由于逐步審批需要遵循政府采購程序,因此單位運行很容易受到影響。
3.風險監督缺失
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業務很容易遭遇風險,具體風險監督需要聚焦采購資金和會計憑證,這種風險監督的全面性不足。如監督政府采購全流程,監督工作需要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及人力,這種情況下監督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情況極為常見,很多問題隨之出現,最終引發財務風險。
解決專業財務人員缺乏的問題,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
考慮到近年來教育、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總量持續增加,為適應隨之提升的財務管理工作量,這類行政事業單位必須更新財務制度,積極引入高學歷、高素質的財務專業人才,同時科學合理地設置財務崗位,通過出納與會計分崗、減少兼職會計人數、落實多層審核,有效防控財務風險。
2.穩定財務隊伍
為盡可能避免財務崗位出現斷層現象,應保證財務工作盡可能由在編人員負責,這不僅能夠減少崗位變動,而且在明確的晉升渠道下,在編人員可以更積極地開展財務工作,會計信息和數字的真實性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3.健全人才培養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定期開展培訓工作,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養與業務水平,必要時還可以邀請相關專家開展講座。在保證財務人員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還需要設法加深其對內控管理的認識。為此,可以組織財務人員集中學習內控管理制度,并通過周會交流經驗,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聚焦財務人員的明確分工,也需要明確彼此的職責使命。此外,還應為財務人員提供外出學習機會,使財務人員形成終身學習理念,通過持續擴展知識面,財務人員將更好地掌握新的財務理論與技能。
解決財務預算管理不規范問題,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提高重視
為規范財務預算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提高重視度,具體體現在編制三年支出規劃、夯實全口徑預算編制基礎等方面。編制三年支出規劃需要結合單位發展目標和具體職責,圍繞重點任務和重大改革,按照財政撥款合理確定財政預算安排。為夯實全口徑預算編制基礎,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統籌安排地方財政資金、中央財政資金、結轉結余資金,保證預算管理覆蓋全部收支活動,預算編制前的資料提前收集、相關部門與人員的溝通也需要得到重視。此外,相關人員編制財務預算還需要樹立節約意識,進而壓縮財務經費,這種壓縮需要以保障重點支出為前提,進而實現對項目支出和公用經費支出的合理壓縮,真正實現節約目標。
2.嚴格執行預算
為規范財務預算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重點關注預算執行工作,做好對各類資金的統籌,同時保證在工作確定后進行預算安排,申報和安排重大經費時需要嚴格遵循規定程序進行報批,項目預算評審工作的全面開展也不容忽視。
3.落實預算監督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應由上級單位或專職人員負責監控,進而強制整改預算資金不合規使用的現象,嚴格追究相應責任,同時做好財務預算監督的培訓工作。
為應對財務收支管理存在的不足,應重點關注以下四點。
1.嚴格落實財務規章制度
在財務收支管理過程中,對支出無發票、無領導審批、累計報銷和發票經辦證明不全等不合規情況,財務部門應拒絕付款,堅守立場,進而實現嚴格的支出審批控制,保證支出單據來源的合法與可靠。如果發現單據不合規,必須立即整改,不得姑息。針對人員出差,需要保證出差審批單提前填報,同時提供齊全且不超標的公共交通工具、住宿票據,市內交通費與伙食補助的正確計算、相關工作報告的提供也需要得到重視。
2.落實四崗同責制度
基于四崗同責制度,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明確財務收支管理中簽批人、報賬員、經辦人及審核崗的責任,簽批人應承擔領導責任并對業務支出的合規性和真實性負責,發票合規性、業務真實性分別由報賬員、經辦人負責,財務規定符合情況與能否入賬由審核人負責。通過嚴格落實四崗同責制度,提升財務收支管理水平。
3.規范核算程序
財務入賬程序是否得到嚴格落實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急于求成的會計人員很容易在這方面出現問題,因此建議行政事業單位報銷人基于報銷種類進行網上報銷單或經費報銷單的填制,原始單據通過審核后方可錄入系統。接單后,出納人員需要通過計財業務系統對報銷單進行核對,會計錄入憑證需要在審核無誤后開具。憑證在通過出納審核后,可用于記賬結賬。這種反復審核的方式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做賬問題。
4.規范財務審批手續
為更好地實施財務風險內控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關注財務審批手續的規范性,若規定開支超過200元,財務支出審批手續需要在事前按規定辦理,分管財務領導負責200~1 000元日常開支把關,經過領導班子會議集體研究討論方可實現大額開支。為規范財務審批手續,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財務審核人員的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以保證報銷審核的復雜性與規范性,具體實踐中可定期開展經驗交流等活動。為培養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審核能力,應積極宣傳終身學習理念,使會計人員在遇到審核問題后能夠主動尋找解決方法。
1.健全采購預算編制審核程序
基于政府采購規范和制度,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建立有針對性的采購程序,采購預算編制審核環節的科學管理與合理規劃也需要得到重視,進而在合理范圍內控制預算經費。具體實踐中,需要做好市場考察工作,全面了解市場價格信息,進而兼顧質量與性價比,保證預算能夠在合理范圍內得到控制。在采購環節,需要聚焦詳細的支出信息記錄,包括采購的日期、事項、審核人、經辦人、出納人員及支出時間等。針對政府采購相關的預算信息,需要做好對預算管理的動態跟蹤與科學調整。此外,招標過程的公正公開、嚴格保密、價格控制也需要得到重視。
2.健全風險監督機制
為更好地防范財務風險,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必須設法監管采購業務的全過程,具體涉及預算執行、驗收程序、檔案保存等。基于實際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可以考慮專門建立政府采購風險監督小組,財務人員負責的監督工作轉由該小組完成。政府采購風險監督小組由招標采購、紀檢監察等人員組成,小組每年需要開展一次分析評估工作,聚焦內外部環境下政府采購的影響因素,通過風險識別、分析,明確和應對政府采購業務各環節存在的風險,也能為及時發現與科學應對重點環境變化提供更好的保障。
財務風險防范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配備專業財務人員、規范財務預算管理、提升財務收支管理水平、優化政府采購管理等內容,旨在為相關單位和從業人員提供可行性較高的內控管理路徑。為更好地防范財務風險,內控管理還需要聚焦軟硬件升級、人才引進與培養、智能化管理探索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