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軍
(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鎮人民政府,內蒙古 赤峰 025164)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有大量人口,其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農村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中發揮著卓越作用。但通過實際調查發現,當前我國農村經濟水平落后,無法為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資源及資金支持,農村經濟水平與城市經濟水平存在顯著差距,這是導致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經濟實力存在較大差異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政府越發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認識到了農村經濟發展對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積極作用,并要求地方政府提升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國各地增加了在“三農”事業方面的投入,積極落實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迅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但和發達地區相比,農村農業產業化水平相對低下,農民收入不高,農村基礎建設存在滯后現象,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其中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是制約農村農業發展、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縮小城市及農村的差距,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各地政府部門已經認識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并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投入了大量資源,但因為農村范圍比較廣,數量比較多,投資需求比較大,政府資金難以滿足每個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所以農村基建領域存在資金短缺、資源匱乏等問題,這是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或建設項目廢棄的主要原因。積極分析農村基礎設施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明確農村實際情況,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很有必要的。
對多數文化水平低下、無一技之長的農民而言,農業生產是其主要經濟來源,尤其是種植與養殖兩大方面。但農作物種植和動物養殖均對自然環境有很高的要求,若不能滿足相應要求,則會對農業經濟利潤造成直接影響。農作物種植對當地氣候、土地條件、選種育種、施肥追肥、害蟲預防等均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在適宜的時間、環境種植農作物,選擇優質良種,種植后積極做好施肥及追肥工作,主動預防蟲害,才能保證農作物始終處于良好的生長狀態,獲得最理想的生長效果,從而保證農作物的經濟利潤。動物養殖對場地面積、飼料管理、預防接種等有很高的要求,若是牛、羊、豬等動物,不僅要在遠離人群的地方選址建設養殖場,還需要控制人流量,做好飼料管理工作,預防飼料霉變等不良現象,只有保證動物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生長,保證動物身體健康,才能獲得最大的經濟利潤。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為農業生產及動物養殖提供較大便利。比如農村公路修建后,可及時將農產品與養殖動物運輸到市場中;建設水利工程可滿足農作物生長期間的用水要求,避免水分不足導致生長速度緩慢等問題,促進當地農村農業發展。在種植業高度發達的背景下,種植業產生的各種副產品也可直接供應動物養殖,促進養殖業發展,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以玉米為例,農民種植大量玉米,玉米收獲后經過相應處理,可變成豬養殖期間所需的玉米飼料,保證動物能夠食用充足的飼料,加快動物生長,促進養殖業發展。動物養殖期間產生的糞便經處理后,可變成肥料,在農作物種植期間積極施肥,可增加土地營養,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增加農作物收成,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因此,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僅可以促進農村農業發展,還可以使種植業及養殖業形成良性循環,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協同發展。
農民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創造經濟利潤,獲得相應的經濟收入。在農業活動過程中,農產品銷售是獲取利益的主要方式。在實際生產活動中,農民前期需要承擔農業生產成本,這一成本直接決定農產品的價格。若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而市場價格偏低或恒定,農民則無法獲得較多的經濟收益。若農產品生產成本固定,而市場中農產品的銷售價格比較高,則代表農民的收益較高。因此,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可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經濟利潤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積極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可以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一定的優勢,幫助農民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例如,在農村積極開展水利工程建設及標準化農田工程建設,可以有效降低農作物種植與灌溉過程中需要花費的成本,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開展農產品存儲倉庫建設,農民有充足的區域存儲農產品,可以保證農產品價值,減少農產品存儲費用。農民第一時間收獲質量理想的農作物并妥善儲藏在存儲倉庫中,可預防來不及售賣導致農作物枯萎、熟爛等情況,使農作物暫時處于較好的質量狀態,保障農作物的實際銷售價格。在農村公路建設完成后,農民可將質量較好的農產品迅速輸送到城市中,城市中的農產品價格明顯高于農村,這一價格差異就是農民的經濟利潤,當然農民在計算利潤的時候需要扣除農產品運輸費用。但在農產品數量充足、質量較高的情況下,運輸費用會遠遠低于農產品經濟效益,農民可獲得更多經濟利潤。若農村道路依然是土路、石頭路,車輛運輸過程中必然存在顛簸現象,會損傷部分農產品,導致農產品整體質量下降,造成一部分經濟損失。若農村公路為柏油路,其平坦寬敞,車輛運輸過程中控制車速,便不會對農產品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可以保證農產品質量較為理想,以獲取經濟利潤。以往農民辛苦種植的農作物需經菜販子轉手,這一過程會導致部分農產品價值流失,部分利潤成為菜販子的收益。但交通便利后,農民可親自將農產品送入城市,通過直銷農產品避免利潤流失,農民可獲得農產品的全部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經濟可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在農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使農村種植規模化,提升農村就業率,緩解農村人口流失現象。
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農村經濟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也認識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要求地方政府重視農村經濟,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幫助農村完善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但地方政府的資金是有限的,很難滿足所有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單獨幫扶部分地區,而忽略另一部分地區,是很不公平公正的。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需要安排工作人員深入農村開展調查,明確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與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積極制訂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當地經濟水平。若已經完成了農村公路建設,地面平坦且交通便利,則重點關注農村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大部分農村已經完成了道路建設,因此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應放在其他方面。若該村有很多農民參與農作物種植與畜牧業養殖活動,則應積極修建水利工程,滿足農田澆灌要求,使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收獲更多農作物,從而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種植業和畜牧業可組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形成良性生產循環,因此需要安排專業人員指導養殖戶修建沼氣池,將動物糞便轉變為肥料和沼氣,減少日常生活、養殖需要耗費的能源,并指導養殖戶將肥料賣給種植戶,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經濟收益。
地方政府資金有限,難以兼顧每個地區,這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進度緩慢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應積極拓展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及融資的渠道,增加建設資金來源,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順利開展,保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提升農民經濟收入。
第一,農村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特點,農民可自由使用,但不能故意損壞。如今我國政府介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有兩種:一是政府直接參與建設工作,政府直接撥款,安排建設人員在農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建設工程迅速落實;二是政府間接參與建設工作,政府通過社會公益活動獲取一定資金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達到幫助農村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來看,國家與地方政府財政撥款是農村基礎建設資金的首要來源。
第二,農村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所謂的“金鳳凰”飛出農村,進入城市并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一定的身家,但始終對故土念念不忘。農村居民須放寬眼界,不能認為農村基礎建設工作只是國家、政府的任務,而應認識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終惠及的是自身。針對這一情況,農村應積極向社會求助,獲取資金支持,其中“金鳳凰”的支持便是主要來源之一。在難忘故土但不能常住故土的情況下,“金鳳凰”會希望家鄉變得更好、更美及父老鄉親的生活變得更好,因此愿意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比如捐款等。還需要發動當地農民的力量,理解貧困農民的為難之處,以不公布名字的形式鼓勵當地農民自由投資,捐獻多少全看農民自己的心意,積極通過這種方式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避免資金不足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
第三,民間資本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可以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卓越的作用。可準許民間資本進入,不同程度地向民營經濟開放。對已經明確的受益主體及可進行經營管理的小型農村基礎設施,比如水泵站、小型水庫等,可通過明確經營管理權、明確產權,量化至自然人或法人,采用有償使用模式,發揮其經濟價值。也就是說,準許民間資本在農村建設一些有償的農村基礎設施,在應用該基礎設施的時候,農民必須上繳一定費用,并且在引入民間資本之前必須明確具體的收費數值,保證收費的合理性,盡可能減少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負擔。
第四,當地必然有農產品龍頭企業或農場主,可積極尋求這一類企業或農場主的幫扶,通過友好協商、合作共贏模式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農村引入龍頭企業及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按照其農產品的要求,以其要求的農產品為主要生產作物,在農產品收獲后按照市場價格的幾成售賣給企業或組織,或當地農產品售賣首先考慮企業或組織,而企業或組織須幫助農村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這種互惠互利模式不僅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農產品來源問題,還可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幫助農村迅速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農民找到穩定且持續的買家,農民不必自己尋找買家,也不用承擔運輸損耗,雖然出售價格略低于市場價格,但經濟利潤也不少。建成可促進種植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后,農作物的數量與質量均會提升,農民的經濟利潤相較于以往會明顯增加。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對農村經濟發展發揮卓越的正面影響,明確相應的作業機制,積極分析農村基礎設施現狀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升農村農業經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