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燕
(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金融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現階段隨著綠色經濟理念影響范圍擴大,金融產業也需要跟隨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抓住發展機遇。綠色金融產業是指通過改善自然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為綠色產業提供支撐服務的經濟活動,具體通過在綠色交通和節能減排等產業中進行投資和融資活動,達到支持其發展的目的。
綠色債券的發行成本就是其發行的利率,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在2016年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加權平均成本大概在3%~4%,與銀行通氣貸款利率相比較低。發行的綠色企業債券加權平均利率為3.2%,處于發行的綠色債券類型中的較低水平。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可以看出,綠色債券的融資有著非常明顯的成本優勢,以綠色債券自身來看,企業債的融資成本比其他債券類型的融資成本更低。另外,通過單只債券的發行規模可以看出,綠色債券的金融債為73.81億元,企業債為28億元,其他類型的債券則主要集中在30億元以下的范圍內。
和其他債券形式相比,綠色債券除了具有債券屬性外,還具有綠色屬性。根據相關標準可知,綠色資產項目包括污染治理、節能、資源多次利用、清潔交通、節約資源、清潔能源、生態保護和適配氣候變化等具有顯著環境效益的內容。由于綠色產業包含的項目類型較多,且涉及的行業領域也比較復雜,因此綠色產業投資的成本回收周期較長,收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在綠色債券發行人發行綠色債券之前,需要評估募集資金的綠色項目,確保該項目符合相關認定標準,保障債券的綠色屬性。發行人還需要聘請專業的評估或者認證機構對募集資金的項目進行綠色認證。發行人應在募集方案中披露綠色項目的類型、綠色項目的篩選標準、綠色項目的決策流程、綠色項目的環境效益目標、資金募集后的使用規劃和綠色項目的管理制度等情況,同時在綠色債券存續時間內,應定期公開披露綠色項目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并向投資方提供債券環境效益方面的信息。在這一過程中,發行人需要承擔一部分信息收集成本、信息評估和披露成本。
當下我國企業債發行人的準入條件非常嚴格,對可采取債券進行融資的企業也有較高的要求。盡管已經出臺了部分針對綠色債券發行的優惠政策,如一定程度上放寬了綠色債券發行人的準入條件和債券的免稅貼息等,但是切實獲得利益的仍為小部分債券發行人,大部分綠色債券發行人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發行債券時仍需要承擔較高的成本。
由于綠色債券項目在資金流向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募集資金只能在指定的綠色項目中使用,所以發行人須注重項目的綠色屬性,以此提高項目的公信力,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但是,我國現階段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沒有形成標準的外部評估流程,信息披露和評估機制沒有統一,不僅使得投資者交易成本上升,還可能引發道德風險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2021年在境內和境外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達到4639.75億元,與2020年在境內和境外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1243.64億元相比,增加幅度較大,2021年上半年我國在境內和境外新增發行的綠色債券就已達到1163億元。我國2021年在境內和境外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金額占綠色債券市場新發債券總額的1.33%,盡管2021年在境內和境外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規模較2020年有所降低(下降17%),但我國依舊是排名較前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之一。
我國2021年在境內和境外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更多的國家開始參與到綠色債券發行中來;二是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相對滯緩,新增發行綠色債券數量為16只,發行規模約188億元,規模同比下降17%。
就我國參與發行綠色債券的地區分布來看,北京市仍是我國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地區,北京市于2021年共發行了44只綠色債券,占我國發行綠色債券總量的27.45%,江蘇省共發行了25只綠色債券,成為我國第二大綠色債券發行地區。由于國有企業中包含大型國有銀行,其數據具有特殊性和總部集中的特點,且大型國有銀行與地區的關聯程度較弱,因此僅就非國有企業發行的綠色債券進行分析。在剔除中央國有企業后,就發行數量來看,江蘇省發行了17只綠色債券,成為我國發行綠色債券最多的地區;北京市發行了7只貼標綠色債券,為我國第二大綠色債券發行地區。由此不難看出,中央國有企業在北京市發行的綠色債券數量高達21只,是我國綠色債券發行數量最多的機構部門。
文章以市場上綠色債券發行起始時間前后60天內發行的債券為樣本,根據信用特征、債券類型、上市地區、含權情況以及債券期限等多方面信息,將綠色債券和非綠色債券進行對比。根據分類結果可知,我國在2021年發行的198只貼標綠色債券中有30只債券具有符合條件的對比債券,并且這30只綠色債券都存在融資成本方面的優勢(成本優勢在5bp 到120bp范圍內)。從發行人角度分析,中央國有企業作為綠色債券發行人時,融資成本優勢最明顯。就發行的綠色債券類型可以看出,我國綠色ABS 的占比較低,2021年發行的綠色ABS數量(14只)較2020年發行的綠色ABS 數量(6只)上升了8只,并且發行規模也從2020年的143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216億元。在債券市場萎靡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的綠色ABS 證明了具有資產支持的證券融資門檻較低、融資渠道更多的優勢。
非貼標綠色債券是相對貼標綠色債券來說的一種債券,指的是沒有經過官方確認為綠色標簽,但是資金募集的實質用途為綠色債券。由于這類債券在發行時沒有得到標簽,所以不會在既有的金融數據庫中以系統性的形式出現。非貼標綠色債券是根據債券發行階段披露的募集資金用途信息進行劃分的。非貼標綠色債券同樣是綠色債券的組成元素,更是綠色債券市場潛力和生命力的表現。和貼標綠色債券相比可以看出,非貼標綠色債券大多只包括非金融企業,由企業直接在綠色項目中進行融資,貼標綠色債券的規模遠遠小于非貼標綠色債券的規模,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而言,非貼標綠色債券具有更強的代表性。
就發行金額來看,北京市2021年發行的綠色債券金額達到1016億元,占全國綠色債券發行總額的46.6%,和2017年發行的綠色債券金額相比增加了118%;江蘇省2021年發行了25只綠色債券,發行金額為196億元,位居全國綠色債券發行金額第二名。剔除中央國企后,北京市2021年發行的綠色債券金額為585億元,占全國綠色債券發行總額的41%,仍為我國發行綠色債券占比最多的城市;江蘇省2021年發行的綠色債券金額為196億元,成為全國綠色債券發行金額的第二大省。也就是說,中央國企在2021年發行的綠債券金額高達731億元,遠遠高于北京市非國企2021年發行的綠色債券金額。
根據統計結果可知,我國于2021年發行的境內非貼標綠色債券的規模達到了2431億元,其中綠色債券的發行金額為1163億元。而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為658億元,其中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金額大約為470億元。也就是說,非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為貼標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4倍,更是貼標綠色債券發行金額的6倍,由此不難看出非貼標綠色債券對綠色債券市場的重要性。
另外,數據顯示,以發行主體的注冊省份為劃分依據,我國共有23個省份在2021年參與了非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和貼標債券相同,北京市非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數量為44只,占總數的28.33%;北京市非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金額為1016億元,占總金額的73.06%。分析我國2021年發行的198只非貼標綠色債券的類型可知,其中180只非貼標綠色債券發行人為中央國有企業,在不計入中央國有企業后,北京市非貼標綠色債券的發行數量和金額都出現了大幅下降,發行數量從44只降為14只,發行金額從1016億元降為28.23億元,下降幅度較大,這說明北京市非貼標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人為中央國有企業。
為打破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中的評估壟斷,需要加強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發展,可以在高校、研究所、評級機構、環境機構等多方面發展第三方認證業務。政府相關部門也需要制定完善的指導文件,使第三方認證的流程和規章制度得以標準化和規范化,確保第三方評估結果符合橫向可比與縱向可比的要求。同時,還應在此基礎上,提升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的兼容程度,以我國化石燃燒項目為例,盡管國內將其納入了綠色債券項目,但是國際上并沒有將這一項目納入綠色債券項目中。
引入第三方機構認證,可以幫助發行人降低融資成本,這類綠色債券在資金流向和項目運作上能夠表現得更加清晰透明,受風險影響的程度更低,融資的成本也更低。綠色債券的相關發行政策中明確要求發行人在資金募集過程中需要對預期綠色效益進行披露,不過發行人能夠自主選擇借助第三方機構定期披露項目籌集資金的環境效益和項目籌集資金的使用情況等信息。通常來說,發行人借助第三方機構進行認證,可以提高其發行的綠色債券的信用度,確保項目結果鑒定的公開程度和公正程度,也可以幫助發行人降低自身的融資成本。
綠色債券的綠色投資指數和其利差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綠色投資指數高,那么利差就會增大。綠色投資指數不僅是指市場認可發行綠色債券企業的情況,也是市場資金向綠色企業傾斜的表現。企業的綠色指數越高,則市場對該綠色企業的認可程度就越高,對綠色企業的投資需求也會提高,進而降低企業在綠色項目中產生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綠色項目中的利差。
2017年,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表現良好,各種新型產品的出現標志著新型發行方式出現,并且綠色債券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綠色債券的創新使不同發行人的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也給投資人員提供了更多類型的投資產品選擇。
針對綠色債券標準,現階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人民銀行分別制定了不同的界定標準。由于這兩個國家機構的監管債券類型和工作運行機制存在差異,在認定綠色債券標準方面也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對綠色債券的各項信息制定出統一的規范要求,完善綠色債券的監督管理工作。
我國于2017年已經和歐洲投資銀行共同進行中歐綠色債券標準一致化方面的研究,以此降低我國和國際綠色債券的識別門檻、成本等方面的差異程度。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在國際市場中發行了綠色債券,國際機構也在我國境內發行了綠色債券,實現了較好的合作,未來二者的聯系必定更加緊密。
我國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以綠色債券為動力,而對其發展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便是融資成本。通過分析綠色債券融資成本的現狀和不良影響因素,文章提出一系列降低融資成本的措施,如促進綠色債券市場創新、完善綠色債券市場機制建設、優化綠色債券市場的國際合作。此外,相關人員還需要加強對影響綠色債券融資成本的其他因素的研究,為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