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鐵耀
(中鐵物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308)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是由企業專門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風險控制與管理進行監督和評議的過程,以促進企業完善治理和實現目標。在國企發展過程中,物資貿易業務是一項重點業務,需要占用較大體量的資金,并且貨物及貨權管理難度大,價格波動較大,風險問題突出,導致出現客戶拒絕履約風險、信用風險等問題,影響國企物資貿易業務的發展。國企要以此為導向,建立科學的內部審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作用,以有效應對和控制風險問題,實現高質高效的物資貿易業務管理。
隨著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策略的提出,國企開展的物資貿易業務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開展物資貿易業務過程中,國企也遇到較多的風險和挑戰,造成一定的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開展物資貿易工作本身需要大量的資金,需要科學管理與供應商之間的貨物與貨權,同時受市場環境的影響,很多貨物的價格變動較快,承擔的交易風險大。
第二,在一個相對透明的市場化領域中,同類企業間的激烈競爭,導致物資貿易的毛利率低。特別是當前國際經濟都處于下行趨勢,國企的發展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貨物的價格多變、不穩定、不容易預測,容易出現客戶拒絕履約、客戶信用問題、應收賬款回款難度大、經營糾紛等風險問題,影響國企物資貿易工作的開展,而貿易糾紛案件一旦發生,就會呈現金額大、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第三,國家明令禁止國有企業自行開展融資性貿易及相關業務,有的國有企業還結合自身情況,按年度制定了物資貿易業務負面清單,禁止性業務與負面清單的執行情況都需要確認落實。這些都增加了新時代國企物資貿易業務管控的難度,需要發揮內部審計在物資貿易審計方面的作用,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完善內控體系建設,促進國企物資貿易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1.可以防范物資貿易業務風險
查找內控工作中的漏洞,減少違規行為的出現,盡早發現融資性貿易等禁止性或限制性業務問題。物資貿易審計通過內控風險識別和評估,對物資貿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崗位進行審計,可以實現跟進監督,從而及時查處或避免違規行為的出現。
2.可以提高物資貿易業務質量
國企開展物資貿易業務的過程中,面臨較多挑戰,業務本身有時也存在不夠合理科學、與上下游客戶間不夠公平公正等問題。通過開展物資貿易審計,可以更好地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推動物資貿易業務內控目標的實現,達成經營目標。
3.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層提高決策效果
審計人員遵循“目標-風險-控制”的邏輯順序,密切關注高風險領域,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用的風險信息,從而使管理層可據此作出更合理的決策。
物資貿易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內部控制、可研報告、購銷合同、上下游客戶、貿易業務實施情況、貿易業務期后事項、資產質量、融資授信、倉儲物流及配套服務、擔保保證、遵守廉潔從業規定情況等。
1.對物資貿易內部控制的審查
主要包括控制環境、風險管理、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五個方面。
2.對可研報告的審查
主要包括可研報告必要性及其實施情況;可研報告評審與審批的合規性,評審與審批意見處理的適當性;開展貿易業務存在問題和面臨風險分析的完整性及準確性,重大問題及風險應對方案的適當性等。
3.對購銷合同的審查
主要包括購銷合同必要性及實施情況;購銷合同及補充合同評審、審批與訂立的合規性,評審與審批意見處理的適當性;購銷合同與可研報告的一致性;合同條款的規范性;合同標的定價機制的適當性及價格的公允性;合同對企業貿易政策的執行情況;合同風險傳遞與承擔情況等。
4.對上下游客戶的審查
主要包括上下游客戶性質、注冊資本、經營規模、生產能力、信用狀況、償債能力、經營范圍、資質及關聯方情況等;業務實施過程中對客戶的后續信用評價、財務狀況評估和風險評定情況等。另外,還要對貿易業務實施情況、貿易業務期后事項、資產質量、融資授信、倉儲物流及配套服務、擔保保證、遵守廉潔從業規定情況等方面開展審計工作。
1.改變審計的側重點
傳統的審計模式不太重視風險管理和評估工作,無法全面反映出國企發展中面對的風險問題,這就降低了內審報告的質量,無法體現內審工作在風險管理中的價值。而新時期國企更重視風險評估,面向風險導向開展整個物資貿易的審計工作,對業務工作的每個環節進行風險的識別與評估,特別是關于戰略目標的實現方面,并以此為基礎建立科學的防范機制,把控各個風險點的出現。
2.創新實質性測試工作內容和方式
傳統的內審模式一般無法直接評估固定的風險因素,需要在實質性測試的操作下進行,這會增加審計人員的工作量,也不能達到預期的審計效果。而新時期物資貿易審計需要對國企的經營狀況等內外部風險要素進行全方位巡查,展開分析和評估,然后制訂審計方案,實質性測試手段則只是這項工作的輔助,用以優化審計結果的效果性評價結論。
3.審計組織方式要靈活多樣
由于企業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運行方式以及對審計效果的期望不同,物資貿易審計可以采取項目審計、單位審計和專項審計三種模式,既可以對單位進行一對一審計,也可就某個專題對涉及的多個單位開展專項審計,還可就多個專題分別對多個單位開展專項審計;既可以事后審計,也可以事中審計。
通過提升物資貿易審計質量,關注審計發現的物資貿易問題,明晰面臨的風險,借助物資貿易審計工作解決這些問題,有效防范風險,優化內部審計效果,完善內控體系。質量高的物資貿易審計可以有效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水平,其審計工作成果的運用,可以確保國企內部物資貿易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目標。
對物資貿易審計質量進行控制屬于審計項目質量管理范疇,是國企審計機構為了保證物資貿易審計遵循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企業審計制度等規定的要求,對物資貿易審計項目的立項、準備、實施、報告、整改跟蹤等全過程及其結果質量進行督導、復核、檢查及評價的過程。通過質量提升活動,可以實現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全面管理,保證國企所有的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都符合要求,充分發揮這項工作的職能作用。
價格波動較大、信譽風險突出、資金隱患較多、占用資金較大的物資貿易領域屬于風險較高的領域,且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較低,對審計頻率和時效性的要求更高。通過全面提升物資貿易審計質量,有利于審計關口前移,更好地防范審計滯后造成的被動局面和相應風險。
2013年,國資委明令禁止開展融資性貿易,部分國有企業為防范風險,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叫停了一些正常的物資貿易業務。而在采購與供應鏈安全、內外“雙循環”發展大格局的建設前提下,開展物資貿易業務可能面臨的風險和管理漏洞需要引起足夠重視,通過開展物資貿易審計,可有效揭示風險,并督促相關人員落實責任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基于全球審計發展的趨向和要求,應深度設計和長遠規劃審計制度,在宏觀層面把控的基礎上,打造出嚴謹和完善的制度體系,激發出審計的綜合效能。第一,面向內部的需求,進行制度的創新和設計,通過對內的規范和管控,使審計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釋放和提升。第二,在審計工作的運行機制上,要不斷優化和完善流程設計,為實現科學嚴謹的流程管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第三,創新工作機制,創建良好的審計工作環境,不斷面向制度的優化和提升開展流程再造和審計工作,提升審計效能,防范審計風險。
根據物資貿易業務的特征及新情況,要進一步提升相關人員的認知水平和專業水準,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時代變革的需求,加強自我學習,強化行動和執行力,持續創新審計理念,夯實審計基礎。國企要針對內審工作打造完善的培訓制度,針對內部審計的要求提升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勝任能力,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教育活動,對內審的要求、內容、最新業務知識等進行學習。同時,要重視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借用、外聘和招錄等方式,引進法律合規、風險評估、信息化及物資貿易業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水平,推動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另外,要加強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從業人員對職業的認知和法律素養。
新時代,國有企業要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借助大數據等管理工具,建立大數據內審體系,構建審計信息化平臺,完善平臺的功能模塊建設,組建持續性的審計分析體系和相應的審計數據庫,制定規范化的內部審計數據采集機制。開展數據一體化管理和流程數據統計的設計工作,要從源頭上進行標準的統一和兼容,讓數據流和信息流實現有機的統一和融合,在格式上實現內部和外部的協同和整合,尤其要不斷固化模板和模式,不斷沉淀審計中的知識單元,優化審計中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接口設計,實現日常工作的流程化和快速化,真正做到審計工作的工作創新和制度發展。
國企審計人員要按照審計署第11號令的相關要求,切實落實好內部審計的三重職能,明晰自我定位。在業務過程中,要建立基于職能定位的認知,根據審計風險要素進行分類處理,結合審計資源情況,跟蹤業務進展全過程,探索審計前中后三個階段的管理與風險控制,有效規避風險。
人才隊伍是第一資源。對審計工作而言,內部審計人才是審計工作的第一資源,也是國有企業健康科學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一,搭建人才成長的通道和平臺,推動人才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建立多平臺的融通和跨度溝通機制,人才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多平臺的自由轉換,也需要與不同平臺的人員進行交流和融通。第三,強化專業技能的培訓,打造一支專業能力強、專業素養卓越的審計人才隊伍。第四,建立核心人才的選拔機制,通過機制進行選拔,通過制度進行培養,通過實踐進行鍛煉,通過任用進行磨煉,讓核心人才不斷涌現。
建立健全“統一研究、雙重督導、對賬銷號、紀委再監督”的問題整改工作機制,明確整改責任分工,在審計整改聯席會的統籌管理體系下,落實審計部門的牽頭組織責任、被審計單位的主體責任、歸口管理部門的監督責任、紀委的再監督責任。明確被審計單位上報審計整改報告、審計部門對賬銷號、審計發現重要問題移交及重大問題督查督辦的閉環流程及工作內容。通過審計整改聯席會議制度和歸口部門整改監督制度,提升業務部門對發現審計問題的重視程度。通過分析審計中出現的典型問題、普遍問題、傾向性問題,明確整改落實情況,對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
審計質量評估是提升內部審計整體質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包括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國資委要求在各類國企中開展審計質量內部評估工作,具備條件的企業還應積極申請和參加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等機構組織的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
國企物資貿易的資金和責任結構比較復雜,這可能帶來一系列風險問題,因此,需要開展良好的內部審計工作,科學控制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國企受貿易摩擦、疫情和國內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物資貿易業務領域遇到了更多的挑戰。如何通過開展卓有成效的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和建議作用,以保證國企物資貿易業務的安全開展,是新時期企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對此,國企審計人員要加快內部審計的轉型步伐,強化內部審計的風險控制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