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行,廣東 廣州 510000)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速的放緩使很多企業陷入了經營困境,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提升,信貸業務面臨較大風險。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對信貸風險的管理,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增強風險應對能力。文章研究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
信貸風險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欠款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如借款人在借款后,由于經營不善產生虧損等問題,因此不能及時償還款項,使銀行遭受損失。
首先,很多商業銀行對信貸業務人員的考核指標較為單一,難以有效激勵、約束貸款業務人員,不利于激發相關人員管理信貸風險的主觀能動性。
其次,在貸前申請階段,部分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查人員可能錯誤評估借款人的申請,沒有全面分析與評價各類材料,在決定是否接受貸款申請時,相關材料不足,導致信貸業務不僅不能給銀行帶來預期收益,還可能增加銀行的風險。
首先,銀行風險評估沒有結合借款人的情況制定合理的風險評估標準。雖然部分借款人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還是給予了較高的信貸額度。
其次,部分商業銀行在貸前調查過程中,對外部評估機構的管理不善,外部評估公司對抵押物的估價存在偏差,部分評估公司存在評估質量低的問題,難以出具準確的評估報告,但商業銀行沒有變更評估公司,導致風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管理信貸業務信息的過程中,很多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信息管理存在疏漏。客戶經理盲目收集各類信息,但沒有在信貸管理系統中集中管理,也沒有明確信息的安全性,容易導致信息被篡改。
首先,部分商業銀行內部缺乏穩定的監督管理機制和管理風險,沒有形成一套可持續的管理體系,商業銀行的新型金融產品缺乏有效的監督,各監督流程的建設較為滯后。其次,在貸后監控階段,信貸業務人員在實地監控時,只是簡單地向企業詢問相關情況,沒有細致了解借款人的經營情況,也沒有分析借款人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與處置方式,不利于商業銀行制定應對措施。
1.完善信貸業務人員的考核指標
商業銀行要健全績效考核機制,結合自身的管理情況與不同信貸業務產品的特點,對貸款業務團隊實施差異化的績效考評,不使用統一的考評指標,差異化管理不同板塊的信貸業務人員,將信貸業務人員的考核指標和每月薪酬掛鉤,從而提高信貸業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讓信貸業務人員更加積極地投入信貸業務工作中。同時,商業銀行還要通過健全績效考評機制,使員工自覺開展各項工作,避免業務人員在信貸業務階段違規操作,以完善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體系。
2.細化審查人員的工作要求
審查崗位在受理貸款業務之后,要深入跟蹤貸款項目,分析相關送審材料是否符合規定,對于不符合規定的送審材料,要及時補交。一方面,貸款審查人在全面審查各類信息的基礎上,提出同意或否決兩種意見。對于同意貸款的業務,應該明確貸款種類、金額、用途、還款方式等方面的內容。另一方面,在貸款審查過程中,若審查意見與申請方案有較大差異,審查人員應及時與客戶經理溝通。審查人員要耐心聽取業務人員的解釋和意見,保證客觀、獨立,并且結合相關意見判斷信貸業務開展的合理性。可通過細化審查人員的工作職能與工作要求,確保審查人員更加合理地審查信貸業務。
1.改進貸款風險分類標準
商業銀行在分類信貸資產風險時,要明確自身的信貸風險管理標準,以控制信貸風險為出發點優化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優化風險管理工作,規范信貸業務的審批流程,并結合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機制,將銀行的信貸風險細分為不同等級,以判斷借款人的償債情況,綜合考慮信用等級、擔保方式等方面的影響因素,細化管理貸款風險。
2.完善信用評級標準
商業銀行要結合不同客戶的情況,選取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在定量評價方面,要分析客戶的資產、流動性、盈利能力等。在定量指標方面,要分析客戶的企業文化、管理人員誠信度等。例如,在定量考評A企業的過程中,結合客戶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等方面的指標加以細化分析,并結合不同方面的指標設置相應的考評權重(見表1),使考評更加合理。
對A企業的定性指標分析以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為原則,由銀行內部經驗豐富的人員對客戶的企業文化、誠信情況、融資能力等方面的信息進行分析,銀行在明確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之后,計算企業最終的得分。分數在80分以上評為A級客戶,在60至80分評為B級客戶,在40至60分評為C級客戶,在40分以下評為D級客戶。
3.明確考核信貸風險評估機構的標準
商業銀行合作的評估機構要擁有資格證書,并且依法組織專業人員結合商業銀行的要求恰當評價資產價格。商業銀行要基于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的原則考核評估機構,合商業銀行管理要求的評估機構可以繼續合作,不符合要求的評估機構則直接淘汰。商業銀行要從評估質量和服務質量兩方面考核評估機構,若這兩方面存在問題,應該對評估機構予以扣分,通過獨立、客觀的方式分析評估機構的評估質量和服務質量,從而有效防范抵押物評估方面的風險,保障商業銀行信貸安全。
1.集中管理信貸業務信息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商業銀行的管理活動中。商業銀行的業務人員在收到借款人的申請材料之后,要集中管理各類信息,通過科學、完整的信貸業務控制體系,統一管控各類信貸信息。商業銀行的業務人員要嚴格按照信貸管理系統管理信貸業務信息,提高信貸業務工作效率,減少信貸業務階段人為干擾導致的信貸管理過程失真。要嚴格管控信貸業務的各類信息,實現對借款人各類信息的全面收集。審批人通過審批后,負責信貸業務信息錄入的人員要及時錄入相關信息,避免信息被篡改,避免出現銀行內部人員信息提交錯誤導致風險不受控的問題。
表1A企業定量評價指標表
風險大類 基本指標 權重注冊資本 10資產情況實繳資本 10資產負債率 10已獲利息倍數 10償債能力流動比率 5全部資本化比率 5流動性 速動比率 10總資產報酬率 10盈利能力銷售利潤率 10成本費用利潤率 10流動資產周轉率 5營運能力應收賬款周轉率 5
2.對信貸業務的信息要加強控制
在信貸業務信息管理過程中,要對信貸業務的各類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要健全信貸業務信息的安全管理機制,確保信貸業務的各類信息得以安全、穩定保存。在信息管理過程中,要明確信息系統運行人員、操作人員等的職責與要求,落實各崗位之間互相制約、互相牽制的要求,并結合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信息系統,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水平,明確信貸安全管理部門的工作要求,增強信貸信息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3.統一管理信貸業務系統和會計系統的各類信息
商業銀行要嚴格遵循單位內部的會計章程管理內部各類信息,在會計系統中應用計算機技術,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合理,避免財務信息造假。錄入會計信息系統的各類信息要確保核對無誤,并在相關人員授權之后建立相應的日志,確保參數具有剛性。當信貸發放金額超過授權金額時,不能進行放款操作。同時,商業銀行要做好信貸業務系統與會計系統之間的同步更新,通過認證加密、內容過濾等措施,增強安全控制的有效性,確保信貸信息系統與會計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1.加強貸款后的監督檢測
商業銀行的貸后監控要結合監控事項的重要性和監控對象的特點分為首次監控、定期監控、不定期監控。首次監控是客戶經理在放款后的一個月內進行跟蹤檢查,分析資金流向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是否存在挪用或違規使用資金的問題。定期監控是指跟蹤與深入分析客戶的信息,結合客戶的財務狀況、擔保情況等,全面、準確識別,分析客戶的各類風險。客戶經理監督客戶情況時,要結合客戶的業務實際、市場情況等方面因素加以分析,關注與客戶信貸業務相關的各類信息,并發現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
商業銀行應該要求客戶定期提供經營數據、財務報表等方面的信息,并主動收集影響信貸資金回收的各類信息,通過深入客戶企業調查與了解、與客戶企業訪談等方式獲取最新的信息,并定期跟蹤與整理所收集到的各類信息,與客戶加強溝通,了解客戶企業的最新情況,當客戶存在風險時,要針對相關風險及時制定補救措施,規避風險。
2.建立預警指標體系
首先,商業銀行要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明確風險預警信號,結合行業環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判斷信貸風險產生的成因,通過構建預警信號的方式,反映借款人在經營中是否存在重大風險,分析借款人在經營活動中是否存在導致經營受到影響的重大環境問題,并結合客戶的核心競爭力、行業發展情況等因素,分析重大風險產生的可能性,預計風險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其次,要結合借款人的相關信息進行細致分析,判斷客戶是否存在風險。通過全面分析客戶各類信息,制定切實可行的預警機制,針對不同風險的情況設置相應的預警信號,并針對不同的預警指標設置合理的處置措施。要密切觀察風險較小的客戶,分析其后期能否還款。對于存在一般風險的客戶,原則上多收款少放款,通過動態跟蹤借款人情況,合理對其進行管控。有重大風險的客戶原則上只收款不放款,并進行不良貸款認定。
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當前部分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控制方面還存在不足。文章研究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探討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信貸業務團隊素質較差、風險評估不合理、信貸業務信息控制不力、信貸業務監控乏力。未來,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完善信貸風險管理機制,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