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德
社會進入新時代,校園文化也要進入新時代。學校要從“和”視角出發,突出和諧思想,同時又注重個性張揚,打造基于“和思想”的校園文化,為學生健康成長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
一、“和”視角下的校園文化是我國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揚,校園文化必須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
“和文化”在中華大地歷久彌堅,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學校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場所,也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學校要以校園文化為載體,讓校園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高度融合,為學生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校園內潛移默化接受優秀傳統文化,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滋潤下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健康成長。河源市第二中學選擇“和而不同”,不僅僅追求校園的“和”,更是追求校園的“不同”,在“和諧”之中張揚個性,在“不同”之中彰顯和諧。
二、“和”視角下的校園文化是我國新時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校園文化必須抓住時代脈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學校要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進行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在整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系中,核心思想是“和諧”,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還是社會層面的平等法治,抑或是個人層面的愛國誠信,均指向了“和諧”二字。
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靈魂,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學校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包括資源、人力、環境等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河源市第二中學從實現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統一的角度出發,調控教育場中各種教育要素的關系,著力促進師生身心和諧、師生關系和諧、學校治理體系和諧、校園環境和諧,讓學生基本素質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豐富多彩的“和”文化活動,要求教師以示范引領的理念和“平等中的首席”身份與學生對話、交流,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高學校的育人水平,鑄就學生陽光自信的品質,培養和真、和善、和美、和雅學生。
三、“和”視角下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沉淀,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具有延續性和發展性,才能形成深厚的內涵底蘊
一所學校,不管歷史長短,一路走過的歷程都是一筆財富,都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學校文化建設必須源于學校發展歷史和文化沉淀,比對學校發展歷史和深挖學校已有文化內涵,提煉出具有自己個性特質的校園文化。
河源市第二中學從辦學開始就站在時代前列,準確把握時代主流文化方向,堅持“和諧育人,求實創新”的理念,成為當地培育學生成才發展的主陣地。學校在這一辦學理念基礎上,進行提升和拓展,提出“和文化”的構想和思路,創設了濃厚的“和”文化氛圍。學校主干道命名為“和諧大道”,大道盡頭就是學校標志性景點:寫著“和而不同”與“真善美雅”的石刻。
“和”字猶如一個在翩翩起舞的充滿活力向上的舞者,是那么自由,那么自信,那么神情自怡,體現出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陽光和諧;字體為藍色,是天空大海的象征,代表著博大胸懷,永不言棄的精神、和諧的世界,也是生物年輕的代表,也代表沉穩、安全與和平。
學校將建筑命名為和真樓、和善樓、和美樓、和雅樓、和政樓、和睦樓等,積極探索打造和諧管理模式、和樂課堂、和潤德育模式等隱性“和文化”。和諧已經深入學校每一個人的內心,“和而不同”成為學校每一個人的思想。
和諧是美的最高境界。作為教育者和學校管理者,要以“和”為美,堅持以“和諧校園”為建設目標,打造和諧校園文化。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