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后英
寫作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難點,尤其是剛剛開始接觸寫作的二年級學生。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愛上作文?體驗作文是我最喜歡的教學實踐方式。體驗作文,就是促使學生主動去體驗生活,并讓其以自己的真實體驗為基礎進行寫作,可以幫助學生主動對生活投入情感。體驗式教學強調實踐體驗對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利用體驗式教學構建作文教學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寫作技能。近年來,我與學生進行體驗作文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體驗作文,讓學生樂于寫作
二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專注學習的時間很短。語文課堂引入兒童喜聞樂見的體驗活動,進行精心編設,一切都會發生令人驚訝的變化。
人性化的游戲教學過程的展開,改變了兒童在課堂的生命狀態。利用雙休日,我組織學生到博愛醫院新生兒科參觀,孩子們懷著興奮的心情,觀看模擬的嬰兒出生過程,嘗試感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學習抱嬰兒、換尿片、喂奶等護理技能。學生們興致可高了,他們的研究態度非常認真。孩子們拿嬰兒道具,擺弄了好長時間,可“寶寶”還是不停哭鬧,一副永不低頭的樣子。正在孩子們灰心想放棄的時候,我讓他們回憶父母是怎樣抱自己的。孩子們思維的火花被點燃起來,他們雙手拱起來貼著“寶寶”,給他(她)哼唱歌謠,“寶寶”不哭了。接著,他們嘗試給“寶寶”換尿布。第一次,孩子們無論怎樣貼也貼不穩,經過多次失敗后,他們終于找到了穩定一邊之后再貼另一面的秘訣,失敗后的成功顯得格外珍貴。半天的生命體驗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
作文課上,我把參觀的圖片做成PPT,簡單創設情境,提問學生:“到新生兒科參觀,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你想到什么?在換尿布的過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圍繞三個問題,孩子們課堂里邊玩邊說。看著他們精彩的發言,神采奕奕的表情,誰又能說作文難,說話難,學語文難呢?
孩子們在體驗活動的時候注意力最集中,眼睛里透著智慧的靈氣,迸發個性,常常會忘記課堂的緊張,不會意識到學習的負擔。體驗生活,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他們非常渴望向別人分享感受,這是真實體驗的效果;教師同時引導他們放眼未來,告訴他們今天的記錄是為將來留下美好的記憶,是他們寶貴的人生財富。教師的指導就是要強化孩子們寫作的內驅力,把“要我寫”變成“我要寫”,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這才是作文教學的最佳境界。
二、體驗作文,讓學生有話可說
鼓勵學生多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能給學生的作文提供豐富素材,也能讓學生有話可說。體驗作文教學模式將重點放在“體驗”,更看重真實經歷和情感的價值,是提升學生作文質感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玩,是兒童的天性。在玩中,孩子們可以多角度去認識世界,從而獲得自己的“文本”理解,幫助其獲得各種知識、技能、情感體驗,并又再延伸到生活中。漫長暑假,正是培養孩子觀察能力的好時機。我布置了在家種植中藥植物的作業,要求以微信、日記等方式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孩子們種下薄荷、紫蘇等中藥植物時,他們的心也緊隨小植物一起成長:“這周臺風過后,許多薄荷苗都被風吹倒了,看著剩下的稀稀疏疏小苗,我心里好難過。”“第一次栽植的薄荷全部失敗了,這是第二次種,又不知為什么,一大半又枯萎了。剩下為數不多的小薄荷,希望你們能健康成長。”“每天都有嫩芽長出來,我越來越喜歡綠色了。”“連續幾天澆水,我發現紫蘇的葉子慢慢地長大,葉子綠綠的,葉邊像齒輪一樣,葉子間還抽出了新芽苗。”“今天,我看到薄荷長高了不少,拿出尺子量一量它的高度,足足有20多厘米呢!葉子有7、8層了。突然,我知道為什么變化這么大了,那是因為我一直在堅持給它澆水,所以薄荷才長得這么高了。這讓我懂得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獲。”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生活日記,字里行間卻透露出孩子善于發現、善于思考的稚嫩童心,表達出樸實而豐厚的情感。
語文課上,我把學生的微信圖截圖展示出來,學生小組內暢談自己的種植感受,經過一個暑假的親身種植,他們暢所欲言,顯得特別活躍,討論聲、議論聲,一聲比一聲激烈。再選代表匯報,教師輕輕點撥學生,給他們一個思維導圖:“種植——發芽——生長過程——結果(心情、收獲)。”這些事例貼近學生生活,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了寫作素材。有了這樣的鋪墊,自然就能激發學生的習作情感,他們能寫出《我與藥材共成長》《我藥生長,我也成長》《陽陽紅豆成長記》等妙不可言的好作品。孩子們積極向上的“說”,在“說”中學會了自主表達,掌握了寫作技巧。
生活中時時處處可尋找到有趣味的題材,只是老師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語文老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有寫作的敏感,善于捕捉寫作的契機,并把這份敏感、敏銳傳遞給學生,讓那如電光火山般稍縱即逝的“一瞬”,變成寫作教學中彌足珍貴的課程資源。
三、體驗作文,讓學生寫得精彩
許多學生十分愿意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他們對花鳥魚蟲草充滿興趣,但在落筆時依然感到艱難,這與其所掌握的寫作技巧不足有關。學生需要在觀察的基礎上形成記錄的習慣,并借助文字將其轉化為作品,這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
我每天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半小時,同時在閱讀本上摘抄四字成語、比喻句、擬人句等。閱讀豐潤孩子的心靈,點亮他們的心燈;記錄摘抄,即是為培養寫作技能做積累。春花秋月,四時美好。老師創造機會讓學生去感受、去體會,再引導學生把這些靈感提煉、升華,凝結成真誠、真實的文字。每年一次的“校長杯”足球賽,學生異常喜歡。陽光照著笑臉,我們邁向操場,一起歡呼,一起吶喊。我抓拍精彩鏡頭和小視頻,利用語文課,讓學生欣賞孩子搶球的生動畫面,足球運動員述說自己參賽的心情,啦啦隊員講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出示關鍵詞語“人山人海、歡呼聲、吶喊聲、腳下生風、追逐足球、一會兒、一瞬間、歡樂的海洋”。學生根據關鍵詞進行接龍說話,語言表達訓練10分鐘,學生自主命題,現場寫作珍貴而難忘的一刻。由于有親身體驗,教師提示他們運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二年級學生就能洋洋灑灑地寫出300多字的文章,情真意切,讓人愛不釋手。與此同時,學生的看圖表達能力也獲得提升,看見一幅圖,思考片刻,他們就懂得第一句話需要四要素表達;圍繞圖中主要人物,展開豐富而大膽的想象,加上景物描寫、人物對話描寫,有趣的看圖寫話就生成了。
把體驗作文融入語文教學,是最切合小學生心智發展水平的語文學習方式之一。一路走來,我堅持體驗作文與語言實踐相結合,努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作文的真締,在一種輕松舒心的環境中不斷感受和體驗,正是在這種生活與思維的碰撞中,體驗作文像春風化雨一樣,潤澤了學生的心靈。 一年來,我們班的孩子寫了觀察日記5本,隨筆本2本,鄧雅琪、吳思韜同學的文章發表在《中山日報》上,學生語文考試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班級里涌現出一批小記者、小詩人。
青澀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微風溫柔擁抱淳樸的課堂。經過一個學年的體驗作文教學,我的學生們逐漸掌握了作文的方法,達到甚至超出二年級學生應該有的寫作水平。這是有益有效的探索,值得繼續堅持。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