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婷
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融合教育,越來越多的特殊學生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融合教育推進工作中應積極擔當作為,發揮好教育引導和組織管理協調作用。下面以筆者班上一名先天性肌無力學生小遠(化名)的學習成長為例,談一談班主任在融合班級管理中的角色擔當。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效果。”教師對特殊學生的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著班級普通學生如何與特殊學生相處,最終影響普特學生是否能在融合教育環境中受益。因此,筆者把班級良好氛圍的營造放在班主任工作的突出位置,帶頭和班級任課教師一起給小遠更多一些的愛心、細心、耐心,給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存在感。
為了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筆者在班級各類活動中融入了解、幫助殘障人士這一主題。如,班會主題課“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讓學生們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我們需要學習包容他人的不同,學會接受不同,認識到不同才是常態;主題活動“友愛和善關照他人”,讓學生們通過體驗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肢體障礙等殘障人士生活的不便之處,學會設身處地地了解殘障人士生活中的困難,同時主動接納和幫助他們。
班上還設置了同伴助學小崗位。針對小遠存在的行動障礙,筆者在班級安排了多種幫助小遠的同伴助學小崗位。一種是幫助小遠更好地參與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的小崗位,如整理書包小崗位、推輪椅小崗位等等。還有一種是幫助小遠更好學習的“助學小組”。筆者選派了3名品學兼優、有熱情、有耐心的普通學生和小遠結成合作伙伴,開展同伴助學活動,在學習上給小遠提供必要的輔導和幫助,如預習功課、整理筆記等。對于這些小崗位,班級學生都搶著報名。助學小崗位的設置,一方面可以促進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的交往,使普通學生的同理心得到增強;另一方面,可以使特殊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并從中學會如何接受他人的幫助、如何與他人和睦相處,從內心拉近與普通學生的心理距離。一段時間后,小遠變得開朗了許多,經常能看到他和同學在一起開心聊天,他的學習成績也在小伙伴的幫助下有了明顯的進步。
對特殊學生來說,承擔其教育責任的不只是其所在班級班主任或者承擔其所學某門課程的教師,而是學校所有的教職員工、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教師及其家長等。因此,作為班主任,筆者主動承擔起組建支持小遠成長的“教育共同體”責任。這一“教育共同體”不僅包括相關任課教師,還包括學校心理教師、區特教指導中心巡回指導教師及小遠的家長。
“教育共同體”各位成員對小遠的身體、認知、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估后,共同商討制訂了個別化教育計劃,并明確了各自的責任。作為班主任,筆者主要負責環境調整、班級文化氛圍營造;相關任課教師在集體教學中進行個別化調整,落實教育教學特殊關愛;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教師對家長、相關教師給予專業指導、解惑答疑;小遠的父親負責做好家庭教育及與學校教師的溝通。
筆者在做好所負責工作的同時,定期在交流群中與共同體各方交流小遠個別化教育計劃的落實情況、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措施,進而不斷完善個別化教育計劃,更好地促進小遠的成長。
都說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卻承擔了很大的責任。對于特殊學生來說,班主任要做堅定的支持者和有力的幫助者。為了給小遠提供更專業的支持,筆者一方面認真學習融合教育相關知識,定期參加省市區各級融合教育培訓,并經過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最終成為一名持證上崗的融合教育教師。另一方面,針對小遠存在的肢體障礙,筆者請學校體育老師聯合區特殊教育學校運動康復教師,開展了“隨班就讀兒童運動康復支持策略的實踐探索”的課題研究,探索在普通教育環境中運動康復支持策略的具體形態、強度、程度和種類,豐富普通學校教師針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康復的方法與策略,提高特殊學生的教育康復水平,促進特殊學生更健康、更全面成長。在該課題實施中,小遠獲得了更專業且免費的肢體康復服務,減輕了他的家庭負擔。
融合教育的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班主任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現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