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楊?楊大學
【摘要】2021年以來,元宇宙概念下的虛擬數字人批量誕生并進入發展快車道。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AI王冠”為代表的虛擬新聞主播迅速引發關注,并被視為業界開啟構建媒介元宇宙之旅的基礎工程,以及深度融合時期新聞媒體打造智慧型、全媒體、多模態傳播體系的重要實踐。文章以此為背景,分析媒介元宇宙中虛擬新聞主播的身份定義和話語功能,同時從技術和倫理角度進行客觀反思,以期為學界相關理論研究和業界實踐探索提供有益啟示。
【關? 鍵? 詞】虛擬新聞主播;媒介元宇宙;身份定義;話語功能
【作者單位】翁楊,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楊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專項“新時期中國特色新聞學基本理論問題研究”(18VXK00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7.017
2021年下半年以來,有關元宇宙的討論一直在風口浪尖,雖然這一概念的迅速膨脹含有巨大的“泡沫”,但仍被眾多行業和領域視為自身的又一次“革命”,其中,尤以新聞傳媒業為甚。新聞傳媒業旨在通過積極探索實踐打造媒介元宇宙,以此加速傳統媒體內容生態的創新變革,為媒介深度融合、連接、賦能、進化提供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雖然,當前的產品性能、技術水平無法支撐元宇宙達成理想的媒介形態,但其帶來的全新投資熱點和技術應用前景卻讓各行各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此過程中,無論是在理論規劃還是實踐創新上,業界普遍都將虛擬數字人作為構建媒介元宇宙的基礎和關鍵。如2021年湖南廣電芒果超媒宣布將聯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5G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移動搭建元宇宙平臺,并表示將推出虛擬主持人等創新成果,從“互動+虛擬+云渲染”三個方面構建元宇宙基礎架構,全面參與未來傳播形態競爭;2022年兩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造性推出了央視頻第一位“元宇宙特約評論員”——“AI王冠”,并精心制作了由真人新聞主播與虛擬新聞主播同框互動的特別節目《“冠”察兩會》。
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元宇宙中虛擬新聞主播的身份定義、話語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現實迷思給予密切關注,以趨利避害,提振行業對構建媒介元宇宙的信心和預期。
一、媒介元宇宙中虛擬新聞主播的身份定義
1.媒體大腦:智慧新聞的決策把關者與內容傳播者
與傳統新聞采、編、排、發模式不同的是,虛擬新聞主播作為構建媒介元宇宙的重要技術產物,在計算機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多重尖端技術賦能下,初步具備了“人造智慧”,儼然成為媒體大腦。所謂智慧新聞,主要指“數據+新聞”的融合,即通過新興技術迭代提升了新聞信息的數據化處理能力,使新聞產發體系呈現智能化、自主化趨勢,從而“幫助受眾穿透信息迷霧”[1]。
從媒介元宇宙的技術特性看,經由多種先進技術賦能的虛擬新聞主播已然成為智慧新聞的決策把關者和內容傳播者。一方面,虛擬主播作為智慧新聞采、編、排、發一體化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憑借強大的技術特性讀取各類數據信息,并按照智能程序和先進算法對新聞內容進行自主選擇和加工,從而過濾掉無效和非核心信息。在這一過程中,虛擬主播實則是新聞報道的決策與把關者。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人造技術產物,目前的虛擬新聞主播僅是一種機械式反應,類似于一種“肉喇叭”的作用。雖然個性化程度遠遠不夠,但卻能在精準傳達新聞內容的過程中不摻雜真人新聞主播的主觀情感和價值判斷,因而不會因為個人臆斷和情感傾向而有意無意地誘導受眾,從而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和報道的公正性[2]。未來,隨著尖端技術的不斷突破,虛擬新聞主播將從“形似”階段邁入“神似”階段,屆時,其作為更智慧的媒體大腦,必然在新聞傳播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2.信息接口:現實世界與擬態世界的連接者和互動者
據目前學界的基本共識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或數字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媒介元宇宙既是與現實世界相互連接、平行存在,又可以映射現實世界、獨立于現實世界的擬態世界[3]。在這個擬態世界中,虛擬新聞主播實則是現實世界和擬態世界的連接者和互動者,發揮著信息接口的重要作用。
首先,作為連接者的虛擬新聞主播,為受眾構建的擬態世界實則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甚至比現實世界更加真實。這是因為基于媒介元宇宙視閾下的虛擬現實、擴展現實等技術是虛擬新聞主播誕生的前提和關鍵,其最大特色是高度還原“在場”。換言之,透過虛擬新聞主播的內容場景構建,受眾可以沉浸在各種新聞報道的現場,直面新聞內容,從而真正接觸到“新聞真實”。在這一過程中,虛擬新聞主播憑借技術賦能,有效彰顯了作為現實世界和擬態世界連接者的獨特優勢。
其次,元宇宙的關鍵在于模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界限,并將兩者進行深度融合,甚至現實世界與擬態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不斷被模擬、再現。此時,作為互動者的虛擬新聞主播,可以鏡像化重返新聞事件與場景,并以一種“真實和虛擬交互的沉浸式敘事方式實現新聞報道的進階”,從而以深連接、強協同的場景化價值方式實現與受眾的高效、全面互動目標。在此情形下,隨著媒介元宇宙不斷完善,虛擬新聞主播將擁有前所未有的互動能力,甚至能通過現實世界與擬態世界的深度融合、跨界連接和協同互動,成為新聞傳媒創造新價值和新功能的重要范式。
3.人的延伸:媒介社會的數字人和數字社會的媒介人
虛擬新聞主播作為媒介元宇宙時代“人”的延伸,具體表現在媒介社會的數字人和數字社會的媒介人兩個方面。
一是作為媒介社會的數字人。現階段,隨著政策賦權、技術賦能和內容賦值,傳統媒介的功能和影響不斷擴大,已然呈現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特征,并憑借其場景化優勢締造了一個個與眾不同的行動場域,顛覆了以往的社會交往和信息連接方式,人與媒介、社會與媒介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密。從媒介化角度來看,虛擬新聞主播實則是媒介社會新聞傳播活動的一個數字化、虛擬化形態,并有可能成為“未來媒介甚至是整個社會信息傳播活動的終極形態”,而人則會在這種虛擬與真實傳播形態的作用下實現信息接受的迭代和重組,成為媒介社會的數字人,以不同于當下的數字身份參與到各種社會交往活動之中。
二是作為數字社會的媒介人。當前,我國超10億網民接入互聯網,已然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有學者認為,即將到來的Web3.0時代和元宇宙呈現的社會發展生態高度重合,這將為“融合與發展現在及未來全部數字技術于一體的終極數字媒介”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即通過傳播賦權和技術賦能加速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與延伸,形成更高維度的超現實世界。隨著虛擬新聞主播的大量應用和媒介元宇宙的逐漸形成,數字社會中的信息傳播活動將為人類提供更契合的虛擬形象和數字身份,幫助個體在數字社會獲得更極致、更全面的體驗。從這個角度看,虛擬新聞主播的本質是一種傳播媒介,是未來人在數字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工具或有效介質。
二、媒介元宇宙中虛擬新聞主播的話語功能
1.新聞場域中的虛擬主播:信息傳遞和傳播滲透
結合媒介元宇宙中的虛擬新聞主播來看,一方面,虛擬新聞主播借助強大的技術性能和豐富的信息資源,成為新聞場域的“話語主導者”,不僅能自主創新和呈現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日常生活領域的各種話語表達方式,還能結合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意圖和目的對內容與表達機制進行優化甚至重塑,從而達到理想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媒體通過虛擬新聞主播的“發聲”,對各種社會場域中的信息傳播活動施加影響[1],大到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小到受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利用傳播反饋(播放量、受眾評論、留言等)不斷調整和優化傳播“話術”,以此實現信息的精準傳遞和新聞價值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隨著技術賦能作用日益強化,虛擬新聞主播的話語功能將大幅提升,進一步增強媒體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對受眾日常生活的影響和滲透。在新興技術搭建的場景化、交互式傳播場域中,虛擬新聞主播對價值觀念塑造、傳播習慣培養的作用顯著增強,其話語權威不斷增強。誠如湯林森所言:“大眾媒介正以平穩而快速的步調擴大其技術影響,它們對于公私領域生活滲透、報道、再現的能力,已經具備非凡效果。”[4]虛擬新聞主播作為媒體智能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媒介元宇宙中的一種代表性技術產物,當虛擬新聞主播愈發“智慧”,其話語功能必然愈發強大,傳播滲透效果也愈發顯著。
2.立體視像下的虛擬主播:知識普及和傳播敘事
媒介元宇宙中的虛擬新聞主播,憑借3D渲染等多重技術的加持,可生成立體視像。其作為具象化的技術化身,在意義表達和內容呈現上比傳統文字、圖像等平面視像元素更具影響力和吸引力,這也為智能傳播時代虛擬主播的誕生與發展確立了正當性。
莫里斯·梅洛-龐帝認為,從知覺的角度來看,基于感知的直觀是一切真正知識的最后依據,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此推論,媒介元宇宙中的虛擬新聞主播除了擁有基本的信息傳遞話語功能,還可憑借豐富的信息數據庫、智能語義表達系統以及超逼真的虛擬仿真形象,通過話語和場景向受眾進行各類知識普及。得益于立體視像效果,虛擬新聞主播的知識普及功能也更加強大,較平面的文字、圖像和一般影音播報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畢竟,“相對于大眾化、司空見慣的事物而言,稀罕的、前所未有的事物更契合大眾的獵奇心理”[1]。
此外,就印刷媒體時代的讀圖趨向和電子媒體時代的影像趨向而言,媒介元宇宙時代的立體視像更具交互性和沉浸感,也更契合媒體直觀的話語追求——通過立體、智能、交互的傳播敘事機制,塑造各類傳播場景和內容形象。正因如此,虛擬新聞主播憑借媒介元宇宙時代的技術支撐,能進一步建立健全新穎生動、交互沉浸的傳播敘事模式,并借由制造各種虛實交織的內容場景來優化和重塑受眾體驗,以此強化媒介話語功能,實現價值增值。
3.信息交往中的虛擬主播:社會認同和傳播共情
在虛擬新聞主播的內容渲染和傳播滲透下,媒體所創造的傳播空間已不再是單一的聽與看關系,而是虛實交替、高效互動的關系,以此強化媒體與人的現實關聯,并通過關注人的命運、人的內心感受和他們的深層心理狀態,促進和強化受眾的社會認同和價值認同。
例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2022年兩會特別節目《“冠”察兩會》中,作為“元宇宙特約評論員”的虛擬新聞主播“AI王冠”,不僅在技術賦能下實現了智能報道目標,還借助菜市場、健身房等日常生活場景的構建,拉近了主流新聞媒體與普羅大眾生活的現實距離,通過一種接地氣的情境對話和日常交往,不斷強化受眾的情感記憶和社會認知,以“煙火氣息濃厚”的傳播范式加速信息流轉和價值塑造,喚醒和加強社會認同和價值認同。在這一過程中,虛擬新聞主播實現了媒體從權力話語向身份話語的轉變,即從人治話語向自治話語的轉變,而這一切都源自虛擬新聞主播作為社會媒介的傳播共情功能。在《“冠”察兩會》節目中,“AI王冠”基于真人主播的話語風格、話語習慣和技術場景,實現了與基層大眾的對話,不僅消解了傳統媒體高高在上的形象,而且通過一個個溫情動人的采訪故事和對話內容,反映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這種話語機制增強了情感共鳴,傳播效果和媒介影響力更顯著。
三、對媒介元宇宙中虛擬新聞主播的反思
2022年1月發布的《中國虛擬數字人影響力指數報告(2021年度)》顯示,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落地,虛擬數字人迅速崛起并吸引了大量的流量關注、企業聚焦和資本追逐,被視為“未來人類進入元宇宙的重要載體”。作為虛擬數字人的一種,虛擬新聞主播自然成為構建媒介元宇宙的基礎性工程,并憑借新的身份定義和話語功能引發學界、業界的熱議。
不可否認的是,虛擬新聞主播作為現階段媒體深度融合和搭建媒介元宇宙的重要抓手,對傳媒發展乃至社會信息傳播都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但作為一種新興技術產物,媒介元宇宙視閾下的虛擬新聞主播既可能造福行業,造福社會,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挑戰。因此,只有理解媒介技術以及人與媒介的倫理關系及其可能帶來的雙重影響,才能趨利避害,達到預期目的。
1.從技術角度看
首先,媒介元宇宙大多停留在理論探索和初步實踐階段,虛擬新聞主播的智慧仍需提升。目前,虛擬人技術仍處于第一階段(形似階段),現有算法和數據庫技術僅能實現虛擬新聞主播的機械式報道目標,類似于“肉喇叭”的作用,是后臺內容簡單的傳達者。
其次,作為媒介元宇宙的技術產物,虛擬新聞主播可能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一是技術的有限表達對受眾想象力的規制。現階段的虛擬新聞主播作為一種初級的、虛實交織的技術產物,其對虛擬場景的創造是按照既定算法進行的,這種機械式、單一化、標準化的傳播機制是有限的,帶給受眾的傳播體驗和想象空間亦是有限的。二是過分技術崇拜可能導致的文化價值漠視。作為媒介元宇宙的代表,虛擬新聞主播帶來的最大危機可能是過度的技術崇拜導致的對文化價值的漠視。虛擬新聞主播雖是一種技術產物,但其作為新聞傳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堅守新聞價值,才能在媒介元宇宙時代發揮應有的作用,更好服務于行業和國家社會發展需要。
2.從倫理角度看
隨著媒介元宇宙建設日益推進,虛擬新聞主播必將在仿真度、功能性等方面不斷升級。當虛擬新聞主播與真人主播無限接近的時候,受眾在心理和認知上可能會產生質疑,并且感覺到恐怖和難受,從而拒絕和排斥虛擬新聞主播。媒介元宇宙中的虛擬新聞主播作為一種“人造物”,其本質是自然人思想、技術和目的導向下的產物,同樣要面臨人性帶來的諸多現實考驗和風險挑戰。一是自然人與虛擬人的關系和地位沖突,一是虛擬人的行為規制風險。目前的媒介元宇宙本仿佛一個新的“空曠的荒野”,虛擬新聞主播的行為規制有待學界、業界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郭全中. 虛擬數字人發展的現狀、關鍵與未來[J]. 新聞與寫作,2022(7):56-64.
[2]喻國明. 虛擬人、元宇宙與主流媒體發展的關鍵性操作要點[J]. 媒體融合新觀察,2022(1):4-8.
[3]蔣愷.元宇宙與媒體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及反思[J]. 出版廣角,2022(12):89-92.
[4]湯林森. 文化帝國主義[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