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淵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新聞平臺層出不窮,受眾擁有眾多的選擇,平臺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如何讓自己所在的平臺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就成為網絡新聞編輯著重考慮的課題。
一名合格的網絡新聞編輯一定要編輯出真正具有正能量和傳播價值的新聞作品。
首先,優秀的新聞作品能夠給廣大網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讓網民汲取精神動力、獲得重要信息、開啟智慧人生。網絡具有傳播快、學習便利等特點,受眾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廣闊的網絡天地中學習、提升自己。
其次,優秀的新聞作品能夠提升網絡媒體平臺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提高媒體平臺的受關注度,推動媒體平臺長遠發展下去。
最后,優秀的新聞作品能夠起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網民積極向善、營造和諧文明的社會氛圍的效果。網絡新聞編輯同樣起到輿論引導的作用,網絡新聞編輯要時刻牢記自身的職責與擔當,努力為廣大受眾提供高品質的新聞作品,推動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
一是敬業。任何行業的從業者只有具備敬業精神,才能更好地履職盡責,干出成績,網絡新聞編輯亦是如此。與經驗豐富的傳統媒體編輯相比,網絡新聞編輯業務能力、工作經驗可能會略遜色一些,這就需要網絡新聞編輯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自己在業務上的短板,向傳統媒體優秀新聞工作者看齊,增強網絡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二是業精。沒有高超、精湛的業務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就難以得到有效保證。網絡新聞編輯不要認為網絡媒體平臺門檻低,就可以粗制濫造。而是依然要發揚工匠精神,業務上追求精益求精,對新聞作品仔細打磨,直到作品達到較高的水準才能呈現給受眾,在受眾中樹立起較好的口碑。
三是樂業。正所謂“干一行愛一行”,盡管網絡新聞編輯日常工作內容較為煩瑣,加班加點屬于家常便飯,但網絡新聞編輯要增強自身的職業幸福感,將自己看作為人類提供精神食糧的幸福網農。當受眾從網絡新聞中獲得了較大的精神滿足,網絡新聞編輯也會油然而生自豪感、成就感。
現代新聞傳播的新規律是媒體平臺的立場越鮮明,風格越有個性,越能夠引起網民的興趣。千篇一律的風格只會讓網民敬而遠之。要彰顯網絡媒體的觀點、表達網絡媒體的態度,網絡新聞編輯應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網絡新聞編輯要收集不同角度的新聞。許多引發熱議的新聞事件并非只有一個報道角度,如果仔細挖掘,會發現有眾多角度和觀點。如果僅僅從單一角度進行報道,只會讓網民覺得該媒體平臺并無獨特之處。如果網絡新聞編輯能夠將同一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報道,允許不同的聲音出現,則能夠最大限度體現出新聞的公正性,在網民中樹立起較好的口碑。值得一提的是,從多元化的視角對新聞事件進行解讀,不僅有利于網絡媒體避免陷入內容同質化的發展誤區,促使新聞媒體依托差異化的內容彰顯競爭優勢,而且能夠深化社會大眾對新聞事件的認知,避免產生反轉新聞現象,這對于提高網絡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大有裨益。
第二,網絡新聞編輯要暢通網絡評論渠道。在網民言論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媒體平臺允許網民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尤其是不同觀點針鋒相對,爭論得越激烈,越能引起網民的觀看興趣,網民會評價該媒體平臺是“有態度”的,久而久之,網民就會將該平臺作為自己思想表達的最好出口,平臺的流量就會越來越大。
第三,網絡新聞編輯要堅守正確的立場。無論何時,網絡新聞編輯都要站在黨和政府及群眾這一方,積極為黨和政府宣傳,為群眾發聲。這要求網絡新聞編輯不僅對黨與政府取得的輝煌成就進行宣傳,而且時刻關注與社會大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問題,使新聞報道呈現出以人為本的特征。2020年錦州電臺《陽光熱線》推出了特別節目——民法典解讀,節目組邀請錦州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遼寧名崛律師事務所主任邢芳華做客陽光熱線直播間,對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進行了介紹,案例內容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打賞、高空拋物、房屋出租糾紛等問題。這種從民生角度入手對國家政策進行解讀的方式,積極引導錦州地區社會大眾了解國家政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種報道策略不僅可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宣傳了國家的可喜成績,樹立起黨和政府的光輝形象。
網絡新聞編輯不僅要做好最基本的編輯工作,還要對網絡上各種評論觀點予以高度重視,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要重視對優秀評論的甄選工作。在網絡新聞平臺上,有諸多匿名評論者的觀點十分精彩,有的一針見血,有的辛辣獨到,有的有理有據、說服力極強,如果新聞編輯能夠及時篩選這些評論并加以推介,不僅會得到網民的青睞,而且還能夠使這些評論者覺得自己被重視,他們會繼續選擇在該媒體平臺上發表觀點。
第二,網絡新聞編輯要發揮輿論引導功能。網上的觀點是多元化的,不同觀點的碰撞會讓新聞事件的剖析更為深入,其意義已經遠遠大于新聞事件本身。新聞編輯要及時捕捉貼子里的亮點,對一些點擊量較大的貼子內容進行整理。當網民的觀點得到平臺的尊重,無疑會增強網民對平臺的好感度。另外,在網絡新聞編輯發揮自身輿論引導功能的過程中,要避免說教,而要運用貼近性強的新聞選題、具有親和力的語言,拉近自身與新聞受眾的心理距離,引發群眾對正確價值觀的心理認同。需要注意的是,輿論引導工作的開展對網絡新聞編輯的個人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網絡新聞編輯不僅需要創新自身傳播理念,重視與新聞受眾構建平等對話機制,而且需要重視持續提升自身修養,確保自身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在新聞編輯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自我提升、完善,做一個更加完美的人。
第三,名家的評論無疑更具有說服力。在社會大眾群體中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的言論必然會引起很多網民的關注,新聞編輯可以廣泛收集名家的言論,以專題、專欄的形式進行展示,或者設置互動區,讓名家與網民進行互動,如此一來,網絡平臺的活躍度就會越來越高。如上文中提到的參與錦州電臺《陽光熱線》特別節目的邢芳華,在法律領域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因此,邀請這種在當地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對民法典進行解讀,無疑能夠有效提升新聞媒體的說服力與節目的傳播效果。
第一,網絡新聞編輯要重視視覺效果。新聞內容固然重要,但是對于大多數網民而言,強烈的感官刺激往往是吸引其閱讀新聞的重要因素,為此新聞編輯要做好版面設計、顏色搭配、動態設置等多項工作,讓網民看到網頁就禁不住想要點開鏈接進行閱讀。例如:筆者經常使用諸如“↑”“hot”等提示重要性的表意符號,設置動態字符或動畫效果,如滾動、閃爍等,從而達到提升視覺沖擊力的目的。
第二,網絡新聞編輯要注重細節。網民對細節的關注度更高,因此新聞編輯要從新聞事件中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細節。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在紛繁復雜的新聞現象中,從獨特的視角對細節進行捕捉。
第三,網絡新聞編輯要注重導語的撰寫。短平快的生活節奏中,網民喪失了閱讀長篇大論的耐心和興趣,對信息的捕捉往往通過閱讀導語來實現。因此,新聞編輯要用最凝練、最具有概括性的語言撰寫導語,讓網民一目了然。在新聞導語撰寫實踐中,新聞編輯既可以使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導新聞受眾快速了解新聞內容,有效激發新聞受眾閱讀興趣,也可以使用設置懸念的方法,引起新聞受眾對新聞報道的閱讀欲望。
另外,敘事式、對比式、設問式、結論式、評論式等新聞導語寫作手法也常見于新聞報道創作中,網絡新聞編輯需要綜合考慮新聞事件特點、傳播意圖、預期傳播效果等,選擇合適的寫作手法,從而發揮出新聞導語在推進新聞傳播中的作用。
第一,網絡新聞編輯要注重對標題的創新。起一個新奇巧的題目,是博得網民眼球關注的重要法寶。新聞編輯要結合新聞內容,運用文字技巧,發揮創意,給新聞起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吸引網民點擊閱讀。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網絡新聞編輯切莫為了追求傳播效果而執著于新聞標題的標新立異,避免出現“標題黨”現象。
第二,網絡新聞編輯要注重圖片的選擇。若要吸引網民快速閱讀,可看性的圖片便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新聞編輯可以選一張最具代表性、最具震撼力的圖片放在封面,以達到吸睛的效果。網絡新聞編輯要調整好網頁上文字與圖片的結構、比例。以往的編排中,往往是文字多于圖片,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編輯要順勢而為,適當增加圖片的數量,一定程度上提高內容的可讀性。
第三,網絡新聞編輯要適當穿插視頻內容。當今時代,受眾對視頻的興趣要遠遠大于文字,網絡新聞編輯要根據新聞內容穿插合適的視頻,同時要確保視頻能夠流暢播放,滿足受眾的觀看需要。
網絡信息發表的門檻相對較低,難免會有一些負面虛假的信息濫竽充數,無形中增加了網絡新聞編輯的工作壓力。這就對網絡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編輯信息時,不要刻意追求信息的新、奇,而是要保證信息客觀、準確,為廣大受眾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
第一,在面對一些虛實難辨的信息時,網絡新聞編輯要本著高度負責的原則,加大核實力度,避免傳播錯誤信息。這要求新聞編輯能夠深刻認識到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線。在新聞生產實踐中,新聞編輯要謹慎選取新聞信息來源,并從信息源頭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求證,避免在新聞報道中產生新聞失實問題,這既有利于增強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也能夠避免各類新聞侵權問題。
第二,網絡新聞編輯要有正確的道德觀。唯有自身具備正確的道德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編寫出真正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信息內容。作為輿論的引導者,網絡新聞編輯要弘揚傳統美德,并將這些傳統美德融入新聞作品中,豐富作品的內涵。
第三,網絡新聞編輯要時刻恪守職業道德。維護新聞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維護群眾的現實利益,是媒體從業人員的基本素養。網絡新聞編輯職業道德的提升,需要網絡新聞編輯與網絡媒體共同作出努力。其中,網絡新聞編輯需要提升自身的職業認同感,強化自身的職業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正確認識自身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網絡新聞媒體不僅要健全完善新聞把關機制,從制度建設層面規避各類違規行為,而且要為網絡新聞編輯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創建良好環境,使網絡新聞編輯能夠在學習與交流中具備更高的職業道德素養。
較強的工作能力是網絡新聞編輯干好工作的基礎。網絡新聞編輯要強化自身專業水平,做內行中的里手、外行中的專家。目前,新聞傳播節奏越來越快,信息數量越來越多,但高質量的信息卻鳳毛麟角,這與編輯的專業知識缺乏、把握市場不夠、職業新聞敏感性不足有很大的關系。專業知識不夠,對社會領域內的新動態、新方向沒有職業敏感性和預見性,就不能站在戰略高度進行有意義的選題。鑒于新時代下受眾對網絡新聞編輯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現狀,網絡新聞編輯要切實提升自身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第一,網絡新聞編輯要提升文字表達能力。與傳統媒體編輯相比,網絡新聞編輯的文字表達能力難免要遜色一些,為了切實提升文字感染力,網絡新聞編輯要向傳統媒體編輯看齊,以傳統媒體編輯的職業水準來要求自己。同時,網絡新聞編輯要增強文字表達的藝術性,讓文字更為生動、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網絡新聞編輯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養。唯有準確把握受眾的心理,才能編輯出讓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網絡新聞編輯平日里要學習心理學方面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新聞敏感性是對事物的一種下意識反應,是本身潛意識中的一種“直覺”,這種“直覺”只有與豐富的知識以及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相結合,才能碰撞出新聞敏感的“火花”。
在錦州綜合廣播工作時期,筆者不僅廣泛尋找圖書、網絡資源豐富自身的心理學知識,而且與同事共同組建了心理學學習共同體,在學習與交流中掌握更多了解受眾心理、滿足受眾需求的辦法。針對受眾的線下互動需求,錦州綜合廣播連續七年進行“小小公益報時員”招募活動,調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城市軟環境建設的積極性。
網絡新聞編輯要充分認識到自身肩負的重要責任,從重立場、重評論、重全景、重創新、重道德、重能力六個維度入手,切實提升網絡新聞編輯的職業素養,提高網絡媒體的受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