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琳
媒介融合是新時代傳媒行業的重要特征,得益于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信息傳播媒介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信息壟斷被打破,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呈現相互融合的趨勢,這也使新聞的采編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從前的單向信息傳遞模式,逐漸轉向知識含量較高、科普屬性較強的信息服務模式,更加注重關心受眾的需求。這樣的轉變增強了新聞采編的靈活性,讓新聞工作者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對相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催生了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也給電視新聞采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過去,新聞素材的收集只能通過實地采訪獲取,但到了現在,新聞工作者可以通過各種線上的方式獲取新聞信息,新聞的獲取渠道呈現多樣化趨勢,大大節約了新聞采訪的時間,節約了前期的成本。采編人員可以及時追蹤新聞發展動態,了解受眾的觀點和看法,同時,合理利用大數據平臺,快速篩選有效信息,排除虛假信息,提高新聞質量。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不僅形成了碎片化閱讀的偏好,也養成了用最為精簡的方式進行溝通的習慣,往往只用一兩句話、一張圖片甚至幾個符號來傳達信息,這使得現代的信息具有隱蔽性。在這種語境條件下,新聞信息也具有了相當的隱蔽性,一些有效的新聞信息可能就隱含在簡短的文字中。這給傳媒工作者的新聞采編任務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他們具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能夠在網絡空間及時盡可能地收集到所有與新聞事件有關的材料,能夠迅速從簡單的素材中分析出有效信息,為后續編寫新聞內容奠定基礎。
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對同一個新聞事件,不同的媒體會從不同視角進行報道,例如:主流媒體的意識形態視角和自媒體的多元化流量視角,使得新聞媒體行業的報道模式變得更加立體。隨著全方位報道模式的逐漸發展和完善,媒體對新聞事件的挖掘更為充分,但同時,部分媒體受制于客觀條件的局限性和出于主觀上追求新聞熱度流量的目的,不經仔細調查就貿然發布新聞信息,而隨著新聞的進一步追溯報道,往往會出現事件“反轉”的情況,容易誤導大眾。在面對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新聞事件時,這種誤導還會向社會傳遞錯誤信息,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新時代傳媒領域的管理難度有所增加,是對相關部門的挑戰。
眾所周知,以前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員不僅具備極高的職業素養,而且非常專業。但隨著網絡平臺突飛猛進的發展,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很多百姓都積極加入到新聞傳播工作中,使得新聞傳播者越來越廣泛,但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導致新聞傳播人員的專業性大不如從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或者電腦傳遞信息,高度的社會參與性是目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最為明顯的特點之一,當然,人們也可以在傳播信息時與新聞工作者進行互動、交流。除此之外,人們能直接采集到身邊的各種新聞,這也是新聞工作者難以實現的。人們可以對身邊真實生活中發生的新聞進行報道,最大程度彰顯信息傳播價值。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無論是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還是理念,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從而在無形之中改變了新聞制作理念。新聞制作所需元素也在不斷更新,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工作者重視的是如何采集到更加全面、有效的新聞信息,如何借助新聞傳播向廣大人民群眾傳遞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這不僅豐富了新聞信息的傳播形式,而且也使新聞傳播更加全面,向人們傳遞更為全面、精準的新聞信息。
新聞多樣化傳播媒介充分表明,同一件新聞事件可以在同一時間或者不同時間出現在不同的軟件上,由此不難看出,可供群眾閱讀新聞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新穎的新聞內容則能吸引來更多的群眾觀看。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應在確保新聞內容真實、準確的前提下,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提升新聞內容的獨特性與新穎性。除此之外,由于群眾追求的是新聞事件的真相,所以,切記不可為了單純追求流量,將虛實難辨的新聞傳播出去,要注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科學文化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帶動了人類的不斷進步。眾所周知,網絡成為目前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腦與手機越來越先進,且使用者數量逐年遞增,這不僅給紙媒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打擊,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新聞采編工作職能與發展方式。站在新聞采編的角度上不難看出,內外部環境也產生了以下兩點變化:第一,采集信息的無序化,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新聞采編難度。第二,信息傳播途徑越來越豐富與多樣,不利于紙媒的進一步發展。從傳統的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來看,其普遍是以報紙或者電視等傳播形式為主。而隨著我國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網絡技術愈加先進,電子產品數量越來越多,豐富了信息傳播途徑,信息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新聞信息。在這些因素作用下,無論是對新聞采編工作,還是采編人員自身能力,均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新聞采編不是簡單的信息收集的過程,涉及方面較廣,需要記者深入事件發生的現場,尋找能夠體現事件脈絡的各種有效信息,并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報道需要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整合,提取出關鍵詞,然后在此基礎上編寫新聞內容,所編寫的內容必須能夠真實反映現狀,對社會輿論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對于新聞的制作和發布流程而言,新聞采編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因此,要想提高新聞質量必須從采編環節入手。新聞的產生是一個連續的、系統的過程,各個環節之間聯系緊密、相互影響,新聞采編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工作,進而影響到最終呈現的結果。而考慮到傳媒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媒介融合的時代環境,新聞工作者必須做好新聞采編的每一項工作,在繼承傳統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一方面,由于新聞采編工作本身的重要性,所以要通過采編的創新來帶動新聞質量的整體提升,另一方面,做好新聞采編工作還可以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推動媒介再融合。面對媒體行業的激烈競爭,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傳統新聞媒體就必須緊跟時事熱點,推出能夠快速吸人眼球的內容。但事實上,各個新聞媒體之間的關系是既有競爭也有合作的,而良性競爭無疑會推動雙方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新聞媒介的進一步融合和發展。
隨著信息媒介的進一步融合,發布新聞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面對海量的信息,如何從中篩選出有效信息,如何增強對信息的識別能力,是相關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新聞的產出不是編寫者獨自完成的,而是編寫者和受眾共同作用的結果,新聞采編人員在選擇信息時必須考慮到受眾的觀點傾向和接受水平,解答受眾最關心的問題。
新聞必須呈現事件的真實性,還原事件的本來面貌,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始終堅守職業道德,時刻牢記原則底線,發布新聞內容前仔細考證,不傳播虛假不實信息。新聞來源于人民群眾的生活,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隨意傳播不實信息不僅會損傷媒體的信譽,更會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與其他文化產品相同,新聞也涉及一個創作的過程,是人為加工的產物,因此,要想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可以從新聞的采編人員素質入手,培養其創新能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形式靈活的自媒體大量出現,以新穎的內容產出吸引了大量的受眾,新聞工作者可以借鑒自媒體的優勢,改進新聞的表達方式,以適應新時代受眾的需要。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新聞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了解各類媒體的運作流程,熟悉它們的優勢和劣勢,研究出相應的對策。新時代的新聞人單單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還不夠,更要懂得分析傳媒行業的現狀,抓住受眾關心的熱點,并深入了解其他媒體的工作流程。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應注重新聞采編人員綜合能力的培養,最大程度挖掘新聞采編人員的潛藏價值與能力,提升其新聞敏銳度,培養采編人員的綜合能力。當然,若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采編人員,確保所采集到的新聞信息更具價值,還需要新聞采編人員在工作中時刻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并且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通過開展高效的新聞采集、數據篩選等工作,選擇最佳新聞報道方式,進一步提升新聞信息在社會的影響力。除此之外,策劃能力也是衡量新聞采編人員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只有新聞采編人員自身具備一定的策劃能力,才能為新聞傳播質量的提升提供切實保障,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閱讀新聞信息,成為眾多新聞采編人員中的佼佼者。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各界人士對多媒體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眾所周知,傳統媒體采編程序較為復雜,并且新聞信息也較為落后,而新媒體制作信息的方式靈活便捷,能滿足人們觀看新聞的種種需求。因此,采編人員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更新采編觀念與思路,致力于實現第一時間報道新聞信息,并對新聞事件背后潛藏的信息與價值進行挖掘,吸引社會公眾注意力的同時,引導公眾深入探討新聞事件,達成新聞報道獨特性與創新性共同提升的目的。
站在新聞采編人員的角度來看,其工作性質較為特殊,需要利用新聞將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呈現給廣大人民群眾,所以,若想為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提供切實保障,采編人員應高度重視輿論的監督與管理。采編人員作為新聞制作的執行者,自身是否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尤為重要。在采集線索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入手,確保新聞事件的新穎性。當然,采編人員也要對社會公眾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入挖掘,找到更多的新聞素材,大力弘揚正能量,致力于為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
電視新聞傳媒若想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吸引更多的忠實觀眾,并且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市場取得勝利,則應加強與群眾的交流和溝通。具體來講,電視新聞媒體應和互聯網媒體保持精誠合作,開發網絡電視業務,讓群眾可以在第一時間借助電視或者電腦同步觀看新聞。當然,電視新聞媒體也應積極和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建立合作,開拓新媒體渠道,吸引更多的受眾觀看新聞節目。除此之外,為了掌握廣大觀眾的需求,可以經常留意觀眾留言或者點評等,科學合理地調整后續新聞采編與新聞報道工作策略。通過這種方式,縮短電視新聞媒體與廣大觀眾之間的距離,收獲更多的忠實觀眾,進一步提升電視新聞媒體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眾所周知,新聞是否真實、是否具備一定的時效性與新聞媒體實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獲取新聞的渠道越來越多,群眾可以在微信、微博上分享新聞,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新聞進行評論,當然,每一位受眾對待同一個新聞的立場或看法均可能存在差異,道理越辯越明,新聞評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F階段,人工智能寫稿非常普遍,但智能機器人只能采寫簡單的數據類、模式類報道,并不具備人大腦的思辨性。在此背景下,培養專業的新聞評論人勢在必行。與普通新聞稿撰寫相比,評論稿撰寫起來更難。綜上所述,媒體要提升新聞評論人員的專業性與責任意識,從而進一步強化其核心競爭力。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媒行業展現出媒介融合的趨勢,新聞采編工作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面對這種情況,新聞工作者應當從實際出發,從新聞采編環節入手,努力為人民群眾輸出優質的新聞內容,推動傳媒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本文以媒介融合為背景,首先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的新特點,其次闡述了新聞采編內外部環境的改變與新聞采編創新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的創新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為業內人士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