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雨
近年來,與傳統的PC端相比,移動端以其便攜性受到人們青睞,已經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陣地。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短視頻被認為是互聯網領域的風口。第4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國有9.27 億網絡視頻用戶,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 億人,占網民總數的88.3%,加之在5G 時代浪潮下,信息傳播進入數字化、智能化、互動化的新時代,短視頻勢必會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此外,在融媒體背景下,移動短視頻形式受到新聞媒體的一致認可,并以其時效性、豐富性、廣泛性等特點快速發展,因此新聞媒體要憑借這股東風積極轉變發展格局,加強新聞短視頻制作和傳播工作,以促進新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融媒體環境中,短視頻領域爆發式發展的態勢下,中央電視臺率先將短視頻傳播納入戰略發展布局,推出了一系列時事短視頻新聞,如《習式妙語:達沃斯聆聽中國》《厲害了,我們的2016年》等。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時政獨家微視頻,總閱讀量超784萬次,形成了“現象級”傳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新華社精心打造了《紅色氣質》時政短視頻,高度濃縮了黨的95年光輝歷程,在互聯網上播放次數超過2億次。時事短視頻的出現,推動了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的發展,也使新聞媒體挺進短視頻領域。
短視頻相比文本和圖片更加直觀,涵蓋的信息更加豐富,流量成本較長視頻更少,所以其以獨特優勢席卷而來。在當前以娛樂信息為主的環境中,新聞短視頻傳播逐漸站穩腳跟,其中新華網絡電視在新華社強大的新聞資源支持下,推出名為“15秒”的新聞客戶端,填補了短視頻媒體應用領域的空白,滿足人們對移動端新聞產品的碎片化閱讀需求。目前,各大新聞客戶端積極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在網頁中嵌入短視頻形式,加快了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的發展步伐。
在傳統媒體時代,需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尋找信源,新聞傳播效率低下。而在融媒體時代,媒體與受眾之間聯系密切,新聞傳播的門檻也大大降低,受眾不再僅僅是新聞作品的接收者,也可以使用社交軟件來記錄新聞事件,并通過移動短視頻編輯發布,進而成為新聞的制作者和推廣者,甚至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媒體需要受眾的評論、轉發,以獲得新聞傳播流量。
“三微一抖”等短視頻媒體平臺的出現,導致了新聞媒體生產方式的碎片化,需要在短時間內呈現精彩的新聞內容。在移動短視頻新聞編輯方面,通常新聞時長不超過5分鐘,甚至幾十秒鐘就展示新聞要點,以抓住受眾的眼球。碎片化的短視頻傳播方式在宣傳、引導輿論、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有利于促進新聞傳播領域的發展。
微信、微博和QQ 作為最具影響力的社交軟件,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這也促進了短視頻新聞的傳播。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快速發展,這種形式的新聞比文字和圖片的傳播更具吸引力,新聞內容表現形式多樣,具有顯著的趣味性和創造性特征,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當新聞媒體進軍短視頻平臺時,可以將其高質量的內容材料與短視頻技術相結合,給受眾帶來更便捷的瀏覽體驗,為媒介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加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使用短視頻獲取信息的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年輕人對社交媒體的關注程度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公眾獲取新聞的渠道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傳統媒體受到巨大打擊。通過短視頻傳播新聞,可以使受眾靈活地獲取新聞??焓帧⒍兑舻榷桃曨l平臺,通過文字和視頻形式的有效結合以及豐富的內容,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青睞,并具有很強的用戶黏性。目前,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選擇在短視頻平臺上直播,新聞傳播的效率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短視頻成為新聞傳播的主流發展方向。
短視頻新聞的碎片化打破了原有新聞的完整性,許多新聞內容缺乏深度,往往只停留在“是什么”層面,很難使受眾理解“為什么”。移動短視頻的制作和發布技術含量較低,用戶只需遵守平臺管理制度、確保內容的合法性,就可以在平臺發布作品。但由于上傳者的思想文化水平存在差異,以及制作目的不同,導致短視頻質量參差不齊。同時,還存在嚴重的抄襲問題。目前,很大一部分移動短視頻內容是傳統電視媒體的簡化版本,電視新聞內容被轉移到新媒體平臺,大多數新聞短視頻制作者充當搬運工,很少對新聞內容和展示形式進行再加工,導致大量類似的視頻作品堆積。
移動短視頻平臺吸引了大量用戶,但其絕大多數視頻作品未能有效留住用戶,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交互動,大多數短視頻平臺只有評論功能,互動效果不佳。盡管視頻發布者可以通過評論進行交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眾的意見表達,無法實現交互價值。
針對當前的形勢,越來越多的媒體意識到了移動短視頻的可用性,并積極將傳統新聞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結合,實現創新發展。短視頻平臺以青年用戶為主要群體,為新聞傳播打下了良好的受眾群體基礎。但是,青年用戶思想前衛,易受不良思潮影響,所以媒體必須掌好舵,在把準輿論方向的基礎上,滿足受眾需求。通常新聞短視頻可以在多平臺發展,這為新聞的傳播提供了豐富的渠道,也給平臺監督帶來了困難。特別是許多娛樂平臺,為吸引受眾降低了信息審核尺度,導致一些短視頻內容超出原則底線。此外,還有一些人惡意編輯新聞視頻以獲取更高的點擊率,或者捏造新聞內容,這對短視頻新聞的真實性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優化平臺環境迫在眉睫。
現階段,各大傳統媒體紛紛進入短視頻領域。與紙質媒體相比,電視媒體本身就蘊含著視頻基因,在新聞傳播渠道方面更具優勢。但新聞制作和傳播思維有著較大差異,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缺少互動性,而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具有及時性,廣大受眾可以互動評論和分享轉載。要想適應新形勢,有必要顛覆傳統新聞制作和傳播思維,改變話語體系和敘事邏輯,強化用戶需求理念,結合傳統媒體發展狀況和短視頻的優勢,精準定位發展方向。例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在突發事件新聞短視頻傳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構建了視頻新聞的新語態;人民日報社以“人民日報+”的形式推出了短視頻聚合平臺,專注于熱點新聞內容,在短視頻平臺積累了大量粉絲,并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高質量的短視頻內容是吸引受眾的關鍵,移動短視頻的制作和發布具有靈活性特點,為短視頻新聞的傳播提供了便捷條件。在融媒體環境下,根據受眾的閱讀習慣,在有效時間內增加信息密度,合理地在短視頻中嵌入新聞文本、圖像,不僅可以豐富新聞內容,還可以增強新聞表現形式的視覺感。此外,許多突發新聞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采集、處理、發布等,以提高短視頻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為了提高短視頻新聞傳播效果,需要進一步開發社交功能。首先,可以把互動環節添加到短視頻客戶端,以增強與受眾的互動效果。其次,主流媒體應該與社交平臺更加緊密地合作,利用官方影響力擴大新聞傳播空間。UGC是一種生成原始用戶信息內容的方式。由于媒體的人力物力有限,每一個新聞事件,特別是一些轉瞬即逝的重大突發新聞事件,媒體無法立即趕到現場,所以可充分利用社交功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通過群眾移動短視頻視角收集新聞素材,并加快后期制作。
要提高用戶黏性,就必須了解用戶對短視頻新聞的需求,充分發掘平臺的瀏覽價值,優化新聞管理資源,強化雙核驅動力,提升新媒體平臺的影響力,有效提高受眾的滿意度。對此,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應鎖定用戶需求,通過心理學分析、大數據、云計算等分析不同用戶對新聞類型的傾向,從而實現智能算法的新聞短視頻推送,形成“定制化”新聞服務。例如:人們熟知的“今日頭條”平臺利用云計算模塊運行系統,對用戶的瀏覽傾向進行分析,掌握用戶關注新聞的類型,從而為用戶智能推薦新聞短視頻,在提升平臺服務質量的同時,也促進了新聞官方賬號流量的增加,實現了雙贏的局面。智能算法推薦方式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切實滿足用戶瀏覽需求,持續提供用戶感興趣的移動短視頻內容,使用戶“樂在其中”“愛不釋手”,有效增強了用戶黏性。
短視頻新聞傳播具有場景感強、短小精悍等特點,并且碎片化傳播可實現“幾何級數裂變”的效果。傳統媒體為推廣短視頻新聞傳播,不僅要充分利用自身新媒體平臺渠道,還應拓展覆蓋面,開展社群傳播,以增加點擊量。在傳統電視媒體官方平臺上發布一條新聞短視頻,可能會有數萬人閱讀,但是在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同樣的短視頻,可能會有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點擊量,并且通過平臺推薦和用戶轉載會擴大影響范圍。例如:《新聞聯播》通過對社交媒體平臺短視頻流量的分析,逐漸完成了從長視頻、橫屏到短視頻、豎屏的轉變,掌握了短視頻情感化表達方式,于2019年8月24日正式入駐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粉絲數量可謂暴漲,快手粉絲數量瞬間達到1210.9萬,首條新聞視頻在一小時獲得5400萬點擊率。通過分析可見,要想推動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的有效發展,必須注重社群推廣傳播,豐富新聞短視頻推廣渠道,借助社交媒體平臺的流量池刺激粉絲量的增長,從而在短視頻領域站穩腳跟。
為了進一步促進新聞媒介與移動短視頻的融合,創造新的新聞傳播形式,首先要優化新聞傳播環境,加大平臺監督力度,保證新聞短視頻的質量,以贏得更多用戶的認可和喜愛,為融媒體的發展創造更大空間。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迅猛發展,群眾成為新聞的制作者和傳播者,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提出了挑戰,促進了新聞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移動短視頻新聞應自覺抵制虛假新聞和低俗內容,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不斷完善互聯網治理法律法規,規范短視頻新聞內容的發布,實現正確的價值引領。此外,任何新聞的傳播都必須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各媒體要充分自律,嚴厲打擊虛假編造行為,以保證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的健康性,營造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對于“三俗類”的短視頻新聞,立即刪除或下沉處理,保證高質量新聞的呈現。對于惡意發布不良新聞的作者,采取賬號查封或者向上級部門舉報等處理手段,加強對新聞傳播源頭的管理。媒體從業人員則應堅守職業道德,規范短視頻新聞的傳播行為,以提高受眾獲取新聞的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移動短視頻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使得網絡社交傳播內容由文本和圖片形式向短視頻形式轉變。同時,短視頻的強大優勢不斷顯現,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青睞,也給新聞媒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融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新聞媒介應該抓住短視頻這股東風,積極豐富新聞傳播模式和渠道,開辟移動短視頻新聞傳播的新格局,逐步拓展短視頻新聞受眾范圍,在客戶端增加互動討論功能,以掌握受眾的新聞需求,積極引領社會輿論,從而提高新聞服務質量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