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爽
其一,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轉型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融媒體時代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職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新聞編輯能夠及時轉型,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不僅可以勝任傳統媒體的工作,還能夠勝任新媒體平臺的工作,拓展了新聞編輯發展的寬度。同時,新聞編輯在轉型過程中,還會提升爆款策劃、視頻剪輯、特效包裝等相應能力,加大了新聞編輯發展的深度。
其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轉型將推動傳統媒體更好地發展。媒體的發展離不開新聞編輯專業技能的支持,當新聞編輯為適應新媒體環境而不斷增加新的技能時,不但會在運營思維、制作方式、呈現形式和技術手段上反哺傳統媒體,挽回流失掉的一部分受眾,還會收獲大量新的忠實擁躉。
一是業務技能較強。傳統媒體平臺對新聞編輯的業務技能,尤其是對編輯的文字表達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絕大多數新聞編輯有著扎實的文字功底,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組織文章架構都極為專業。通常情況下,一篇稿件的發表、一檔節目的播出需要經過幾遍甚至十幾遍的審核,才能夠呈現給廣大受眾。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有時會為了一個詞、一個標點而反復修改,不斷完善,充分體現新聞編輯的細致與嚴謹。
二是社會公信力較強。很多新媒體平臺信息發表的門檻較低,難免存在著一些虛假的、準確度不高的、違反公訴良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聞作品的質量。而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則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正面導向性都有著較好的把控能力,在編輯新聞稿時,會堅決杜絕不實信息,并且對一些模棱兩可的信息加大核實力度。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在各種新媒體平臺爆發式、低質量發展的當下是極為寶貴的。
鑒于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轉型的重要意義以及在轉型過程中具備的獨特優勢,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
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踐行與時俱進的理念,否則必將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要自覺做新時代的媒體工作者,一切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推動媒體更好地發展。
第一,新聞編輯要轉變自己的工作理念。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對新聞編輯的工作理念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如果新聞編輯能夠立足自身實際,及時轉型,勢必會對媒體的良性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力。為此,新聞編輯必須樹立起全新的工作理念,摒棄之前陳舊的工作理念,打破原有的工作慣性,能夠在工作過程中由始至終地融入創新意識,利用創新驅動來推動新聞工作的開展。
第二,新聞編輯要創新節目內容。“內容為王”的時代,新聞編輯必須打造出優質的內容,來獲得受眾的認可。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另辟蹊徑,加以創新,將節目制作得與眾不同,唯有如此才能在眾多的節目中脫穎而出。例如: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中并沒有與受眾互動交流的環節,只是單一地、單向地、線性地輸出新聞內容。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不但要牢牢守住傳統媒體這塊陣地,更應該拿下“小屏幕”——手機這塊新高地,就熱點新聞話題在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與受眾在線上進行實時互動,聽取受眾的意見建議。在原有節目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為節目注入新鮮的內容和新鮮的元素,給受眾帶來全新感受,拓寬新聞視角。
第三,新聞編輯還要打造出品牌節目。對于媒體而言,一檔品牌節目是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例如:遼寧廣播電視臺《新北方》欄目有著規模龐大的忠實觀眾儲備,民生領域新聞也在遼寧地區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因此,新聞編輯在選題、策劃、組稿、編輯方面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兩方面的優勢,多制作一些反映社情民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民生類節目,立足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新聞編輯要創新節目元素。“短平快”的生活節奏里,新穎的節目元素是吸引受眾眼球的有力抓手。特別是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封控、隔離、居家辦公、線上教學……讓越來越多的人產生焦慮心理。因此,新聞編輯可以在節目中加入方言、地方美食、有地方特色的防疫方法,既能讓當地的受眾倍感親切,舒緩疫情帶來的壓力,也可以激發出外地受眾的觀看興趣。
隨著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普及,手機網民數量越來越多,媒體深度融合也隨之不斷推進,制作客戶端、做好客戶端、吸納更多用戶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的共識。
2017年,大規模的媒體客戶端建設在全國展開,并得益于“移動優先”戰略的引領,傳統媒體的客戶端全行業覆蓋已基本實現。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媒體客戶端的數量發展趨勢向好,但下載數量和用戶數量卻比較低迷。作為傳統媒體,生產優質的新聞資訊內容是我們的強項,“內容為王”是我們的信條,但從全國范圍內傳統媒體的融媒體客戶端效果來看,內容產品型客戶端只有少數幾個在用戶數量上比較可觀(如央視新聞、四川觀察、澎湃新聞等),其他平臺幾乎沒有在社會范圍內產生影響,甚至在業內也鮮有人知。對大多數的傳統媒體來說,內容生產能力已遠遠落后于新型媒體,內容也不再是傳統媒體做融媒體客戶端的核心領域。
艱難的課題擺在眼前,如何做好用戶吸引?如何讓融媒體客戶端走得穩、走得遠?中央33 號文件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和途徑: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遼寧廣播電視臺無論是新聞內容生產、春晚節目制作還是廣告經營,都取得過輝煌的成績。如今由遼寧廣播電視集團主建的“北斗融媒”正在“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的框架下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型融媒體客戶端。“北斗融媒”不但設立了新聞資訊、視頻直播點播等內容產品型融媒體客戶端板塊,還在客戶端首頁設置了服務板塊,集聚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等服務內容,為廣大客戶端用戶提供政策資訊、疫情查詢、公積金、養老、教育等便捷、精準、高效的融媒體平臺服務。
因此,傳統媒體不妨在倡導數字轉型和建設智慧城市的背景下,搭上“數字政務”的便車,讓傳統媒體制作的融媒體客戶端從手機應用的可有可無轉型為“必選”下載項目。先選擇,再努力,傳統媒體在新媒體領域變生產內容為服務用戶,不但可以讓客戶端的推廣問題迎刃而解,還可以真正走向群眾,并為群眾服務。
新媒體信息技術的誕生,要求傳統媒體平臺必須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積極迎合受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及時轉變自己的發展理念,推動媒體平臺持續向好發展。為此,新聞編輯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信息技術,轉“危”為“機”,努力打造傳統媒體生存和發展的春天。
其一,新聞編輯要充分掌握新媒體平臺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很多新聞編輯在多年舊有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中養成了工作慣性,在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時代難免會感到“水土不服”,這就需要新聞編輯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蛻變為新媒體時代的行家里手。
其二,新聞編輯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拓寬信息共享渠道。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新聞編輯能夠從網絡上收集到包羅萬象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制作新聞節目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廣大受眾提供了多元化的節目內容。
例如:新聞編輯在制作抗擊疫情的新聞節目時,不但可以登錄各地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了解最新病例人數和防控措施,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各地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并對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整理,制作出有時效、有溫度、可看性強的新聞節目。
對于新聞編輯而言,較強的綜合能力是做好編輯工作的重要前提。鑒于一些新聞編輯的編輯能力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需要的現狀,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新聞編輯要提升以下幾方面能力:
第一,新聞編輯要提升制作爆款標題的能力。“標題黨”一詞,雖含有一定的貶義,但也道出了新媒體環境下獲取“關注”“點贊”“轉發”的秘訣。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制作標題時講究客觀和嚴謹,盡量不去顯露感情色彩。不過“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新媒體時代,過于客觀、內斂是不足以吸引受眾和用戶目光的,必須將最吸引人的信息元素置于標題。在合理范圍內“蹭熱度”“吸眼球”,都是新聞編輯在制作爆款標題時需要提升的能力。
第二,新聞編輯要提升線上、線下全面結合的能力。新聞編輯在線上制作和播出新聞節目,線下拓展立體的宣傳和推介空間,在立足傳統新聞媒體權威和專業的優勢上,發揮新媒體用戶數量大、信息傳播快、可參與評論的特點,讓信息的傳播面積最大化、傳播效果最優化。
第三,新聞編輯要提升制作短視頻的能力。“娓娓道來”是許多新聞編輯在制作視頻時的方式,在傳統媒體時代,受眾有足夠的耐心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一條幾分鐘的片子。但在新媒體時代,“黃金3秒鐘”變成了視頻是否受歡迎的門檻,3 秒內如果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并告訴受眾看完這條視頻你能知道什么,無論視頻制作得多么精良、內容多么豐富,都逃脫不掉被“劃走”的命運。因此,必須提升制作短視頻的能力,信息前置、內容緊湊、語言精練。
第四,新聞編輯要提升運用前沿技術的能力。隨著虛擬技術的日臻成熟,許多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工作中應用了虛擬技術,虛擬記者出鏡采訪、虛擬主持人走進演播室……如央視頻以主持人王冠為原型推出“‘冠’察兩會”系列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500萬次。提升并掌握前沿技術的能力,不僅能為新聞報道增加時代元素,還可以有效地與觀眾、網友實現互動,提升收視效果。
對于媒體從業人員而言,恪守職業道德是必須遵循的基本素養之一,新聞編輯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隱藏著諸多風險點,這就需要新聞編輯時刻恪守職業道德,自覺抵制各類誘惑,堅決捍衛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具體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新聞編輯要充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當前,越來越多的新聞編輯采用從互聯網上查找到的信息,但這種來源的信息,難免摻雜一些不實的內容,這就需要新聞編輯提高辨別能力,尤其是對一些模棱兩可的信息不人云亦云,加大核實力度,直到確保信息準確無誤。同時,新聞編輯還要堅決抵制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的信息,尤其是對國家發展不利的信息。
第二,新聞編輯要提高職業素養。作為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編輯,若想不被時代所拋棄,跟上新媒體發展的腳步,就一定要在職業素養方面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樹立正確的新聞道德觀,自覺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在工作中加強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另一方面,深入基層、深入客觀實際,通過客觀的視角,用合法的途徑獲取新聞素材。講真話、報實情,不為追求一時的轟動、不為流量變現而歪曲,甚至捏造新聞報道。
第三,新聞編輯要提高法律法規意識。從新聞編輯自身角度出發,要自覺地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辦事,始終遵紀守法。新聞報道不能脫離基本的法律框架,法治社會中一切工作只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展開。從新聞報道的角度出發,要注意保護采訪對象的個人隱私;使用其他作者的稿件或者視頻時,要有保護其知識產權的意識,提前與作者取得聯系,征得同意后方能使用,并在使用過程中標注好來源;報道司法類案件時,要把握好報道的尺度,不透露過多的案件細節,在終審結果宣布之前不作主觀判斷,避免影響司法公正。
第一,新聞編輯要努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修養,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
第二,新聞編輯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倘若新聞編輯無法樹立正確的“三觀”,那么勢必會影響到輿論導向,不利于和諧、清凈的媒體環境的營造。唯有新聞編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讓廣大受眾從中受益。
第三,新聞編輯要樹立“四個意識”,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即使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仍是輿論宣傳的主陣地,各級媒體的新聞編輯必須將“四個意識”始終貫穿新聞采編工作的始終,時時刻刻把握好輿論導向。
第四,新聞編輯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新聞編輯本質上是為人民群眾服務,必須在工作過程中樹立起為民服務的理念,甘于奉獻、自我犧牲,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始終堅定正確立場。
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轉型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新聞編輯必須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重要任務及職責,明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從創新開展工作、變生產內容為服務用戶、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綜合能力、恪守職業道德、提高政治覺悟六個方面來進行轉型,不斷提升工作實效,推動媒體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