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蓉
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強調“把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作為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務”。集團化辦園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優質發展。集團化辦園的典型特質是“同呼吸、共命運”,與“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意蘊內涵相契合。在集團化辦園過程中,引入“生命共同體”理念,探索如何設計集團化辦園的整體規劃,構建“和而不同”的園本課程,有利于推動多方協同育人的“生命共同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1]85;在2013年3月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重要演講中強調,“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1]272;在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七次會議上提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2]?!吧餐w”的基本內涵可以理解為自然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3]
當前,“生命共同體”理念集中運用于解決生態文明問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比較深入,但鮮有對“生命共同體”理念下集團化辦園方面的研究。在中國知網上以“生命共同體理念下集團化辦園”進行檢索,沒有發現相關文獻。集團化辦園的典型特質是“同呼吸、共命運”,自然契合了“生命共同體”的意蘊內涵。“生命共同體”理念下,探索如何設計集團化辦園的整體規劃,構建“和而不同”的園本課程,推動多方協同育人的“生命共同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集團化辦園治理結構單一,分園個性成長缺乏,多方協同育人成效不明顯,倡導“生命共同體”理念是應對上述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其一,“生命共同體”理念下集團化辦園更能提升凝聚力、強化生長性、建立聯系性,其核心精神在于立足“生命共同體”高度,直面集團當下存在的問題,面向集團發展未來,以集團發展規劃為共同愿景,以分園個性化成長為發展可能,以多方共生發展為保障,促使師幼生命完整和諧的美好生長,形成共謀發展、共建共享的集團化辦園的良好態勢,持續推動集團化辦園向著更深、更遠處前行。
其二,“生命共同體”理念下集團化辦園的本質在于塑造“關系”,以教育集團為組織基礎,推進園園合作、園校合作、區域合作,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幼兒教育集團構建更開放、更融合、更美好、更詩性的關系形態。
設置集團發展規劃要注重兩個“凝聚”,即發展目標上凝聚多方智慧、行動計劃上凝聚集體力量。
其一,發展目標上凝聚多方智慧。集團注意收集來自教職工、家長、學校、社區等多方的建議和意見,在整合多方利益的基礎上確立發展目標。
其二,行動計劃上凝聚集體力量。集團發展規劃要有可分解、可檢驗的行動計劃,要把集團的行動計劃變成大家的行動指南。
只有將科學可行的集團發展目標進一步分解成明確的行動計劃,才能形成全員的認同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唯有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和發展內驅力,才能實現集團發展和教職工個體發展、集團發展和家校社等多方發展的互惠共生。
第一,審視集團現有課程的真實樣態。集團化辦園優勢在于統一管理、協同運作,但過于強調“統一”,將集團課程“生搬硬套”到分園,會造成“千園一面”現象,分園對課程沒有決定權和自主權,這樣的課程難以適應本園和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正如李希貴所說:“我們做了太多一樣的東西,可是我們卻希望培養出不一樣的學生。這是不可能的?!保?]因此,要用整體和多元的眼光來審視集團現有課程,要反思分園優勢是什么,是否應當進行園本課程開發,其依據是什么。這樣才能做到集團的課程管理不搞“大一統”,分園的課程管理自主權才不會“虛無”。
第二,給予分園園本課程生長時空?!皥@本課程是指幼兒園自行設計開發的新課程。課程的思想、目標和內容的確定,是在對本園幼兒的需求以及社區和幼兒園現在課程資源進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以幼兒園和教師為主體進行的,旨在為幼兒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課程,以發展幼兒的個性成長?!保?]怎樣讓分園找到適切的課程,使分園成長為自己的樣子?一要發揮集團化辦園統一性作用。對剛加入集團的新園,最初階段需要加強統一管理,包括治理結構的建設、管理團隊的輸入、課程的設計等。二要助推分園提升自我認同感。給分園2~3年的萌芽期,催生其內部產生飽含生命力量的主體意識,對“我是誰”“我的課程將要走向何處”等問題進行充分思考,最大限度讓分園在充分汲取集團根部“營養”基礎上,有園本課程個性生長的時空。分園課程之花競相綻放,從而形成“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多彩格局,實現集團和分園的相互成就、共同發展,體現“生命共同體”內涵。
在“生命共同體”理念下推進集團化辦園,要注重打破原有的組織邊界,重視伙伴關系的建立和資源共享。
第一,建立友好伙伴關系。幼兒園、家庭、學校、社區都是“生命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集團要突破孤芳自賞的狹窄視角,要有開放、包容的寬廣視野,重新審視與分園、家庭、學校、社區的關系。集團進行友好互動,加強情感聯結,使生命影響生命,建立相互促進、彼此成全的“我與你”的關系,這樣的局面才是有生命力、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
第二,實現資源共建共享。集團可采用跟崗式觀察、創造性體驗、聯盟式共建的方式,建立家園社合作站;組織家長參與線上或線下跟崗式觀察,走進集團幼兒園,觀看幼兒游戲、學習與生活的情況,感受生命生長的力量;充分利用家長、社區資源,開展創造性體驗活動,如邀請家長或社區中的專業人士,參與創設“在線科學家”活動,讓幼兒與專家對話,了解并感受科學的奇妙和科學精神的珍貴;進行聯盟式共建,讓家庭、社區成為課程的共建者、同盟軍,共同策劃、組織、評價幼兒戶外具身學習基地活動。
探索集團化辦園,不僅需要集團自我發展的內在努力,更需要激發集團生命活力的理念引領?;凇吧餐w”理念推進集團化辦園,體現在集團宗旨、發展目標的傳承發展,更體現在課程文化、多元資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營造更為優質的學前教育生態環境,點亮集團化辦園改革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