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卓,王冰聰,周欣蕊,劉 斌,劉 洋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吉林長春 130000)
獸藥的廣泛使用使得全球多個國家均存在食物獸藥殘留問題,關于動物源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含量,各個國家都制定了相關標準。以動物源食品獸藥殘留檢測與防控為出發點,致力于畜牧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
獸藥廣泛應用于畜牧業動物的各個生長階段,涉及動物診斷與治療以及預防疾病等多個方面,是一類功能性藥物及其制品。由于在宰殺前會向動物注射大量的藥物,導致獸藥殘留會發生在動物的組織、器官和細胞中,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獸藥在全球范圍內被使用,動物在被注射獸藥之后,一般會隨著排泄物排出,除對人類有損害之外,還有可能污染土壤,破壞生態環境[1-2]。
在畜牧業動物的養殖過程中,需要長期關注動物傳染病,避免動物染上疾病。在該情形下,合理使用獸藥,能夠達到預防動物染病的目的,但若使用不當如過量使用抗生素或注射過量藥物,會導致藥物留在動物體內而無法及時排出。除此之外,群體傳染病在畜牧類動物群體中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當動物染病時,為遏制其大規模傳染,通常會使用大量的獸藥來治療,該做法雖然會阻斷病毒的傳播,但服用大量獸藥的動物體內會存在大量的獸藥殘留[3]。
獸藥的出現,使動物能夠避免患病或從患病狀態恢復,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獸藥的不正當使用情況愈來愈多,如激素類藥物的使用。養殖戶以盈利為目的,使用激素類藥物,縮短動物成長周期,從而增加數量。此外,為了增加產量及表面質量,會使用藥物來增加動物體重。在藥物濫用的情況下,動物體內難免會有各種藥物的殘留,從而影響動物源食品安全。
在動物養殖過程中,有很多藥物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這些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食品的安全。該類藥物的使用會大大增加動物體內的藥物殘留,從而影響動物源食品的安全,如瘦肉精的使用[4]。
為了掩蓋動物的疾病癥狀或者加速動物生長,養殖企業會突擊使用獸藥,造成藥物殘留。
我國關于食品的標準和法規不夠健全,相關監管和執法部門無法對規范生產進行有效監管,且監管力度缺失。同時,國內獸藥的檢測手段和防控技術不夠成熟,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獸藥殘留現象頻頻發生[5]。
獸藥殘留最直觀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動物源食品的安全,如果食品安全受到影響,那么人體也不能幸免。不同獸藥殘留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也不相同。
用于治療動物疾病的獸藥,對人體并不適用,甚至存在毒性,這些獸藥的殘留難以被分解。①當人體攝入具有該類藥物殘留的動物肉類產品時,會導致藥物在體內堆積,無法及時排出,當毒性積累到一定階段,會導致人體發生病態反應。例如,瘦肉精能夠促進動物肌肉生長,提升動物瘦肉率,近年來因瘦肉精導致人體中毒的事件屢有發生,各個國家也對該類獸藥的使用高度重視。②很多獸藥殘留在人體積累都會影響到人體安全。例如,呋喃唑酮的長期積累,會引起出血綜合征;磺胺類藥物的長期積累,會破壞造血系統,造成貧血癥;硝基呋喃類藥物的積累,會導致急性中毒。③除了毒性危害外,獸藥殘留還會對人體產生激素作用、過敏反應及耐藥性等危害。人體在攝入過多含有激素類藥物殘留的動物肉品時,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發育。例如,長期食用含有己烯雌酚殘留的食品,人體的激素平衡會遭受破壞,對于發育時期的青少年來說,會出現性早熟現象,或出現男性女性化、乳腺癌等疾病,目前全球都已禁止該類藥物的使用。④對于某些獸藥,會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當使用該類藥物殘留的食品后,極易引發過敏反應,甚至是過敏性休克。例如,部分人對青霉素類藥物存在過敏反應,一杯含有青霉素的牛奶就會使人過敏,甚至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⑤經常食用含有抗生素類藥物殘留的動物源食品,會導致人體出現耐藥性,而當此類藥物進入人體后,會給人體治療帶來困難。例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菌類產生耐藥性,關于此類的疾病治療較為困難。此外,含抗生素類的藥物會對人們的胃腸道微生物產生不利影響。大量研究表明,人們在長期攝入含有藥物殘留的動物源食品后,其中的抗生素會對人體胃、腸道的菌群產生影響,或可能抑制以及殺死敏感菌株,使微生物平衡受到破壞。更為嚴重的是,一些致病菌株會迅速繁殖,危害人體健康。
動物在食用和注射獸藥后,其藥物會以代謝產物的形式排出,而這些代謝產物中的絕大多數藥物病菌還具有活性,可對周邊環境和土壤產生影響,使環境中的各種微生物受到病菌影響,甚至打破菌群平衡。長期低劑量的抗菌藥物排到環境中,造成微生物的耐藥性增強。進入環境中的獸藥在動、植物體內富集,最終危害人們的健康。
獸藥殘留的檢測方法主要分為理化結合分析法、免疫檢測法和微生物分析法,其中理化結合分析法最為常用。理化分析主要是通過儀器進行檢測分析,經常用到的儀器包括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和液-質聯用儀等。其中氣相色譜-質譜法使用最為廣泛,可利用氣-質聯用儀檢測小分子化合物、有機物和小顆粒物質等;液相色譜-質譜法用來檢測分子結構穩定、不易揮發的化合物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較高。
氣相色譜法是將待檢樣品氣化后送入色譜系統,由于樣品中的不同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在流動相的作用下會被分離開,不同組分由于其濃度不同,在非電量轉換后的電信號強度不同,根據電信號的差異性來確定相應組分的含量。該技術靈敏性高,適合多種檢驗材料,國家標準中關于水產品中的氟樂靈含量就采用該種方法進行檢測。但由于檢測前期被檢樣品氣化難度較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逐漸被高效液相色譜法所取代[6]。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將待檢樣品的所有組分溶于液相中,不同組分在固定相中的滯留時間不同,通過吸附、分配、離子吸引、親和或排斥作用等固定作用產生差異性,以此來進行組分檢測,可用來檢測大分子物質、離子型物質等。該方法具備高效可靠、重復性高、快速準確等優點。其中,國家標準規定家禽可食性組織中的乙氧酰胺苯甲酯殘留量檢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
獸藥聯合技術檢測是指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其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將GC 和MS 聯用,靈敏度極高,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被檢樣品中的低分子化合物,國家標準中規定水產品中的辛基酚、雙酚A、雌酮和雌三醇等殘留量的檢測可以采用此技術。此外,采用此種方法也可精準地檢測動物源食品中的獸藥殘留和興奮劑的藥性。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是比較創新的檢測方法,根據樣品組分的質量數不同進行分離,然后得到質譜圖,目前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應用范圍較廣。綜合來看,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檢測靈敏性高,能有效分離樣品中的不同組分并進行檢測;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將多種檢測技術結合,取長補短,應用更為廣泛,檢測結果更為準確[7-8]。
相關部門應定期組織技術培訓,提高養殖從業者的養殖技術,從根源上降低食品的危害性;加大對相關監控部門的理念宣傳,提高人們對病毒危害性的認識,要求其根據市場波動調整獸藥殘留指標,加大市場管控力度;宣傳獸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性,提高人們警惕性,杜絕問題食品的發生。
隨著獸藥成分的發展,現有的相關法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養殖業的發展需求,政府部門應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促使養殖業規范化、科學化經營,確保向市場提供安全無危害的產品。同時,相關監督部門也要加大對市場的監控力度,從根本上杜絕該問題頻生的亂象。
傳統畜牧養殖多以散養為主,在獸藥檢測方面存在潛在隱患,為了轉變我國畜牧產業的生產方式,相關部門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對整體產業進行合理布局,構建規模化、產業化的養殖企業發展體系,建立現代化畜牧產業。此外,構建農業和畜牧業的分工合作生產方式,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獸藥殘留的檢測是一個關鍵問題,檢測部門不僅需要加強動物源食品的全方位檢測,還要在獸藥變化的同時開展自我革新,以應對實時變化的食品市場。①從多個角度入手,不斷創新檢測技術,提高對新型獸藥的檢測能力。②政府部門要在所管轄范圍內全方位設置便捷檢測點,簡化獸藥檢測程序,對動物源食品獸藥殘留實施動態監控。③除了對動物源食品中的獸藥殘留進行監測外,相關部門還要開展建立人體獸藥殘留的風險評估機制,以此確定人體攝入閾值,避免中毒危害。
隨著養殖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人們對動物源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獸藥殘留問題一直存在,甚至部分養殖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使用違禁獸藥,因此必須加大檢測和監管力度,完善相關規定和法律條文,密切關注獸藥殘留問題,對其進行有效防控,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的同時,推動我國畜產品出口貿易持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