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奕君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100)
2019 年 4 月,教育部聯合眾多機構在中國慕課大會上發表《中國慕課行動宣言》[1]。
慕課的本源其實是在線學習。李勝波等學者選取國內有代表性的14個平臺的622門可以獲取全部信息的課程作為樣本,從學習路徑、學習目標、學習評價、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5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他們發現,中國慕課主要采用“觀看微課程+測驗+在線討論”的學習路徑,不太重視學習目標的設計,學習評價大多采用單一的“測驗”形式,“微課程”是主要的學習資源,不重視學習目標、學習評價、學習活動和學習資源的內在關聯性[2]。
2.1.1 人本化學習
人本主義的觀點在慕課的教學設計中得到非常充分的體現,因為慕課是“盡力地為更多的學習者帶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目的是讓人們從最好的大學和最好的教師中學到最好的課程”。為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慕課需要創造適應學生獨立學習的個人化教育環境,并且提供基于學生個性化特點的教學支持。
2.1.2 掌握學習
慕課是基于小步子程序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主要采用微測驗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微測驗可以反饋學生的測試數據,從而引導教師和學生調整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一般情況下微測驗由教師發布,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控制。從掌握學習的角度,微測驗可以保證學習質量,學生只有完全掌握相關課程的知識點才能進入下一單元的學習。因此,慕課平臺系統反饋測試結果的根本意義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
2.1.3 建構主義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和在線教育的飛速發展,教育心理學界產生了建構主義的理論體系:知識的本質是社會性,需要學習者在社會環境中進行協作、互動和交流。從教的方面理解建構主義,傳統課堂的教師其實只是“單人表演”,然而慕課需要授課教師、助教、技術支持專家、教學論專家等分工明確的團隊打造。從學的方面理解,慕課強調創建集合學習者優點的學習社區,突破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的限制,便于學習者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2.1.4 程序教學
教師的具體做法是把課程學習的總目標分為若干教學單元,再把每個教學單元分解成許多教學小步子。學生在完成每個小步子課程后,能夠及時得到教學反饋和教學強化,然后才能進入下一個小步子的學習,這樣直到完成所有單元的學習。在程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調整學習節奏,逐步達到總的課程目標。
2.1.5 有意義的學習
在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具體要求,使其對學習結果產生積極的期待。慕課課程在開課前都會有課程的教學大綱及每周教學活動安排的總體介紹,這樣有助于讓學生明確每周課程的學習主題、課程目標、閱讀材料、嵌入式測試題目、課后作業、提交作業時間和評分政策等。
2.2.1 課程特征
在課程內容的生成方式上,課程的知識隨著課程的進展不斷增加,因而是一種生成式網絡課程。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學生規模巨大、理論上沒有人數限制。在課程的組織機構上,課程活動通常以主題討論的形式展開,沒有標準化的教學內容。課程內容主要是課程組織者整理和歸納出來的生成性學習內容,包括學生的博客和學習筆記等。慕課不是普通的網絡課程,而是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教師和學生通過在線教育的形式聯系起來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生主動承擔了課程建設和完善課程的任務,這樣有助于形成更加開放和更多交互的學習環境。
2.2.2 設計模塊
慕課由課程微視頻、單元學習、主題討論、拓展資源、期末測試等模塊組成學習單元。課程微視頻是慕課學習的重要組成模塊,需要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來制作。在不同的慕課平臺,課程模塊的顯示形式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會包括以上的模塊。
2.2.3 課程設計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提倡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因此慕課應該進行自適應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課程知識地圖的應用設計的知識結構體系可以實現這個目標。課程知識地圖是慕課學習的有效工具,因為課程框架的可視化可以幫助學生在充分理解當前知識點的基礎上再進行后續知識點的學習。在繪制時首先需要明確慕課的課程資源情況,其次需要確定課程知識管理的流程,最后確定課程知識地圖的結構。
慕課的深層設計需要考慮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主要包括情境設計、導學設計和學習設計。情境設計是根據學習終端的智能識別,自適應地給學生呈現針對不同終端設備而設計的學習界面。導學設計是通過獲得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行為信息,進行課程和學習同伴的智能推送[3]。學習設計是課程知識地圖學習路徑引導系統。設計的引導過程一般是“學生→情境設計→導學設計→學習設計→學生”。
隨著無線網絡的大規模覆蓋和移動終端的多樣化,許多學生喜歡利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學習。慕課的情境設計需要設計兩套基于學習終端的備選情境:基于普通電腦的學習情境和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情境。根據“固定”和“移動”的終端,教學設計需要在課程呈現形式和界面設計上進行調整。
在線學習環境其實是學習管理系統,基礎的慕課平臺假設所有學生的起始水平都相同并要求統一學習步調。深層的導學設計可以讓平臺系統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定制學習內容,給學生提供按需學習的個性化學習方式。
導學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選擇合適的課程資源和學習同伴。在選擇課程之前,導學設計根據課程的目標、難度和要求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建議。選擇課程后主要是利用學習風格量表對學生進行初始引導,再通過情境設計和學習設計的數據進行修正,推送對應的課程資源和學習同伴。
學習設計根據導學設計中的相關學習風格信息,從導學設計中提取對應的知識點以適應性知識的形式呈現給不同的學生,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體現為兩種形式:一是依據學生的學習風格的特征差異,來引導學生選擇不同風格類型的學習資源。二是依據學生對應課程學習的掌握情況,給學生提供適應性的學習路徑、指導建議和學習補救。
從教育改革的趨勢來看,數字化學習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數字化學習環境將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使得慕課在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領域實現革命性突破。中國慕課要踐行教育新理念,進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創新慕課學習內容、模式和方法,開辟慕課未來發展新境界,建設合作之路。緊密合作是慕課發展的影響力所在[3]。